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1.下列物质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A. KCl溶液 B. SO2 C. 熔融的NaOHD. NaCl晶体【答案】C【解析】A. KCl溶液可以导电,属于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B. SO2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B错误;C. 熔融的NaOH可以导电,属于电解质,C正确;D. NaCl晶体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属于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C。点睛:电解质的判断除了掌握概念以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个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注意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注意电
2、解质与电解质溶液的区别: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的导电都是指本身,而不是说只要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能导电就是电解质。2.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A. 水和CCl4 B. 碘和CCl4C. 酒精和水D. 汽油和植物油【答案】A【解析】【分析】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物质应互不相溶,结合常见物质的水溶性解答该题。【详解】A项,CCl4和水不能混溶而且密度不同,因此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故A项正确;B项,碘溶于四氯化碳,因此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故B项错误;C项,酒精和水是任意比混溶的,因此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故C项错误;D项,汽油和植物油混溶
3、,因此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3.下列关于物质所属类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KMnO4属于盐B. 冰水混合物属于分散系C. 烧碱属于碱D. 胆矾(CuSO45H2O)属于纯净物【答案】B【解析】A. KMnO4由酸根和金属阳离子组成,属于盐,A正确;B. 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不是分散系,B错误;C. 烧碱溶于水后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C正确;D. 胆矾(CuSO45H2O)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D正确,答案选B。4.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A. 转移溶液B. 蒸馏C. 过滤D. 稀释浓硫酸【答案】C【解析】A. 转
4、移溶液需要玻璃棒引流,A错误;B. 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出口处,且冷却水的方向是下口进,上口出,B错误;C. 过滤装置正确,C正确;D. 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密度大于水,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把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D错误,答案选C。5.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 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B. 胶体是纯净物,其他分散系是混合物C. 胶体分散质能透过滤纸D. 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答案】D【解析】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不同,其中微粒直径大于100nm的是浊液,小于1nm的是溶液,介于1nm与1
5、00nm之间的是胶体,答案选D。6.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 Ba(OH)2=Ba2+OH-B. Al2(SO4)3=2Al3+3SO42-C. H2SO4=H2+SO42-D. NaHCO3=Na+H+CO32-【答案】B【解析】A. 氢氧化钡是二元强碱,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A错误;B. 硫酸铝是盐,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2Al3+3SO42-,B正确;C. 硫酸是二元强酸,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C错误;D. 碳酸氢钠是弱酸的酸式盐,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D错误,答案选B。点睛:关于酸式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需要
6、注意:强酸酸式盐完全电离,一步到底。如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但在熔融状态下共价键不变,则其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多元弱酸酸式盐,第一步完全电离,其余部分电离。如NaHCO3=NaHCO3,HCO3HCO32,与之类似的还有亚硫酸氢钠、硫氢化钠等。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摩尔是表示物质微粒数的单位B. 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C.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LD. 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数目的多少决定【答案】D【解析】A.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A错误;B. 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m
7、ol,B错误;C.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L,C错误;D.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一定温度、压强下,气体体积由其分子数目的多少决定,D正确,答案选D。8.ngSO2中有m个O原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可表示为( )A. 32m/nB. 64m/nC. n/32mD. n/64m【答案】A【解析】ngSO2中有m个O原子,其中SO2的物质的量是,则,因此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数值可表示为32m/n,答案选A。9.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一定有氧元素参加B. 还原剂本身被还原C. 氧化反应一定先于还原反应发生D. 一定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
8、移)【答案】D【解析】A. 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有氧元素参加,A错误;B. 还原剂本身被氧化,B错误;C.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发生,C错误;D. 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D正确,答案选D。10.下列可以大量共存且溶液是无色的离子组是( )A. H+、Na+、NO3-、Cu2+B. Ba2+、Mg2+、Cl-、SO42-C. K+、Mg2+、NO3-、SO42-D. K+、Mg2+、OH-、NO3-【答案】C【解析】【详解】A.Cu2+的水溶液显蓝色,在无色溶液中不存在,A错误;B.Ba2+、SO42-会发生反应产生BaSO4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选项离子不
9、能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DMg2+、OH-会发生沉淀反应形成Mg(OH)2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11.从氯元素的价态判断,下列物质中氯元素不能被还原的是( )A. NaClB. Cl2C. HClOD. KClO3【答案】A【解析】A. NaCl中氯元素是1价,可以失去电子,只能被氧化,不能被还原,A正确;B. Cl2中氯元素是0价,既可以被氧化,也可以被还原,B错误;C. HClO中氯元素是+1价,处于中间价态,既可以被氧化,也可以被还原,C错误;D. KClO3中氯元素是+5价,处于中间价态,既可以被氧化,也可以被还原,D错误;答案选A。12.设NA为阿
10、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8gNH4+所含电子数为NAB. 通常状况下,N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C. 0.5mol/LFe2(SO4)3溶液中,SO42-的数目为1.5NAD. 常温常压下,23gNO2和N2O4的混合物气体中总原子数为1.5NA【答案】AD【解析】A. 1.8gNH4+的物质的量是0.1mol,所含电子数为NA,A正确;B. NA个CO2分子是1mol,通常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占有的体积不是22.4L,B错误;C. 0.5mol/LFe2(SO4)3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不能计算溶液中SO42-的数目,C错误;D.
11、NO2和N2O4的最简式均是NO2,23gNO2和N2O4的混合物气体中含有NO2的物质的量是23g46g/mol0.5mol,总原子数为1.5NA,D正确,答案选AD。点睛:选项D是解答的难点,答题的关键是明确二者的化学组成特点,找出二者的相同点,即二者的最简式相同,与之相类似的C2H4与C3H6等。在比如过氧化钠和硫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二者的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质量相等时所含离子数相等。13. 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Fe+CuSO4FeSO4+CuB. AgNO3+NaClAgCl+NaNO3C. Fe2O3+3CO2Fe+3CO2D. 2K
12、MnO4K2MnO4+MnO2+O2【答案】B【解析】A. 反应Fe+CuSO4=Cu+FeSO4属于置换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B. 反应AgNO3+NaCl=AgCl+NaNO3是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C. 反应3CO+Fe2O32Fe+3CO2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铁元素化合价降低,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C符合题意;D. 反应2KMnO4K2MnO4+MnO2+O2是分解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14.等质量的CO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一定正确的是A. 物质的量之比为1:1B. 原子数之比为22:21C.
13、体积之比为11:7D. 密度之比为7:11【答案】B【解析】A、CO和CO2等质量则物质量之比为:m/28:m/4411:7,A错误;B、原子数之比为112:7322:21,B正确;C、二者不一定处于相同状态下,体积比不一定是11:7,C错误;D、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之比,但二者不一定处于相同状态下,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知识,注意理解定律内容并会推导其推论内容是解题的关键所在,C和D是解答的易错点,答题时一定明确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即只能适用于气体,且必须满足“三同”才能定“一同”,另外也可以借助于PV=nRT理解阿伏加
14、德罗定律及其推论。1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分离MnO2和KCl固体:溶解、过滤、蒸发B. 除去CuSO4溶液中混有的FeSO4:加入足量Fe粉,过滤C. 除去H2中混有的CO2:用NaOH洗气后干燥D. 制备Fe(OH)3胶体: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答案】AC【解析】A. 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分离MnO2和KCl固体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实现,A正确;B. 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不能除去CuSO4溶液中混有的FeSO4,B错误;C. CO2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除去H2中混有的CO2可以用NaOH洗气后干燥,C正确;D. 制备Fe
15、(OH)3胶体时应该向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呈红褐色即可,D错误,答案选AC。16.氮化铝广泛应用于电子陶瓷等工业领域,在一定条件下,AlN可以通过反应:Al2O3+N2+3C2AlN+3CO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N2是还原剂B. C发生氧还反应C. Al2O3是氧化剂D.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答案】B【解析】A. 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N2是氧化剂,A错误;B. C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还反应,B正确;C. Al2O3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化,氧化铝不是还原剂,也不是是氧化剂,C错误;D. 该反应不是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16、,不是置换反应,D错误,答案选B。点睛:理清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线索是解答的关键,即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还原剂氧化反应氧化产物,化合价降低得电子氧化剂还原反应还原产物。17.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内称量B.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加入药品,然后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D. 粗盐提纯时,将制得的晶体转移到新制过滤器中用大量水进行洗涤【答案】A【解析】A.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内称量,A正确;B.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加
17、入药品,B错误;C.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C错误;D. 沉淀洗涤在原过滤器中进行,所加蒸馏水不能太多,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D错误,答案选A。18.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LNaOH溶液100mL,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 )A. 称取8gNa2O2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用100mL量筒量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B. 称取8gNaOH固体,放入250mL烧杯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C. 称取8gNaOH固体,放入100mL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解,再加入水
18、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D. 用100mL量筒量取40mL5mol/LNaOH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再用同一量筒量取60mL 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答案】B【解析】【分析】先计算100mL2mol/LNaOH溶液中含有的溶质的物质的量、质量。A.根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关系计算需要过氧化钠的质量,然后分析判断;B.根据需要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及配制溶液的仪器、溶液的体积分析;C.容量瓶只能用来配制溶液,不能用来稀释或溶解药品;D.根据溶液稀释公式计算需要浓溶液的体积,结合溶液配制操作判断。【详解】2mol/LNaOH溶液100mL中含有NaOH的物质的量为n
19、(NaOH)=2mol/L0.1L=0.2mol,其质量为m(NaOH)=n(NaOH)V=0.2mol40g/mol=8.0g。A.Na2O2与水反应产生NaOH,2Na2O2+2H2O=4NaOH+O2,0.2molNaOH需要Na2O2物质的量为0.1mol,质量是7.8g,8g Na2O2反应产生的NaOH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大于2mol/L,A错误;B.8gNaOH固体的物质的量是0.2mol,将其放入250mL的烧杯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就得到需要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大约为2mol/L的NaOH溶液,B正确;C.NaOH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南京 外国语学校 2018 2019 年高 一下 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9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