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2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9年的迎新联欢,我们班跳舞的女同学都打扮得花枝招展,漂亮极了!B两个多月前,重庆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公交车坠江事件。C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D春天来了,我们去郊外踏青,姹紫嫣红的美景栩栩如生地呈现眼前。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青少年要从自身做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奋斗的基本准则。B开学了这个大型公益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每年9月1日我都会准时收看。C在市民中心,很多群众观看了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灯光秀和应景而变的音乐。D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4(2分)下列
2、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每天的空闲时间,哪怕只有五分钟,十分钟,我也要找一本书来读上几段。我爱读书,比小孩子爱吃糖果更甚。如果碰到一本好书,那就会通宵达旦地读下去。总之,这种读书的嗜好,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每天临睡之前,不论这一天是多么疲倦,多么累,我也总要读上一小时的书。ABCD5(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正确的。B“昨天、桌椅、强壮、里头”这组词语的词性一致。C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清代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D“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二、本大题共1
3、题,每空1分,共10分6(10分)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2)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3)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4)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5)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7)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8)终古高云簇此城, 。(谭嗣同潼关)(9)郭茂倩编写的汉乐府诗集长歌行中写道:“百川
4、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句诗与论语中“子在川上曰: , 。”表达意思是一致的。三、本大题有三类阅读题,共33分7(9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的问题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乙】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节选自刘备遗诏敕后主)(1)解释下列
5、加点词。非宁静无以致远 无以广才 年与时驰 能服于人 (2)翻译下列句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3)【甲】【乙】两文均是诫子和训儿的名篇,请你谈谈分别从两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8(10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的问题。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
6、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
7、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
8、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选文节选自七年级上册猫,作者郑振铎)(1)文中的猫除了外形不招人喜欢,它身上还具备哪些特质呢?请简要概括。(2)第段“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
9、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这句中的“似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请联系上下文,赏析段的画线句。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4)如果时光倒流,你是猫主人,由你来处理“猫吃鸟”事件,你会怎么做呢?请你谈谈自己的做法。9(14分)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莫非,母爱,真的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辜负?张亚凌是的,掏心掏肺的付出,不等转身就被辜负。不变的,是依旧执著的付出,即便转身落泪,还是笑着付出。这个一直被伤害的固执的人就是那个被称作“母亲”的人。三十七八年前,大门口一溜坐着三个小不点,就那么眼巴巴地
10、等着巷子东头出现一个身影:拎着笼或者背个包,远远地就冲着我们挥手。除了外婆还会有谁?我们等的是笼里包里的好吃的。记忆里,只要进了我家的门,外婆从不歇息。给我们裁剪缝制衣服,一张一张地贴袼褙,一双一双地纳鞋,一匹一匹地织布外婆满眼都是活儿。也是后来我才知道,因为老给我家拿东西,舅妈一直跟外婆闹别扭,甚至吵架。因为老跑我家帮衬母亲,连舅舅也不给外婆好脸色。可外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腿脚,老往我家跑。外婆家顿顿都是麦面馍馍,我家连红薯馍玉米糕都吃不饱,那时的我就是想不通,外婆咋不爱吃好的?记忆里,没见过母亲照顾外婆,只有外婆忙不迭地为了我们吃饱穿暖而忙活的身影。我们长大了,事儿自然就更多了,母亲也就更忙
11、活了。外婆病重时,赶上哥哥遇上车祸,母亲陪着他;外婆病危时,赶上姐姐在医院准备生产,母亲陪着她。是的,母亲牵着挂着永远放心不下的,总是她的孩子们:哪怕自己已苍颜白发,孩子们正身强力壮!母亲只能涕泪横流地拍打着外婆的灵柩,无法原谅自己的自私!十多年前,我也做母亲了。贫血,又是剖腹产。母亲不让我抱儿子,怕累着我;不让儿子跟我一起住,怕吵着我;甚至霸道到喂奶粉给他吃,说她女儿干瘦干瘦的,那小家伙咂的不是奶而是她女儿的血!我跟母亲的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我说,你多嫌我儿子;她说,你儿子累了我女儿。我说,我娃不要你管;她说,我才懒得管你娃我只想管好我娃。我说,好东西我娃吃了就行了;她说,你娃是娃我娃也是娃
12、战争的结局只有一种我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痛诉着母亲不疼爱我儿子的“斑斑劣迹”,而母亲只是小心地赔着笑不停地向我道歉,说“我错了还不行”,说“月子里不敢生气不敢哭,对身体不好”那家伙在省儿童医院住院时,已经半身不遂的母亲竟然雇了辆小车从乡下赶到省城。只是为了当面说句“我娃甭怕,有妈哩”,递给我她攒的三千块钱。母亲病危时,我陪着那家伙输液,放心不下不忍走开。昏迷了三天,母亲走了。我赶到时,母亲已经彻彻底底地走了。拍打着母亲的灵柩,我不能原谅自己。就是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跪在外婆灵柩前的母亲我们何以自私得如此相似?莫非,母爱,真的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辜负?(选自思维与智慧2017.8)【注解】:袼褙:g b
13、ei用纸或布裱糊成的厚片,多用来做纸盒、布鞋等。(1)通读全文,思考文章记述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2)请结合语境,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3)外婆去世时“母亲只能涕泪横流地拍打着外婆的灵柩,无法原谅自己的自私!”而母亲去世时“我”则“拍打着母亲的灵柩,我不能原谅自己。”这两个场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请从内容与结构上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外婆、母亲和我”三代人之间有哪些共同点。(5)“莫非,母爱,真的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辜负?”阅读全文后,你对作者的问题一定有了自己的答案。请结合本文及亲身经历写出你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四、本大题共2题,共4分10(4分)
14、名著阅读 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是必借扇子用用。”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数下,这行者全不认真。罗刹害怕,回头要走,行者道:“嫂嫂,那里去?快借我使使!”那罗刹道:“我的宝贝原不轻借。”行者道:“既不肯借,吃你老叔一棒!”(1)以上文字选自 ,作者是 ,文中的嫂嫂(罗刹) 又名 。(2)行者为何要借扇子呢?请结合原著情节作答。五、本大题共1题,共43分(作文40分,书写3分)11(43分)作文 &n
15、bsp; 走进五彩斑斓的生活,人们常常发出“真幸福”的感叹与感激。有家真幸福,那里充满了浓浓的亲情;有朋友真幸福,他们帮我们驱赶孤独,带来快乐;有音乐真幸福,那里是我们心灵的乐园;有梦想真幸福,我们的人生因此而有了寄托 请以“有 真幸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补充文题,使其完整;富有真情实感地叙写能表达中心的具体事件。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字数不少于500字,不超过900字。(3)不要出现影响阅卷的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不可避免,请用XX代替。(4)书写要求工整、规范,力求美观。2018-2019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七年
16、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大题共5题,每空2分,共10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惩戒(chng) 风筝(zhng) 怂恿(sng) 咄咄逼人(du)B着落(zho) 粗犷(kung) 狭隘(y) 参差不齐(c)C确凿(zo) 抽噎(y) 倜傥(t) 哄堂
17、大笑(hng)D徘徊(hu) 娇媚(mi) 应和(h) 拈轻怕重(zhn)【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A错误,“风筝”的“筝”应读“zheng”,“咄咄逼人”的“咄”应读“du”;B错误,“着落”的“着”应读“zhu”,“粗犷”的“犷”应读“gung”“狭隘”的“隘”应读“i”;C正确;D错误,“徘徊”的“徊”应读“hui”,“拈轻怕重”的“拈”应读“nin”;故选:C。【点评】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并注意在具
18、体语境中的读音。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9年的迎新联欢,我们班跳舞的女同学都打扮得花枝招展,漂亮极了!B两个多月前,重庆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公交车坠江事件。C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D春天来了,我们去郊外踏青,姹紫嫣红的美景栩栩如生地呈现眼前。【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另外,我们还要了解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BC成语运用正确;D有误,“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该
19、成语用错对象,一般用来形容艺术形象,不能用来形容自然美景。故选:D。【点评】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青少年要从自身做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奋斗的基本准则。B开学了这个大型公益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每年9月1日我都会准时收看。C在市民中心,很多群众观看了深圳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灯光秀和应景而变的音乐。D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识判断。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解答】A正确;B有误,主客颠
20、倒,语序失当。应为“我对开学了这个大型公益节目很熟悉。”C有误,搭配不当,“观看”不可与“音乐”相搭配;D有误,两面对一面,将“能否”删去;故选:A。【点评】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4(2分)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每天的空闲时间,哪怕只有五分钟,十分钟,我也要找一本书来读上几段。我爱读书,比小孩子爱吃糖果更甚。如果碰到一本好书,那就会通宵达旦地读下去。总之,这种读书的嗜好,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每天临睡之前,不论这一天是多么疲倦,多么累,我也总要读上
21、一小时的书。ABCD【分析】此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解答】阅读文段可知,此题有关“喜欢读书”的文段。句首先指出“我爱读书”,置于首位。句紧跟上句,具体写出我在生活中是如何喜欢读书的,这两个句子按照时间进行排序即可。句紧跟上句,进一步写出对书的热爱,从“临睡”到“通宵达旦”程度加深,时间延长。句“总之”是重要的提示信息,将文段进行总结,总结“读书的嗜好”。句子排序:。故选:D。【点评】解答语句排序型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如:句总领文
22、段,句总结。5(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正确的。B“昨天、桌椅、强壮、里头”这组词语的词性一致。C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清代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D“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标点符号、文学常识、修辞手法等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典型的关联词语、积累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熟记重点的文学常识,了解修辞手法的特点。【解答】ACD说法正确;B有误,“强壮”为形容词,其他词语是名词。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的学习中
23、一定要做好整理,掌握其各自特点,结合语境进行辨析。二、本大题共1题,每空1分,共10分6(10分)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其一)(2)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3)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7)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8)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9)郭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2019 学年 广东省 深圳市 南山 年级 期末 语文试卷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90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