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全册各课科学实验指导单
《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全册各课科学实验指导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全册各课科学实验指导单(2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精品教育资料文库。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实验名称: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实验目的:能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器材:小口瓶(自备)、漏斗、橡皮泥、装有水的烧杯(自备)、水槽(自备)、塑料杯、纸巾、气球、塑料瓶(自备)。实验步骤: 1每组学生准备三个实验的器材,先猜想再实验,并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1)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密封一定要严,也可以用打孔的橡胶塞代替),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水漏不下去)。引导学生分析水为什么漏不下去?(2)水槽内装入约 2/3 的水,将一团纸紧塞在杯底(纸要尽可能塞到杯底),再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
2、水不能进入杯子,杯底的纸没有湿)。引导学生分析:纸团为什么不湿?(3)将气球放入瓶中,并用气球嘴套住瓶口,用力吹气球(气球只能吹打一点)。引导学生分析:气球为什么吹不大?2归纳结论:空气像其他物体一样,也需要占据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你有办法让漏斗里的水流下去?让纸团浸湿?把气球吹大吗?启发学生广口思路,用想到的方法(去掉橡皮泥、倾斜水杯、塑料瓶扎眼)检测效果,然后分析其中的原因(空气“跑”了、让出空间),以此进一步验证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注意事项:实验前一定要讲清要求,强调必须注意的问题,如封住瓶口、快速倒水、杯子竖直入水等。如果检测时用到小刀或锥子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要在教师帮助
3、或指导进行。实验名称:挤压注射器的空气。实验目的:在玩注射器的活动中,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器材:注射器、橡胶堵头、水(自备)。实验步骤:1介绍注射器是由针筒和活塞两部分组成,针筒上面有刻度,可以看出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活塞可以往里推,也可以往外拉。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地玩一玩注射器。2实验前,教师要将具体的方法和步骤交代清楚。特别是将针筒口顶住橡皮推、拉活塞前后,都要记下活塞的位置,推、拉活塞过程中,针筒口都要顶住橡皮,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手的感觉。3具体步骤:把注射器的活塞往后拉一段距离,记下活塞的位置。用橡胶堵头套住针筒口。推动活塞,记下活塞的位置,松手,观察活塞有什么变化
4、;然后用大一点的力推动活塞,再松手,观察活塞有什么变化。4可以补充水和空气对比的小实验,让学生用注射器吸水,再推、拉活塞,问学生:空气与水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观察活塞的位置及手的感觉,认识到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注意事项:拉注射器的活塞时,不要用力过大,以免把活塞完全拉出来。实验名称:测一测气球里的空气是否有质量。实验目的:能有实验和测量的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实验器材:铁架台(自备)、木棒、绳子、票尾夹、气球、打气筒。 实验步骤:1.可以先引导学生猜想空气是否有质量。2课堂上要出示教材中的平衡实验装置,在真实情境中引发学生思考。3实验前,教师要细致的讲清操作方法,如怎样使小棒平
5、衡、如何给气球打气,如何把气球挂到小棍上等;同时要强调分工合作,有人负责保持小棒平衡,有人负责给气球打气,有人负责把气球挂到小棍上,保证实验顺利进行。4将木棒利用票尾夹挂在铁架台上,在两端利用票尾夹各挂一只充了气的气球,并调节中间的票尾夹使木棒平衡。保持木棒平衡,松开票尾夹,将一只气球中的气放掉。放手后,观察平衡的木棒会发生什么变化。5引导学生思考木棒微微向下倾斜的原因,引导学生得出空气有质量的初步结论。注意事项:要根据本校实际提前试做实验,掌握每个操作的步骤和要求,对容易产生的问题要提醒学生,尽量保证实验的成功率。要用打气筒给气球充气,因为打气筒充入的气体是大自然的空气,这种方法科学严谨,能
6、够说明小棍倾斜的原因。提醒学生不要把气充得太足,以免气球爆炸伤人。实验名称:用电子天平测物体的重量。实验目的:学会正确使用电子天平。实验器材:电子天平、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泡沫板、纸、羽毛等)。 实验步骤:1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用哪些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像泡沫板、纸、羽毛等质量很轻的物体,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呢?从而引出电子天平。结合图片、实物或电子天平使用说明书,演示电子天平的操作方法。2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按一下“归零”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为“0”,将要称量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显示数字即可。提醒学生按要求测量各种物体的质量,做好记录。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学会使用电子天平的过
7、程,为后面测量空气质量做准备。3 电子天平测量质量的数值建议保留一位小数(以克为单位),方便学生计算。注意事项:电子天平称量前要确保显示为“0”。实验名称:用电子天平测皮球里空气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测量,证明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有质量,从而改变空气没有质量的错误认识。实验器材:电子天平、皮球、打气筒。实验步骤:1调整好电子天平,测量打气前皮球的质量,并记录。2给皮球打气 20 下,调整好电子天平,测量打气后皮球的质量,并记录。3给皮球打气 30-40 下,调整好电子天平,再测量打气后皮球的质量,并记录。4分析三次数据,得出结论: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有质量,空气越多,质量越大。注意事项:由
8、于学生年龄小,要指导学生学习用打气筒给排球或篮球充气。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以保证学生能够测量出空气的质量。实验名称:让纸蛇转动。实验目的:借助实验,观察热空气的流动。实验器材:纸蛇、蜡烛、火柴、铁架台(自备)。实验步骤:1做纸蛇转动分组实验时,可以把蛇头上的细线挂在铁架台上。教师要提醒学生调整蛇尾与火焰的位置,防止纸蛇距离火焰太近而被点燃,要求学生观察纸蛇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这样。2可以用教材上的方法制作“热气球”,也可以用纸筒围住点燃的蜡烛(点燃两根蜡烛),再把轻薄的大塑料袋罩在纸筒上,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塑料袋的变化。3.组织学生观察纸蛇转动、“热气球”上升的现象,分析其中的原因。
9、4.可以补充纸杯实验,方法如下:(1)在木棍两端各倒挂一个纸杯,使木棍保持平衡。(2)用点燃的蜡烛烤热一个纸杯,观察现象。这个实验说明:相同体积的热空气轻,冷空气重。便于学生理解空气受热上升、受冷下降的原因。注意事项:注意安全,防止纸蛇燃烧或塑料袋受热变形。“热气球”实验中为保证效果,建议在纸筒中点燃两根蜡烛。准备好湿抹布,以防万一。实验名称:做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实验器材:水槽(自备)、冷、热水(自备)、集气瓶(自备)、玻璃片(自备)、线香、火柴。实验步骤:1冷热空气的流动实验建议作为教师演示实验。实验前与学生一起阅读实验步骤,分析每一步中的
10、注意点;先猜一猜第 3 步、第 4 步后,瓶内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教师演示实验。2教师要提前考虑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如选择烟量较多的香、准备黑色背景、制造热瓶和冷瓶较大的温差等,确保学生能够观察到明显的现象。3准备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分别放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盆中,过一会儿取出。4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线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线香,立即用玻璃片将瓶子盖上。5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热瓶中的烟向上流到冷瓶里,朝各个方向流动,然后下沉流向热瓶,接着再上升,如此循环流动,使冷瓶和热瓶都充满了烟雾,这是因为热瓶里装的是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冷瓶里的冷空气下沉流向热瓶补充热空气
11、留下的空间,而热空气在冷瓶内流动的过程中受冷,因此下沉,从而形成冷热瓶内空气的循环运动)。6重复步骤 1-2,将冷瓶与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烟多在上方的热瓶里)。7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画出烟流动的路径,分析原因,归纳出空气流动的规律。,精品教育资料文库。注意事项:冷瓶热瓶温差要大,动作要快。为保证实验效果,教师在课前务必先做“下水实验”。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实验名称:观察挖来的土壤。实验目的:观察土壤,说出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 实验器材:土壤、放大镜、塑料盆。实验步骤:1组织学生采集土壤样本或为学生提供土壤样本。2引导学生进行有结构的观察,可
12、以用气泡图作为辅助进行记录。3指导学生用文字或图片进行记录,说出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注意事项:要确保供学生观察的土壤样本中混合了各种成分。如果学生选取的样本中成分单一,教师可以添加一些其他成分,配制出供学生观察的样本。实验名称:研究土壤的成分。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识别土壤中存在空气、水、腐殖质等重要成分。实验器材:土壤、烧杯、纸巾、搅拌棒(有条件的学校建议使用玻璃棒)、水。实验步骤:1这组实验操作指向土壤中“隐形”的成分,做之前可以启发学生想一想为什么要这么做。譬如,可以从先前学生对自然界中土壤或土壤样本的描述入手,抓住“湿润”这个特点,猜测土壤中是有水分的,进一步通过用干纸巾握土壤的方法来
13、求证。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可以看到(纸巾上有水迹)2做把土块放入水中的实验时,要提醒学生把观察点聚焦在杯中的土块上,特别是刚刚把土块放进水中的瞬间。为了帮助学生锁定现象,可以用摄像机拍摄后再次播放,或者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过程。把土块放入水中,开始可以看到,(冒出气泡)过一会儿又看到(土块开始变得松散)3搅拌以后,你看到(水变浑浊)静置一段时间后,又看到(有物质浮在水面上;有土沉在水底,上面的颗粒较细,下面的颗粒较粗)注意事项:把土块放入水中的实验时,应该选择稍许板结的土块,用搅拌棒搅拌时要提醒学生规范使用搅拌棒,不能碰到烧杯的底和壁,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玻璃棒。实验名称:用放大镜仔
14、细观察土壤的颗粒。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土壤颗粒和阅读资料,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为沙质土、粘质土和壤土三类。实验器材:沙质土、粘质土、壤土各若干、培养皿、放大镜。实验步骤: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土壤是颗粒状的这一特征,再按照颗粒的大小进行分类,也可以做排序活动。2观察与描述是这一活动所需的能力要项,只有看仔细、说清楚,才能把焦点定位在土壤颗粒上,也才能为下一步按照土壤颗粒大小对土壤进行分类打好基础。3阅读资料,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为沙质土、粘质土和壤土三类。注意事项:选取的土壤要具有代表性。实验名称:用多种方法比较沙质土、粘质土和壤土的不同。实验目的:能用多种方法比较沙质土、粘质土和
15、壤土的不同,说出它们的特点。实验器材:沙质土、粘质土、壤土各若干、培养皿、水、滤杯、量杯。实验步骤:1先把任务明确告知学生,启发学生思考:要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我们有什么办法呢?先让学生说,教师再提供方法。2如果学生操作、观察和描述的能力有限,教师也可以把操作的方法和观察的要点先告诉学生,也就是说做什么、怎么做、观察什么、比较什么等等,都要让学生心里有数,再动手去做。做完之后汇总想法,交流汇报。3引导学生用手捻一捻,比较有什么不同的感觉。(粘质土颗粒细,沙土颗粒粗)4和点水握一握,比较哪一种能够握成团。(黏土容易成团,壤土较易成团,沙土不易成团)。5加点水搓一搓,比较哪一种能够搓成
16、条。6在滤杯中垫上滤纸后放入同样多的三种土壤(土壤放入后要用勺底轻轻拍实,减少土壤与滤纸间的空隙或事先用水湿润滤纸),再倒进同样多的水(水不宜多,10-15ml),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有什么不同(正常情况下,沙土渗水能力最强,黏土最弱)。注意事项:在常态下,典型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都不容易获得,因此教师要在课前专门配制三种土壤,才能确保在操作中出现典型现象。握成团时加水不能太多,渗水实验中要保证土壤和倒进水的量一致。实验名称:做一个肥料袋。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实验器材:自封袋、土壤、植物的遗体、蚯蚓等。实验步骤:1制作肥料袋重在“制作”,教师应该组织好这个活动,给学生一
17、个动手操作的机会。2要把操作步骤向学生交代清楚,第一步在塑料袋里放上土壤、植物的遗体和蚯蚓,第二步往肥料袋中加适量的水,第三步把肥料袋放在阴暗的地方,上面用黑布盖好。3肥料袋的日常管理很重要。教师要定期了解学生所制作的肥料袋的管理情况,检查对肥料袋变化情况所做的记录。每一周的课堂上都可以安排几分钟让学生汇报一下肥料袋的变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蚯蚓在腐殖质形成过程中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专门设计一个活动:在一个透明的盒子里放一些土壤,再放几条蚯蚓,养几天,观察蚯蚓在土里的生活情形和土壤发生的变化。观察蚯蚓在土壤里生活状况的重点,是看蚯蚓的排泄物和蚯蚓在泥土里钻过以后的“隧道”,使学生懂得蚯蚓的
18、这些行为改变了土壤的结构,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透水性和肥力。所以人们称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然后,就此扩展开去,指导学生阅读资料,了解土壤中的各种小动物及微生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注意事项:因为动物遗体在分解时会产生一些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物质,因此建议不要用其他小动物的遗体。肥料袋里的东西必须保持水分。如果你准备使用自来水,在上课前至少放上一天,以去除里面微量的氯。具体做法是:在一个塑料水壶里装半壶水,不要加盖,让氯气散出,过一夜后盖上盖,保持干净。每次上课以后要连续补充放置过的自来水,一直到这一单元结束。要经常翻动肥料袋,以散去土壤中的热量,或者在肥料袋的土壤里插上
19、一些吸管透气。实验名称: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体会植物对土壤起到的保护作用。 实验器材:有孔托盘、洒水壶、人造草坪、土壤(自备)。实验步骤:1既然是模拟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说出用什么来模拟什么。具体来说,两块土壤分别模拟的是自然环境中有植被和无植被的地域,浇水模拟的是自然界中的雨水。2取两块土壤,一块有植被覆盖,另一块没有,分别放入一段垫高的托盘中。3往两块土壤上浇同样多的水,模拟自然界的降水情况。4观察并记录土壤被冲刷和积水的情况。5引导学生讨论:植物是如何保护土壤的。植物的根系能够牢牢固定住土壤,植物也能减弱雨水对于土壤的直接冲击。同时引导学生反过来思
20、考问题,如果植被遭到破坏,将会造成土壤蓄水能力下降以及水土流失、肥力下降,进一步强调保护植被就是保护土壤的认识。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注意事项: 这是一组对比模拟实验,要注意控制好变量。实验中必须保持相同的条件,包括:两块土壤的面积、浇水量的多少、水流的速度、托盘的大小等。不同的条件是其中一块土壤有植被,而另一块没有。考虑到模拟实验中草皮对土壤的保护作用有限,浇水的量要控制,不宜过多。实验名称: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实验目的:能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实验器材:积木、面粉、玉米粉、食盐、玩偶。实验步骤:1出示三个不同形状的积木,引导学生比较哪一组积木的体积大。比较积木
21、组的体积:可把积木组进行拆分。如果每块积木的形状和大小一致,那么可以采用数积木的方法进行比较。2出示两堆形状不一致的粉末,引导学生比较哪一堆粉末的体积大。比较粉末堆的体积:粉末建议用面粉或玉米粉;装粉末的杯子要透明,便于观察;装粉末时,表面要保持平整;用尺测量杯中粉末的高度时,尺子贴在杯子外壁竖直测量,测量时注意零刻度的位置。也可直接在杯外壁画出标记线进行比较。3出示两只大小差不多的玩偶,引导学生比较哪一个玩偶的体积大。比较玩偶的体积:教材图片上采用的是盐埋法。取足量的盐,利用量杯测出盐的体积。把一个玩偶完全埋入盐中,测出玩偶和盐的总体积。然后用相同的方法测出另一个玩偶和盐的总体积。通过比较这
22、两个总体积,得出玩偶体积的大小。盐也可以用沙子代替。注意事项: 比较粉末堆的体积时,要注意避免粉末进入眼内。 用盐埋法测两个玩偶的体积时,所用的盐要同样多。 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方法并不局限于教材上的三种。如果学生有其他方法,应鼓励他们尝试并予以肯定。比较粉末堆和玩偶的体积大小,要注意先“摇动平整”再测量和比较。实验名称:观察、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测量液体的体积,比较液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测量和比较活动,既认识到液体之间存在不同,也知道液体有其共同性: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实验器材:油、水、牛奶(自备)、蜂蜜各若干,滴管、流速板、水、量筒、天平(电子天平)、烧杯(自备
23、)。实验步骤:1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除教材上的油、水、牛奶、蜂蜜外,也可选择其他液体进行观察比较。2测试液体的黏稠度时,可使用液体流速板,如果没有也可用表面光滑的板子代替。实验时,几种液体要同时倾倒,让液体自然流下来,下面用盘子接住,防止流到桌面上,保持整洁。3在流速板的顶部凹槽处上滴入同样多的油、水、牛奶、蜂蜜(23 滴),将流速板顶部倾斜一定角度,使液体流下,观察液体的流速。4测量液体的体积,用量筒和量杯都可以。为了便于观察,可将水染色,也可选择其他带颜色的液体进行测量。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略倾斜量筒,烧杯口紧挨着量筒口,将液体缓缓倒入量筒;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5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新苏教版 三年级 上全册各课 科学实验 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92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