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单(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 石头与泥土1.石头实验名称:捡一块石头,仔细观察并描述它的样子。实验目的:引导学生在气泡图的帮助下,有顺序地、从多个方面观察和描述石头的特征。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具有多种特征的一套石头、托盘、放大镜。实验步骤:1.学生选择一块石头,先自己说一说怎样观察石头,这块石头是什么样的。2.将石头放在气泡图(活动手册)的中间,借助气泡图指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先出示具体的例子,看看别人是怎么描述石头的;再抽象到特征的层面,比如“黄色”,其实就是说石头的“颜色”,以此类推;最后回到自己的石头上,在多个特征上逐一观察并描述自己的石头,可利用画图、文字、拼音等多种
2、方式记录在活动手册上。3.建议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由组长组织,将一块石头放在图中央的大圈中,向观察者提问:它是什么颜色的?它有什么斑纹?请观察者一一作答。学生明确方法后,再个人观察。4.观察后先组织学生在组内互相说,准备好了再进行全班交流。5.整理器材、收拾桌面。注意事项: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石头,这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需要教师提供帮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应的图形卡、颜色卡、词汇卡等作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把他们观察到的石头特征描述出来。1.石头实验名称:给石头分类,并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实验目的:按照某一特征将一堆石头分类,在比较中进一步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的机会
3、,从而促进了他们对石头的认识。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具有多种特征的一套石头。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 石头与泥土实验步骤:1.在学生面前呈现一堆石头,启发他们思考:当我们研究一堆石头的时候,首先要给它们分分类。2.先问学生,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认识石头的特征的,启发学生想到按石头的某一特征来分类。3.如果学生能够按照一个特征给石头分类,可以继续鼓励学生选择另一个特征,再次给石头分类。4.引导学生利用分类的结果获得新的发现,如,你发现这一堆石头中什么颜色的石头最多?什么形状的最多?5.整理器材、收拾桌面。注意事项:1.要提醒学生一次只能按照一个特征给一堆石头分类。2.分类时,
4、可以把一堆石头一分为二,也可以一份为三、四,不必限定学生怎么分,只要学生明确分类的标准即可。2.玩泥巴实验名称:筛泥土。实验目的:通过分拣采集来的土壤,将观察目标聚集于颗粒大小不同的泥土上。再通过筛泥土,发现泥土可以分成大小不同的颗粒。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干泥土、托盘、手持筛子。实验步骤:1.明确:不是为了筛泥土而筛泥土,是为了得到适合做泥塑的土。2.组织学生讨论,如果要做一个泥塑的话,直接取自花圃中的泥土还不符合的要求,因此要做一些加工。3.先做分拣泥土的活动,拣出不是泥土的东西,让学生说说他们都在泥土中拣出了哪些东西。4.在教学生筛选泥土前,可以先给学生看适合做泥塑的细细的
5、泥土,讨论如何得到这些泥土,从而引出筛子。5.将筛孔大小不同的三种筛子都呈现给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然后问学生,你认为先用哪个筛子,后用哪个筛子,从而确定,先用筛孔大的筛子筛,再依次用筛孔小的筛子。6.整理器材、收拾桌面。注意事项:1.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直接用筛孔最小的筛子筛泥土就可以得到细细的泥土,这里要提醒他们注意,如果泥土没有进行初步筛选,大的颗粒很多,会堵住小的筛孔。2.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都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泥土,而不要只顾着动手操作。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 石头与泥土2.玩泥巴实验名称:把筛出的泥土加水和成泥,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物品。实验目的:通过做泥塑的活动,引导学生感
6、受泥的特点。同时,通过资料介绍,使学生知道泥塑经过烧制可以变成陶器。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干泥土(留一些下节课用来筛黏土)、水或购买的陶土、模具。实验步骤:1.将筛得细细的土加入适量的水和成泥。2.用和成的泥捏成泥塑或利用模具压制出各种泥塑。3.让学生通过阅读或视频,了解泥塑可以烧制成陶器。4.整理器材、收拾桌面。注意事项:1.提前准备一些比较细的泥土,掺到学生自己筛出的泥土中,用来做泥塑。2.泥塑经过烧制可以变成陶器,这一点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了,不用真的去烧制。3.沙子与黏土实验名称:识别沙子和黏土。实验目的:让学生指出指出什么是沙子,什么是黏土。通过“筛”的方法来获取黏土,让学
7、生知道黏土是极细的泥土颗粒。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干沙子、干泥土(上节课筛取的细泥土)、广口瓶、铝箔、橡皮筋。实验步骤:1.提问:沙子和黏土是我们身边经常能看到的东西,你认识它们吗?。2.让学生说说他们在哪里见过沙子,是怎么玩沙子的。3.问学生知不知道什么是黏土,了解他们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一种获得黏土的方法:(1)把上节课筛出的泥土放进瓶里,用铝箔纸封好,用极细的针扎孔。(2)从这些孔里筛出的就是黏土。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单元 石头与泥土4.学生利用老师准备好的装置筛取黏土。5.整理器材、收拾桌面。注意事项:1.泥土要干,湿的土不好筛。2.针扎的孔要少,从小孔
8、中筛出的才是黏土。3.沙子与黏土实验名称:比较干沙子与干粘土的不同。实验目的:通过看一看、按一按、捻一捻等方法比较它们的不同,并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沙子和黏土的特征。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培养皿、干沙子、干粘土。实验步骤:1.为学生提供数量相当的干沙子和干粘土各一份,提问:干沙子和干粘土有什么不同?提示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不同。2.适当指导学生看一看、按一按、捻一捻的方法。3.在黑板上出示一些用于描述干沙子和干粘土特点的词语(不沾手、沾手,颗粒小、颗粒大,细腻、粗糙等),提示学生在描述干沙子和干粘土不同点的时候可以用这些词语。4.整理器材、收拾桌面。注意事项:1.要鼓励学生用想出
9、的新词来描述沙子和黏土。2.提供的沙子要粗一些,避免与黏土差别不大。3.一年级学生观察和描述的水平都非常有限,教师应该多给孩子们一些时间,切勿操之过急。4.提醒学生不可以尝沙子和黏土,也要注意不被迷住眼睛。3.沙子与黏土实验名称:慢慢往沙子和黏土里倒水,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实验目的:通过简单的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这两种物质的渗水现象有什么不同。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漏杯、干沙子、干粘土、塑料杯、滤纸、量勺、水。实验步骤:1.为学生提前组装好器材,学生只负责将两杯清水分别倒入沙子和黏土中。2.实验前,教师要将做法交代清楚。特别要提醒学生,为了公平,要同时向沙子和黏土中倒水,
10、之后仔细观察,不能再动实验器材。3.整理器材、收拾桌面。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 水4.水是什么样的实验名称:用多种感官观察与比较,找一找哪一杯是水。实验目的:选择牛奶、白糖水、白醋、水四种液体,引导学生利用看颜色、闻气味、尝味道的方法,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排除与辨认。在辨认过程中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用气泡图的方法归纳整理出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等。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水(自备)、牛奶(自备)、白醋、白糖水各一杯。实验步骤:1.出示牛奶、白糖水、白醋、水各一杯,在小组内进行观察、对比和描述,找一找哪一杯是水。2.分析找水的过程,借助气泡图(先
11、示范填写一个)启发学生用词注意事项:这是一个对比实验,要控制好变量。相同条件是同样大小的杯子,同样多的水,同样多的沙子和黏土;不同条件是一个杯中装沙子,一个杯中装黏土。语描述水的基本特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进一步供巩固认识物体特征的一般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3.用眼睛看:牛奶是白色的,且不透明,可以排除。用鼻子闻:白醋有酸酸的气味,可以排除。用舌头尝:糖水有甜甜的味道,可以排除。剩下的就是水。4.收拾桌面,整理器材。注意事项:1.教师需要再次强调尝和闻得正确方法。2.透明与无色(白色)学生容易混淆,教师需要多举例帮助学生区分。3.气味和味道的区分对学生来说
12、是难点,学生在描述时往往不关注这两个词的不同,教师需要进行具体的解释,并在学生发言中不断纠正、强调。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 水4.水是什么样的实验名称:将同样多的水倒入不同的透明瓶子中,观察水的形状变化。实验目的:通过画一画的方式,形象的感知水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就呈现瓶子的形状,说明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实验类型:探究性演示实验。实验器材:不同形状的瓶子、装有水的烧杯(自备)、食用色素。实验步骤:1.准备几种形状有差异的瓶子,把染过色的水倒入一个瓶中,让学生画一画瓶子里水的形状,再把相同的水倒入另一个瓶中,以此类推,让学生画一画不同形状瓶子里水的形状。2.比较瓶子里水的形状,总结出水没
13、有固定的形状这一特征。3.整理器材,收拾桌面。注意事项:1.在选择瓶子时,最好选择形状有差异,并且是透明的,便于学生观察。2.做实验的水要略带一点颜色,便于学生观察清楚。3.如果分组实验,给每个小组配备抹布。4.水是什么样的实验名称:用手接水,在手背上滴水。实验目的:通过用手接水和在手背上滴水的活动,感知水具有流动性,从高处往低处流,完善对水的特征的认识。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滴管、装有水的烧杯(自备)。实验步骤:1.用手接水的活动,可以由教师演示,也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水的流动。2.在手背滴水的活动中,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滴管(用手捏紧滴管头部,将滴管竖直地插
14、入水中,松开手指,水即被吸入,取出滴管,水依旧保存在地管理。手握拳,将滴管竖直地悬在拳头上方,轻轻地捏住滴管头部,使水一滴一滴地滴在拳头上方)3.在手背上先一滴一滴地滴,再多滴一些,细致观察水是怎样流动的。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 水4.整理器材,收拾桌面。注意事项:需要给每组准备抹布。5.玩转小水轮实验名称:组装小水轮并让它转起来。实验目的:通过动手做,认识小水轮的结构,并尝试自己解决一些技术上的小难题。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教师组装好的小水轮(或成品小水轮)、胡萝卜段(自备,事先需均匀切好切口以便学生插入塑料片(塑料片稍后,切口需大一些),同时预先用铁轴在中间穿孔)、
15、塑料片、铁轴。实验步骤:1.教师先展示制作好的小水轮(或成品小水轮),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再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组装)一个小水轮。2.指导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胡萝卜段、塑料片、铁轴制作小水轮。3.用各种方法玩玩小水轮,同时检验自己制作(组装)的小水轮转动是否灵活,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技术上的调整。4.整理器材,收拾桌面。注意事项:教师要事先在安装叶片和轴的位置做好标志,这样比较安全。5.玩转小水轮实验名称:尝试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起来,并探究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方法。实验目的:引导学生在认识水的流动性的基础上感知流动的水有力量,通过两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会影
16、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小水轮(学生制作的小水轮可安装在成品小水轮的支架上)、水盆、大小不同的漏斗、橡胶管、装有水的瓶子(自备)。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2单元 水实验步骤:1.放手让学生用水玩转小水轮,充分感知水的流动性。2.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让小水轮转得更快的方法,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出示实验器材,启发学生想想怎样用这些器材去试试自己的想法。3.学生利用器材,尝试怎样让小水轮转得更快一些。4.引导学生发现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会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5.整理器材,收拾桌面。注意事项:对比实验的设计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教师可以借助有结构的材料帮助学生
17、完成对比实验。6.盐和糖哪儿去了实验名称:观察并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实验目的:将盐、红糖、沙子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并比较它们在水中的变化,初步建立溶解的概念。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烧杯(自备)、搅拌棒、盐、红糖、沙子、勺子。实验步骤:1.在三个杯子中放入一样多的水。准备好盐、红糖、沙子,先让学生描述三种物质是什么样的。再分别放入烧杯中,放入后先静置一会,再用搅拌棒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搅拌一会,再静置3分钟后观察水中物质的变化及水的变化(也可提前准备好已静置的三杯溶液,学生先观察再搅拌再静置)。2.引导学生细致实验、细致观察,通过比较、描述,知道盐、红糖溶解在水中,沙子不能溶
18、解。(可用问题引导:怎样描述盐在水中的状态?怎样描述沙子在水中的状态?观察到哪些现象说明盐和红糖溶解了,而沙子没有溶解?以此帮助学生逐步发现溶解的主要特征)3.整理器材,收拾桌面。注意事项:1.提供的盐、红糖、沙子不能过多。2.沙子最好用洗净的。6.盐和糖哪儿去了实验名称:观察并比较盐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实验目的:引导学生通过静置后观察、过滤后比较等方法,认识到面粉不能在水中溶解。知道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能溶解。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烧杯(自备)、搅拌棒、盐水、面粉、勺子、纱布、夹子。实验步骤:1.问题引导:面粉放入水中能溶解吗?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更接近盐苏教版小学科
19、学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 空气7.找空气实验名称:在不同地点找空气。实验目的:用塑料袋在不同地点兜空气,引导学生发现在我们周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可以将塑料袋撑得鼓鼓的。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塑料袋若干。还是沙子?以此引发学生思考与争论。2.把面粉放入水中,搅拌一会儿,观察水的变化,再静置一会儿,再次观察水的变化。3.教给学生用过滤的方法进行观察与比较:纱布上留下了什么?盐水和面粉水过滤后的现象一样吗?帮助学生分析看到的现象,最终完善对溶解的认识。4.整理器材,收拾桌面。注意事项:如果静置的时间不够,现象不明显,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静置的面粉水,让学生观察现象,进行分析。
20、实验步骤:1.在学校的不同场所用塑料袋兜空气,兜到空气后,要迅速收紧并捏住袋口。2.注意提醒学生保证空气装得鼓鼓的,下面的学习中要用到。3.交流自己在什么地方将塑料袋装满。注意事项:1.用塑料袋兜空气的动作需要老师进行示范,并指导学生稍加练习。2.事先选择好探究地点,排除不安全因素。3.室外观察要注意纪律问题,教师提前分组进行纪律安全教育。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 空气7.找空气实验名称:用不同的方法将空气从塑料袋里放出来。实验目的:用不同的方法把袋子里的东西放出来,可以用皮肤感受到、用耳朵听到、用眼睛看到“空气”。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引导学生更加清晰和全面地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并学习一
21、些可以直观感受到空气存在的方法。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每组装有空气的塑料袋一个、自封袋、安全图钉、BB口哨、水槽(自备)。实验步骤:1.在装满空气的塑料袋上戳一个洞,将洞口对着自己的脸,观察实验现象。2.在装满空气的塑料袋口装一个小哨子,挤压袋子,观察实验现象。3.把水槽装满水,将装有空气的自封袋压入水中,并用安全图钉在压入水面的部分上扎一个小孔,观察实验现象。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通过直观感受和观察发现空气的存在。5.整理器材、收拾桌面。注意事项:1.需要指导学生捏紧袋口的方法。活动中,要时刻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2.活动中注意安全,最好使用安全图钉。3.第三个活动中要特
22、别提醒学生,孔要扎在塑料袋没入水中的部分,不能扎在水面上的部分。8.这里面有空气吗实验名称:猜测和检验粉笔、石块等物品中是否有空气。实验目的:通过猜测和验证粉笔、石块等物品中是否有空气,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物品的狭小孔隙中有空气。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粉笔(自备)、石块、海绵、砖块、弹珠、水槽(自备)、放大镜。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 空气实验步骤:1.教师出示粉笔、石块、海绵、砖块、弹珠,学生猜测这些物品里有没有空气?2.学生猜测。3.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测?4.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方法一:方法二:5.在水槽里装入水,分别把粉笔、石块、海绵、砖块、弹珠放入水中。用放大
23、镜仔细观察提供的物体。6.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尽可能发现冒气泡的情况也有不同,有的冒的泡大,有的冒的泡小,有的只是瞬间冒点泡,有的泡附着在物品表面。7.整理器材、收拾桌面。注意事项:1.活动中,要时刻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2教学中可以出示更多的物品供验证。3.要选择孔隙比较大的石块,实验现象会比较明显。9.空气是什么样的实验名称:观察气球里的空气是什么形状的。实验目的:通过思考气球里的空气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学生发现空气与水一样也没有固定的形状。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不同形状的气球(五种不同形状的气球)、气筒。实验步骤:1.用打气筒给将不同形状的气球充气。2.引导学生自己
24、观察和比较气球中的空气的形状,并较为清晰地将观察结果表达出来。3.画出与气球形状对应的空气形状。4.整理器材、收拾桌面。注意事项:1.选择形状差异比较大的气球。2.可以让学生给圆形气球充气,体会将空气充入气球的过程。一些异形气球,由于充气难度较大,可以由教师给气球充气。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 动物与植物10.形形色色的动物实验名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实验目的: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感知动物世界的千姿百态。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动物卡片。实验步骤:1.为学生提供一些动物图片或一些活体动物。2.让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并尽可能有更多的发现。3.整理器材,收拾桌面。注意事项
25、:1.如果学生没有更多的发现,可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推进,千万不要一蹴而就。2.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增加一些活体的动物作为学习材料,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10.形形色色的动物实验名称: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动物并归纳动物的主要特征。实验目的: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动物的主要特征,一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能力。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动物局部卡片。实验步骤: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一猜。如:小姑娘,夜纳凉。带灯笼,闪闪亮。(萤火虫)沟里走,沟里串。背了针,忘了线。(刺猬)小小船,白布篷。头也红,桨也红。(鹅)为你打我,为我打你。打到你皮开,打得我出
26、血。(蚊子)2.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一猜。如:咩咩羊,哞哞牛,汪汪狗,呱呱青蛙,知了知了知了咪咪、喵喵猫,叽叽小鸡,嗷呜老虎,吱吱老鼠。3.出示动物的局部图片让学生猜一猜。4.描述或模仿动物的主要特征,让学生猜一猜。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 动物与植物5.归纳动物的主要特征并思考机器人是动物吗?6.整理器材,收拾桌面。注意事项:教学时,教师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或者教学用视频资源,有利于突破课题教学重点和难点。11.多姿多彩的植物实验名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实验目的:通过丰富的植物图片,让学生体会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植物图片。实验步骤:1.为学生
27、提供一些植物图片或一些植物盆栽。2.让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并尽可能有更多的发现。3.整理器材,收拾桌面。注意事项:可以考虑借助校园资源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植物。11.多姿多彩的植物实验名称:去校园中寻找植物,归纳植物的主要特征。实验目的:以任务单的学习方式,寻找植物,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软尺、白纸、蜡笔。实验步骤:1.老师事先做好写有某一特征的任务卡片,让学生针对一种特征去寻找。比如寻找校园里最粗的树,要引导学生多量几棵树的粗细,确定哪课是最粗的。又如,寻找有香味的开着紫红色花朵的树。2.指导学生读懂卡片要求,再去寻找。同时指导学生如何量树的粗细(用软尺绕树干一圈),如何拓树皮(扶住白纸用手反复按压白纸凭捏蜡笔均匀涂抹),如何采集树叶和花瓣(不能爬树,只能捡掉落的树叶或花瓣),如何画树叶(将树叶放在白纸上,画出边缘),都要指导到位。3.学生按要求寻找植物。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 动物与植物4.交流、汇报。5.归纳植物的主要特征:都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6.整理器材,收拾桌面。注意事项:1.提醒小朋友预防花粉过敏;2.寻找校园里的植物时要注意进行安全教育。拓展:组织学生讨论人造草坪和塑料是不是植物,让学生尽可能说出自己的理由。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93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