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2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2分)1(2分)下面是挂在教室里的人生格言,请你用简化楷书抄写在田字格内。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2)题。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甘肃剪纸主要用于妆饰和点缀墙璧、门窗、房柱、镜子、灯笼等,剪纸技艺有阳刻和阴刻之分。阳刻剪纸是把图案以外的部分剪刻掉,保留原有图案,特点是线条流畅清新,玲珑细至;阴刻剪纸是把图案自身剪刻掉,剩下的是图案以外的部分,通过衬纸反衬出图案的内容,特点是纯朴厚重,结实粗犷。(1)依次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Azhu chng chn gung Bchu chng chn g ungCzhu chng cn gung Dzhu chng chn kung(2)文中画线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源远流长 妆饰 清新 B墙壁 玲珑细至 厚重C源远流长 清新 厚重 D妆饰 玲珑细至 结实3(2分)找出画线词语中使用错误的一个,写在横线上。 浙江财经大学的于永生老师学识渊博,专业精通,上课时能断章取义,并且风趣幽
3、默。看似无聊的课程,在他的演绎下成为一个个生动易懂的故事。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截至2018年6月,定西市共培训贫困劳动力约10000多人。B能否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期末考试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C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D定西市文化遗产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定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名著阅读。5(2分)在祥子的心目中,可投奔、可依靠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善良坚韧的 ;另一个是能原谅他、帮助他,被他称为“圣人”的 。6(1分)名著阅读。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开始,到 &
4、nbsp; (潜艇名)被大西洋漩涡吞噬结束,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读者始终想解开一个谜:船长 (人名)究竟是什么人?7(3分)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公益广告图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内容。8(6分)古诗文默写。(1)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2)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3)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4)予独爱莲之 ,灌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5)当人生遭遇困境时,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 , ”告诉我们总会有云开雾散的时候。二、现代文阅读(27分)9(
5、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挑雪的父亲郭光明 雪,下得好大。睡在麦田里的父亲的坟荃,臃凸着,暄软着,膨胀着,像过年时母亲蒸的白面摸摸,孤寂,苍凉,泛着冬月般的冷光。麦苗是看不见的,此刻,它们在厚厚的“被子”里。睡得正香。虽然父亲长眠在麦田的地下,但是他挑雪的影子依旧鲜活。 挑雪?曾经与女儿说起父亲挑雪的事,她以为是天方夜谭,是我瞎编的励志故事。这也难怪,城里长的孩子,只知“挑雪填井”劳而无功,却不知从一粒麦种到一未麦穗,声浇几瓢水,需流多少汗。 然而,父亲是知
6、道的。他说,一株麦,禽浇两斤半的水。他的这话,说得很坚定。这话就像他用斗量过、用秤称过一样,比“汗滴禾下土”更有韵味。 原以为“麦收八十三场雨”,真的是丰年需要八十三场雨,其实不然。父亲种地的经验是,种麦一场雨,冬天一场雪,来年的“清明”前后再来上一场雨,大白馍馍就会主动上了桌。你别说,还真是这么回事。 但是,龙王管雨,滕六管雪,都是随心所欲的主儿。父亲说,咱管不了天,管不了地,管不了龙王爷啥时下雨、滕六啥时下雪,还管不了自己吗? 于是,父亲拿雪当成了宝贝。  
7、; 每年冬天,只要下了雪,父亲总是把院子里的雪,堆成一堆或者几堆,再铲到他编织的柳条筐里,用那根白蜡杆子削成的扁担,挑进三里之远的麦田。我不止一次见过,父亲挑着两筐尖尖的雪,晃晃悠悠地迤逦在蚯蚓一般粗细的田埂上。而他的肩膀上,扁担起伏成了一条动感的弧线,像弯月,与雪白的大地叠加成了一幅最美的画面。只是父亲身上冒出的热气,再也融化不掉他额头上的“雪”。 一筐雪,能融化出五斤二两水,而五斤二两水,正好灌饱两墩麦苗。父亲问我,两墩喝饱的麦苗,能打出多少麦粒?我摇头。他朗朗地笑了,说,给个大馍馍也不换!
8、 父亲的笑,不是我常能见到的,以至于我至今还记得,他的笑让我无法比拟,只觉得他笑时眼角像小清河游来的一尾鱼。但有些事情是不能比拟的,比如麦田,文人也好,骚客也罢,比拟了上千年,都不如父亲说得实在。 三十年前的某一日,也是黄昏,但夜雪初霁,父亲如落霞的一抹残阳,跌进这片麦田,便无声无息。那天,很冷。屋檐下的“溜溜角”尖尖的,晶莹剔透,冰魂素魄,像是雪神给父亲竖起的白幡。麻雀躲在屋蟾下的瓦缝里,拖着长长的颤音,怯怯地翘着栗色的小脑袋,俯视着南墙根下的那根扁担、两筐满满的雪,似是有些不舍,又像是跟我父亲做最后的道别。“俺都不知你爹得了啥病,好好的
9、,说走就走了。” 前几天,下雪的那天,正是父亲的忌日,我回老家。一张简单的矮桌上,一把白瓷茶壶,两只白瓷碗儿。母亲坐在马扎上,透过玻璃窗,望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又喃喃自语。我把住茶壶,欠身给她续完水后,拿起纸钱儿舒展着,忽然想说几句话,却一时想不到合适的话,也不知从哪儿说起。我知道,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就像白瓷茶壶上的茶渍,一片片、一辫瓣地记录着父亲的永恒。 在父亲的坟前,我鼻子冻得通红,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我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见父亲坟头的几撮干枯的狗尾草,硬邦邦地胡乱横
10、陈着,斑驳了雪的白,像极了父亲走了之后,我家掺进地瓜叶子的馍馍。选自特别文摘)2O17年第14期,有删改)【注释】滕六:中国传说中的雪神。白蜡杆子:白蜡树干。白蜡树,木梅科落叶乔木。(1)请简要说说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文章标题若改成“父亲”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父亲总是把院子里的雪,堆成一堆或者几堆,再铲到他编织的柳条筐里,用那根白蜡杆子削成的扁担,挑进三里之远的麦田。(4)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麻雀躲在屋檐下的瓦缝里,树着长长的颤音,怯怯地翘着果色的小脑袋,俯视着南墙根下的那根扁担、两筐满满的雪,似足有些不舍,又像是跟我父亲做最后的道别。(5)
11、“我”站在父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呢?请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60字以内)10(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初心初见初成艾叶乂草 春日是不能浪费的好时光,我跟好友去公园放风筝。趁着还没毕业不用工作,趁着才找到工作没有了学业的压力,再放肆地好好玩玩吧。 下午的阳光刚刚好,有点灿烂又不晃眼。找好风向,扬起风筝,略略一抖手,慢慢退着走,风筝就在风的扶持下越飞越高。我和好友相视一笑,不由得想起去年的情景。也是这样的春日,也是这个公园。不同的是,那时我俩都是放风筝的“菜鸟”。
12、 去年周三的那个下午,正好没课,我们相约放风筝。因为不是礼拜天,偌大的公园几乎没什 么人,我们在公园里放肆地跑着天高云阔、花红草绿,整个公园都是我们的。我俩一个举风 筝、一个拉线跑,可半天也没见风筝上天。她抱怨我跑得不是直线,没有用速度带起风筝;我指责她风筝举得不够高,没有配合好我。我俩谁也不觉得是自己的问题,纷纷把责任推向对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角色互换。我来举风筝,她扯着线跑。可是不论我们怎么努力,风筝就永远一副“你让我上我偏不上”的模样。偶尔它也上天转悠一下。我们刚要欢呼,它就一头扎下来。不仅如此,这风筝
13、还练就了“空中翻跟斗”的本领在空中猛然一个侧翻,然后仰面朝上,悠悠然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中。“不好玩儿。”好友一边用手扇风一边嘟嚷着抱怨,“绝对是这风筝有问题!” 我依旧不死心,拉起风筝满地乱跑。我一边跑一边回头看,一不留神撞上一个人,是位老爷爷。他也在放风筝。比起我们的跑来跑去,他倒是很淡定,只站在那里,从容地放线收线,偶尔抖一抖手上的线。我顺着线往上看,嗬,好高啊!我立马佩服得五体投地:“爷爷,你放风筝好厉害啊!”老爷爷扭头看了看我手上的风筝:“这么好的风筝还飞不上天?线要拉直了。” 得高人真传,哪有不学的理
14、,我立马叫来好友拉直了线向前冲。风筝飘飘悠悠上天转了一小会儿,却又慢腾腾落了下来。 那一边老爷爷慢悠悠地收线将风筝从天上拽下来,收好,然后走过来,拿走我手上的风筝,手略略一抖,倒退着慢慢走几步:“只要线直了,不用那么急的。顺着风放就好了。不用跑,慌慌张张的。”说来也是奇怪,我们跑来跑去累得要死都没放起来的风筝,在老爷爷手上像活了似的,一抖一抖就上天了,老爷爷一手拿着线轴一手控制线的收放,风筝越飞越高,再没表演“空中翻跟斗”。“不用那么急,真是个法宝。”好友看着风筝对我说。她没有再说下去,我却都懂。她放弃保研资格加入“考编”大军,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小学
15、老师。“我只想教书。”她说。而我呢?不考研、不“考编”、不“考公”,报名“美丽中国”,毕业后支教两年口我只想做自己心里真正想做的事。我们都经历过迷茫和不知所措,我们慌慌张张、手忙脚乱,生怕一个不留神便被同龄人甩下几条街。还好,这些都过去了。 只要你心里有方向,那就不用着急,慢慢来,你总能看到你想要的美丽。(选自羊城晚报)(1)本文主要回忆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2)“我”和好友起初放风筝失败的原因是什么?(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结合全文,说说标题中“初成”一词指代的内容。三、古诗文阅读(14分)11(11分)阅读【甲】【乙】
16、两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选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注释】友:与交友。谅:信实,诚实。便辟:馅媚逢迎。善柔:当面奉承背后低毁。便佞:巧言善辩,夸夸其谈。(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有仙则名 谈笑有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 益者三友 (2)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1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写出【甲】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4)【甲】文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乙】文说的都是交友的话题。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这种交友方式?12(3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五言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综合性学习(7分)13(7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播出后好评如潮,强势刷屏被人们形容为传统文化大餐。班上。也并展与国学经典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从中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材料一:肃北
18、县举办了青少年国学经典诵读比赛,30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比赛。学生们通过学堂歌、集体朗诵、情景表演等形式演绎了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国学经典篇章,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材料二:某小学在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中,充分利用书香长廊、橱窗、墙壁、黑板报等空间及载体,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渗透网学经典的文化元素,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快乐成长。材料三:某中学让古诗文、名言警句上墙,上板报。只要走进校园,就可以看到孔子、孟子、老子等圣贤的经典名句把各个角落的橱窗装点一新,可以看到同学们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书法展,可以看到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板报,处处显现出同学们与传统文化的亲近。(2)为了营造国学诵读经
19、典的氛围,需拟写一副对联作为宣传标语,老师已经拟出了部分内容,请你根据提示补充完整。上联:学习国学里的 下联: 传统中之精华(3)如果经典咏流传节目组邀请你推荐一首古诗词,你推荐哪一首呢?请写出你推荐的理由。你推荐的经典诗词: 推荐的理由: 五、作文(50分)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14(50分)在我们的生命旅途中,有些话语让我们感动,有些话语给我们启迪,有些话语成为我们人生的指引。这些话使我们铭记,令我们终身受益。请以“一句话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许抄袭套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5因为疏忽,因为不坚持,生活中,我们有时会丢失一些东西,如丢失钥匙,丢失钱包,丢失学具甚至丢失我们的原则、自信、人格与尊严。因为努力,因为坚持,我们又会找回这些东西。请以“找回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许抄袭套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2017-2018学年甘肃省定西市岷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2分)1(2分)下面是挂在教室里的人生格言,请你用简化楷书抄写在田字格内。【分析】本题考查汉字书写。【解答】本题考查汉字书写。作答时,首先要保证书写的正确,然后力求书写的美观,注意字的大小和
21、间架结构。这两句人生格言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答案: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点评】作答汉字书写类题目,首先要保证书写的正确,然后力求书写的美观,如果有标点,标点也要占一格。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2)题。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千百年来,甘肃剪纸主要用于妆饰和点缀墙璧、门窗、房柱、镜子、灯笼等,剪纸技艺有阳刻和阴刻之分。阳刻剪纸是把图案以外的部分剪刻掉,保留原有图案,特点是线条流畅清新,玲珑细至;阴刻剪纸是把图案自身剪刻掉,剩下的是图案以外的部分,通过衬纸反衬出图案的内容,特点是纯朴厚重,结实粗犷。(1)依次给文中加点
22、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Azhu chng chn gung Bchu chng chn g ungCzhu chng cn gung Dzhu chng chn kung(2)文中画线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CA源远流长 妆饰 清新 B墙壁 玲珑细至 厚重C源远流长 清新 厚重 D妆饰 玲珑细至 结实【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及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平时要多留心,牢记成语和一些固定短语及词语的正确写法。【解答】(1)本题是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
23、,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点缀”的“缀”应读作“zhu”;“流畅”的“畅”应读作“chng”;“纯朴”的“纯”应读作“chn”;“粗犷”的“犷”应读作“gung”。故选:A。(2)本题考查词语的书写,解答时需要平时的积累完成作答。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A有误,“妆饰”应为“装饰”;B有误,“玲珑细至”应为“玲珑细致”;C正确;D有误,“妆饰”应为“装饰”,“玲珑细至”应为“玲珑细致”故选:C答案:(1)A。(2)C。【点评】考查字形的题目,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要关注形声字的形旁,还要注意平时多
24、留心,以达到正确书写。3(2分)找出画线词语中使用错误的一个,写在横线上。 浙江财经大学的于永生老师学识渊博,专业精通,上课时能断章取义,并且风趣幽默。看似无聊的课程,在他的演绎下成为一个个生动易懂的故事。【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学识渊博”、“风趣幽默”、“生动易懂”使用恰当,“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
25、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是个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答案:断章取义【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截至2018年6月,定西市共培训贫困劳动力约10000多人。B能否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期末考试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C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D定西市文化遗产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定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识判断。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
26、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解答】A语意重复,将“约”与“多”删去其一;B两面对一面的问题,删去“能否”;C语序不当,在“干预、发现和制止”应改为“发现、干预和制止”;D正确;故选:D。【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
27、),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名著阅读。5(2分)在祥子的心目中,可投奔、可依靠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善良坚韧的小福子;另一个是能原谅他、帮助他,被他称为“圣人”的曹先生。【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老舍的骆驼祥子,对其中的作者、人物、内容情节要有准确的把握。【解答】本题考查名著积累。小福子的美丽、年轻、要强、勤俭、善良、倔强,是祥子最后的希望,可是最后小福子走向了悲剧。曹先生是个平凡的教书人,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答案:
28、小福子;曹先生【点评】在阅读名著时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6(1分)名著阅读。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开始,到诺第留斯号(潜艇名)被大西洋漩涡吞噬结束,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读者始终想解开一个谜:船长尼摩(人名)究竟是什么人?【分析】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解答】阅读名著要了解小说人物、主要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特点等,并能做到人物与事件对号入座。海底两万里
29、体裁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主要内容: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是凡尔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答案: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 尼摩【点评】做此类题要注意平时大量阅读,在阅读中不断积累。7(3分)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公益广告图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一下它的内容。【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看图可知,这幅图上面是画面,下面是文字。画面是一个脚印,脚印中间有一个停字,寓示着红灯要停。下面的文字是“红灯面前,请停住您的脚步”,这是这幅图画的主题。答案:这幅公益广告图片由文字和画面两部分组成,文字部分是“红灯面前,请停住您的脚步”指出广告的主题,画面部分是一只脚印上嵌了一个红色的“停
30、”字,形象的警示红灯亮时应停止脚步。【点评】分析图表应注意:1、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2、如果包含数据,要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3、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等。4、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8(6分)古诗文默写。(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31、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5)当人生遭遇困境时,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总会有云开雾散的时候。【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掌握。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5)是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1)化作春泥更护花;(注意“作”的书写)(2)造化钟神秀;(注意“钟”的书写)(3)何人不起故园情;(注意“园”的书写)(4)出淤泥而不染
32、;(注意“淤”的书写)(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注意“疑”的书写)【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二、现代文阅读(27分)9(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挑雪的父亲郭光明 雪,下得好大。睡在麦田里的父亲的坟荃,臃凸着,暄软着,膨胀着,像过年时母亲蒸的白面摸摸,孤寂,苍凉,泛着冬月般的冷光。麦苗是看不见的,此刻,它们在厚厚的“被子”里。
33、睡得正香。虽然父亲长眠在麦田的地下,但是他挑雪的影子依旧鲜活。 挑雪?曾经与女儿说起父亲挑雪的事,她以为是天方夜谭,是我瞎编的励志故事。这也难怪,城里长的孩子,只知“挑雪填井”劳而无功,却不知从一粒麦种到一未麦穗,声浇几瓢水,需流多少汗。 然而,父亲是知道的。他说,一株麦,禽浇两斤半的水。他的这话,说得很坚定。这话就像他用斗量过、用秤称过一样,比“汗滴禾下土”更有韵味。 原以为“麦收八十三场雨”,真的是丰年需要八十三场雨,其实不然。父亲种地的经验是,种麦一场雨,冬天一场
34、雪,来年的“清明”前后再来上一场雨,大白馍馍就会主动上了桌。你别说,还真是这么回事。 但是,龙王管雨,滕六管雪,都是随心所欲的主儿。父亲说,咱管不了天,管不了地,管不了龙王爷啥时下雨、滕六啥时下雪,还管不了自己吗? 于是,父亲拿雪当成了宝贝。 每年冬天,只要下了雪,父亲总是把院子里的雪,堆成一堆或者几堆,再铲到他编织的柳条筐里,用那根白蜡杆子削成的扁担,挑进三里之远的麦田。我不止一次见过,父亲挑着两筐尖尖的雪,晃晃悠悠地迤逦在蚯蚓一般粗细的田埂上。而他的肩膀上,扁担起伏
35、成了一条动感的弧线,像弯月,与雪白的大地叠加成了一幅最美的画面。只是父亲身上冒出的热气,再也融化不掉他额头上的“雪”。 一筐雪,能融化出五斤二两水,而五斤二两水,正好灌饱两墩麦苗。父亲问我,两墩喝饱的麦苗,能打出多少麦粒?我摇头。他朗朗地笑了,说,给个大馍馍也不换! 父亲的笑,不是我常能见到的,以至于我至今还记得,他的笑让我无法比拟,只觉得他笑时眼角像小清河游来的一尾鱼。但有些事情是不能比拟的,比如麦田,文人也好,骚客也罢,比拟了上千年,都不如父亲说得实在。 三十年前的
36、某一日,也是黄昏,但夜雪初霁,父亲如落霞的一抹残阳,跌进这片麦田,便无声无息。那天,很冷。屋檐下的“溜溜角”尖尖的,晶莹剔透,冰魂素魄,像是雪神给父亲竖起的白幡。麻雀躲在屋蟾下的瓦缝里,拖着长长的颤音,怯怯地翘着栗色的小脑袋,俯视着南墙根下的那根扁担、两筐满满的雪,似是有些不舍,又像是跟我父亲做最后的道别。“俺都不知你爹得了啥病,好好的,说走就走了。” 前几天,下雪的那天,正是父亲的忌日,我回老家。一张简单的矮桌上,一把白瓷茶壶,两只白瓷碗儿。母亲坐在马扎上,透过玻璃窗,望着纷纷扬扬的雪花,又喃喃自语。我把住茶壶,欠身给她续完水后,拿起纸钱儿舒展着,忽
37、然想说几句话,却一时想不到合适的话,也不知从哪儿说起。我知道,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就像白瓷茶壶上的茶渍,一片片、一辫瓣地记录着父亲的永恒。 在父亲的坟前,我鼻子冻得通红,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我呵一口热气到手掌,捂住双耳用力蹦跳几下,才定下心来,见父亲坟头的几撮干枯的狗尾草,硬邦邦地胡乱横陈着,斑驳了雪的白,像极了父亲走了之后,我家掺进地瓜叶子的馍馍。选自特别文摘)2O17年第14期,有删改)【注释】滕六:中国传说中的雪神。白蜡杆子:白蜡树干。白蜡树,木梅科落叶乔木。(1)请简要说说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文章标题若改成“父亲”好不好?请谈谈你
38、的理解。(3)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父亲总是把院子里的雪,堆成一堆或者几堆,再铲到他编织的柳条筐里,用那根白蜡杆子削成的扁担,挑进三里之远的麦田。(4)请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麻雀躲在屋檐下的瓦缝里,树着长长的颤音,怯怯地翘着果色的小脑袋,俯视着南墙根下的那根扁担、两筐满满的雪,似足有些不舍,又像是跟我父亲做最后的道别。(5)“我”站在父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呢?请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60字以内)【分析】本文回忆了父亲挑雪的情形,塑造了一个擅长农事的农民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开头段的作用。首先要熟记开头段的作用,然后从
39、结构和内容方面进行分析。开头描述了下大雪的天气以及写了父亲的坟荃和父亲挑雪的影子,而下文就是回忆了父亲挑雪的情形的,故是引出了下文内容的叙述,由此可以看出对父亲的思念之情。结尾也是写冬天,写“我”站在父亲的坟茔,故首尾形成了呼应。(2)本题考查的是标题的作用。解答此题,要识记标题的作用有哪些,首先要回答能不能改成“父亲”,一般情况下都是不能的,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和标题的作用进行分析。全文都是写父亲挑雪这一事件的,故“挑雪”这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会引发读者的思考:为什么要挑雪?如何挑雪等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挑雪也显得十分的新颖,富有新意。而用父亲做题目,则没有这样的作用,据此结
40、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回答即可。(3)本题考查的是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首先要明确其角度,“堆”“铲”“挑”等词都是动词,故先点明这是动词,这些动词写出了父亲挑雪的过程,显得准确生动,我们由此可以看到父亲挑雪十分的熟练,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很擅长农事的农民形象。(4)本题考查的是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赏析。首先明确角度,从“躲”“怯怯地”“俯视”“不舍”等词语可以看出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麻雀人的情感和动作,由麻雀对父亲表示不舍以及与父亲告别,而麻雀的情感就是作者的情感,句子还写了父亲的扁担,扁担代表着的就是父亲,而写尚未挑到麦地的雪,说明父亲离开了,由此表达了“我”因失去父亲的伤感以及对父
41、亲的怀念(5)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心理的揣摩。结合站在父亲的坟前这一场景,以及全文“我”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进行揣摩即可。答案:(1)引起下文,用眼前的大雪和父亲的坟茔引出对父亲生前挑雪的叙述,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与结尾一段相呼应。(2)不好。标题中的“挑雪”儿子概括了事件的核心,又别出心裁,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且具有一定的悬念意味,如果将标题改为“父亲”,则过于平淡、直白。(3)句子中加点的动词生动地描绘了父亲挑雪的过程,塑造了一个擅长农事的农民形象。(4)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麻雀的举动以及父亲用过的扁担、尚未挑到田里的“两筐满满的雪“,表达了“我”因失去父亲而伤感以及对父亲的怀
42、念之情。(5)示例:父亲,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您给予我们的爱,您对我们的影响,我们终身难忘,我们会永远想你。【点评】对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一是修辞角度、二是描写角度、三是表现手法角度,分析完角度后再分析具体的知识点的作用,再结合具体的句子,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最后套用答题模式进行规范答题。10(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初心初见初成艾叶乂草 春日是不能浪费的好时光,我跟好友去公园放风筝。趁着还没毕业不用工作,趁着才找到工作没有了学业的压力,再放肆地好好玩玩吧。 &n
43、bsp; 下午的阳光刚刚好,有点灿烂又不晃眼。找好风向,扬起风筝,略略一抖手,慢慢退着走,风筝就在风的扶持下越飞越高。我和好友相视一笑,不由得想起去年的情景。也是这样的春日,也是这个公园。不同的是,那时我俩都是放风筝的“菜鸟”。 去年周三的那个下午,正好没课,我们相约放风筝。因为不是礼拜天,偌大的公园几乎没什 么人,我们在公园里放肆地跑着天高云阔、花红草绿,整个公园都是我们的。我俩一个举风 筝、一个拉线跑,可半天也没见风筝上天。她抱怨我跑得不是直线,没有用速度带起风筝;我指责她风筝举得不够高,没有配合好我。我俩谁也不觉得是自己的问题,纷纷把责任推向对方
44、,谁也说服不了谁。 角色互换。我来举风筝,她扯着线跑。可是不论我们怎么努力,风筝就永远一副“你让我上我偏不上”的模样。偶尔它也上天转悠一下。我们刚要欢呼,它就一头扎下来。不仅如此,这风筝还练就了“空中翻跟斗”的本领在空中猛然一个侧翻,然后仰面朝上,悠悠然回到大地母亲的怀抱中。“不好玩儿。”好友一边用手扇风一边嘟嚷着抱怨,“绝对是这风筝有问题!” 我依旧不死心,拉起风筝满地乱跑。我一边跑一边回头看,一不留神撞上一个人,是位老爷爷。他也在放风筝。比起我们的跑来跑去,他倒是很淡定,只站在那里,从容地放线收线,偶尔抖一
45、抖手上的线。我顺着线往上看,嗬,好高啊!我立马佩服得五体投地:“爷爷,你放风筝好厉害啊!”老爷爷扭头看了看我手上的风筝:“这么好的风筝还飞不上天?线要拉直了。” 得高人真传,哪有不学的理,我立马叫来好友拉直了线向前冲。风筝飘飘悠悠上天转了一小会儿,却又慢腾腾落了下来。 那一边老爷爷慢悠悠地收线将风筝从天上拽下来,收好,然后走过来,拿走我手上的风筝,手略略一抖,倒退着慢慢走几步:“只要线直了,不用那么急的。顺着风放就好了。不用跑,慌慌张张的。”说来也是奇怪,我们跑来跑去累得要死都没放起来的风筝,在老爷爷手上像活了
46、似的,一抖一抖就上天了,老爷爷一手拿着线轴一手控制线的收放,风筝越飞越高,再没表演“空中翻跟斗”。“不用那么急,真是个法宝。”好友看着风筝对我说。她没有再说下去,我却都懂。她放弃保研资格加入“考编”大军,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只想教书。”她说。而我呢?不考研、不“考编”、不“考公”,报名“美丽中国”,毕业后支教两年口我只想做自己心里真正想做的事。我们都经历过迷茫和不知所措,我们慌慌张张、手忙脚乱,生怕一个不留神便被同龄人甩下几条街。还好,这些都过去了。 只要你心里有方向,那就不用着急,慢慢来,你总能看到你想要的美丽。(选自羊城晚报)(1)本
47、文主要回忆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2)“我”和好友起初放风筝失败的原因是什么?(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结合全文,说说标题中“初成”一词指代的内容。【分析】本文通过我和朋友放风筝屡遭失败,最后在老爷爷的帮助下放飞成功,从中悟出之前放风筝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没有把握好方向、迷茫、不知所措、慌慌张张、手忙脚乱,人生亦是如此不要着急,只要找准人生的方向就能成功。【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的方法进行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文中的人物是我和朋友还有老爷爷,情节是我和朋友放
48、风筝屡遭失败,在老爷爷的帮助下学会放风筝,并领悟了到只要心中有方向慢慢来就会成功。(2)本题考查了文章内容理解,做此题要认真阅读文章,熟悉文章内容。文中我们放风筝失败的原因要从我们放风筝和老爷爷放风筝的区别上来回答。我们只知道跑没找准方向,过于着急,不知道把线拉直,慌慌张张,不得要领。(3)本题是对段落作用的考查,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内容是一般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补充,或者引起下文。结构上根据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来区分。 文章结尾段落一般是总结全文,突出中心。(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对于文章标题的分析,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看标题是否是以物件,事件为文章的标题,如果是,
49、那么这个物件或这件事就是文章始终贯穿全文的线索,它的作用就是交代了写作的对象,是文章的线索;第二,如果是以短语形式出现,并且该短语有深刻的含义,那它就是点明文章的主题的作用了。该文章的标题就是第二种情况,“初成”在本文中的意思就是放风筝我们刚刚学会,人生也刚刚有了方向。答案:(1)“我”和朋友放风筝屡屡失败,后得老爷爷“真传”,学会了放风筝,并有所领悟。(2)没有把握好方向、迷茫、不知所措、慌慌张张、手忙脚乱。(3)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主题。(4)“初成”指我们学会了放风筝,人生方向初有端倪。【点评】对于文章标题的分析,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看标题是否是以物件,事件为文章的标题,如果是,那么这个物件或这件事就是文章始终贯穿全文的线索,它的作用就是交代了写作的对象,是文章的线索;二是如果是以短语形式出现,并且该短语有深刻的含义,那它就是点明文章的主题的作用了。三、古诗文阅读(14分)11(11分)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选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92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