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1.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 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B.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C.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周期律的体现,故A错误;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是元素周期律的体现,故B错误;C.结构决定性质,则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故C正确;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周期律的体现,故D错误;答案:C【点睛】元素的性质随着核
2、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规律,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2.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它们是( )A. 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B.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C. 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D. 稀有气体元素【答案】B【解析】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往往既难失去电子,又难得到电子,常用来制作半导体材料,所以答案选B。3. 下列关于A族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B. 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C. A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是+7价D. A族元素其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
3、所在的周期数【答案】D【解析】A、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故A错误;B、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故B错误;C、氟元素没有正化合价,A族元素除氟元素外其它元素的最高正价都是+7价,故C错误;D、A族元素原子最外层获得电子达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层不变,元素周期数=原子电子层数,所以A族元素其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故D正确;故选D。4. 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A. 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B. 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 P、S、Cl最
4、高正价依次升高D. Li、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2、3,逐渐增多,A正确;B、N、O、F是同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B错误;C、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为+5、+6、+7,逐渐升高,C正确;D、D、Li、Na、K、Rb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的金属性依次增强,D正确,答案选B。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5.下列物质中,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A. 单质碘B. 氯化镁C. 溴化钾D. 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同一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由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
5、价键是极性键,则A、碘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A错误;B、氯化镁中只有离子键,B错误;C。溴化钾中只有离子键,C错误;D、水分子中只有极性键,D正确,答案选D。【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键判断【名师点晴】掌握化学键的含义是解答的关键,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如果是同一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键,由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解答时注意灵活应用。6.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键是一种作用力B. 化学键可以使离子相结合,也可以使原子相结合C. 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产物
6、分子中化学键形成D. 非极性键不是化学键【答案】D【解析】A化学键是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A正确;B形成化学键的微粒可能是离子也可能是原子但不能是分子,B正确;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C正确;D非极性键和极性键都是共价键,化学键包含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D错误;答案选D。7.下列关于铷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它位于周期表中第4周期B. 氢氧化铷是弱碱C. 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D. 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答案】D【解析】【详解】A.Rb位于第五周期第IA族,在K元素的下方,故A错误;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R
7、b的金属性大于K,KOH是强碱,则RbOH也是强碱,故B错误;C.碱金属元素中,单质的熔点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在钠、钾、铷中,铷的熔点最低,故C错误;D.硝酸铷属于盐类,是由Rb+和NO3-构成的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答案:D8.下列实验中,不能观察到明显变化的是( )A. 把一段打磨过的镁带放入少量冷水中B. 把Cl2通入FeCl2溶液中C. 把绿豆大的钾投入水中D. 把溴水滴加到KI淀粉溶液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因镁与冷水反应比较缓慢,现象不明显,故A正确;B、因Cl2与FeCl2溶液反应:Cl2+2FeCl2=2FeCl3,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现象明显,故B错误
8、;C、因钾与水剧烈反应:2K+2H2O=2KOH+H2,钾迅速熔化成一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有火焰产生,现象明显,故C错误;D、因单质溴与KI溶液反应:Br2+2KI=I2+2KBr,I2遇淀粉变蓝,现象明显,故D错误;故选A。考点:考查了镁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的相关知识。9.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元素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减弱B. 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强D. 单质的氧化性按X
9、、Y、Z的顺序增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非金属性XYZ。非金属性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故A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B.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C.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D. 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答案】C【解析】【详解】A.化学反应过程中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断键吸收能量,成键释放能量,因此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A正确;B.化
10、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就是由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引起的,B正确;C.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越多,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越多,因此与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有关,C错误;D.化学反应中的过程就是由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断键和成键都有能量变化,因此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11.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在100 kPa时,1 mol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 kJ的热能。据此,试判断在100 kPa压强下,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 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1 mol C(石墨)比1 mol C(金刚石)的总能量高D. 金
11、刚石和石墨为同位素【答案】A【解析】【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说明石墨的总能量低于金刚石所具有的总能量,石墨较稳定,A正确;B、能量越低的物质越稳定,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错误;C、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因此1molC(石墨)比1molC(金刚石)的总能量低,C错误;D、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D错误。答案选A。12.对于100mL 1mol/L盐酸与锌粒的反应,采取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升高温度;改用
12、100mL 3mol/L盐酸;多用300mL 1mol/L盐酸;用等量锌粉代替锌粒(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增大反应速率,可增大固体表面积、升高温度,增大浓度,加入催化剂或形成原电池反应等。【详解】适当升高温度,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改用100mL 3molL1盐酸,酸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多用300mL 1molL1盐酸,酸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错误;用等量锌粉代替锌粒,增大固体接触面积,使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故选:B。13.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A. 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
13、成保护层B. 白铁(含锌)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C. 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的保护层D. 铁与H2SO4反应时,加入少量ZnSO4溶液时,可使反应加速【答案】B【解析】【详解】A.没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电极,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铝和氧气直接接触发生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层,故A错误;B.铁、锌和合适的电解质溶液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所以能构成原电池,发生的反应为原电池反应,锌为负极,被腐蚀,铁为正极被保护,故B正确;C.没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红热的铁丝和水反应生成黑色的Fe3O4,同时生成H2,故C错误;D.铁与H2SO4反应时,加入少量ZnSO4溶液时,由于铁
14、不能置换出锌,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没有原电池反应,故D错误;答案:B【点睛】原电池形成的必要条件: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形成闭合回路。14.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数据是A. v(A)0.5 molL1s1B. v(B)0.3 molL1s1C. v(C)0.8 molL1s1D. v(D)1.0 molL1s1【答案】B【解析】【详解】在相同条件下,同一个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其数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要比较反应速率,要转化为同一种物质表示,均用反应物B表示。A将反应物A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为用反
15、应B表示,v(B)=0.25molL1s1;Bv(B)0.3 molL1s1;C将反应物C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为用反应B表示,v(B)0.27molL1s1;D将反应物D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为用反应B表示,v(B)=0.25molL1s1;可知B项中反应物B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本题答案选B。15. 下列每组的三种物质中,两边的固体均有导线连接,插入中间的液体中,其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A. Zn | H2SO4(稀) | CB. Cu | 酒精 | AgC. Zn | CCl4 | CuD. Fe | H2SO4(稀) | Fe【答案】A【解析】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根据原电池的构成
16、条件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解:A、具备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能组成原电池,故A正确B、乙醇是非电解质,且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四氯化碳是非电解质,且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两电极活泼性相同,故D错误故选A16.在2L容器中发生反应N23H2 2NH3,经一段时间后NH3的物质的量增加了2.4 mol,这段时间内用氢气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6mol /(Ls),则这段时间为( )A. 6 sB. 4 sC. 3 sD. 2 s【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同一可逆反应中
17、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v(NH3)=v(H2)=0.6mol/(Ls)=0.4mol/(Ls),反应速率=,所以反应时间=3s,故选C。考点:考查了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的相关知识。17.工业生产硫酸时,其中一步反应是2SO2 + O2 2S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增大氧气的浓度可提高反应速率B. 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速率C. 使用催化剂能显著增大反应速率D. 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为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增大氧气的浓度,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增加,反应速率增大,A正确;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B正确;C加入催化剂,
18、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C正确;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应反应没有停止,速率不为零,D错误,答案选D。【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名师点晴】该题难度不大,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点是平衡状态的理解,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平衡状态具有逆、等、动、定、变等特点。18.下列气体的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 )A. 沼气B. 天然气C. 煤气D. 坑道气【答案】C【解析】煤气主要成分是氢气和C
19、O,所以C正确,其余主要成分都是甲烷。答案选C。19.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混合后,在漫射光的照射下充分反应,生成物中物质的量最大的是 ( )A. CH3ClB. CH2Cl2C. CCl4D. HCl【答案】D【解析】【分析】甲烷分子中4个H均可被取代,甲烷第一步取代生成等量的HCl和一氯甲烷,在后续的取代中氯代甲烷总的物质的量不变,而HCl不断增多,因此其物质的量在生成物中最大。【详解】甲烷分子中4个H均可被取代,甲烷在发生取代反应时,除了生成有机物之外,还有氯化氢生成,且有几个氢原子被取代,就生成几分子氯化氢,所以氯化氢的量最多。故选:D。20.氢氧燃料电池已用于航天飞机。以30%K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牡丹江市 第三 高级 中学 2018 2019 年高 一下 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92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