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实验设计单全册实验单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实验设计单全册实验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实验设计单全册实验单(2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 走进科学1.小小科学家实验一:滚小球实验目的通过滚小球实验,认识到我们也能做科学。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每组有凹槽及红、绿标志的轨道1个(课前用水彩笔点点)、长方形木块1块、钢珠1个、有刻度标志的绒布1块、红色和绿色的水彩笔各一支。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平铺一块有刻度标志的绒布,将轨道利用竖放的长方形木块架在绒布的一鍴。2.先将小球从轨道上绿色标志处滚下,记下小球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3.再将小球从轨道上红色标志处滚下,记下小球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与刚才的位置进行比较,交流并得出结论:小球从红色位置滚下要比绿色位置滚下滚得远。4.调整长方形木块,改变斜
2、坡的坡度,将长方形木块横放,将小球从轨道上红色标志处滚下,记下小球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5.调整长方形木块,改变斜坡的坡度,将长方形木块平放,仍将小球从轨道上红色标志处滚下,记下小球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与前两次的位置进行比较,交流并得出结论:小球离桌面越高,滚得越远。6.收拾与整理桌面。注意事项1.这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的第一次对比实验,实验时教师要做好示范,变量的控制由教师把握,学生按要求实验。2.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做一做,这样重复实验取得的数据更科学,同时提醒学生及时记录(可用红色和绿色的水彩笔进行记录)。3.培养学生及时收拾材料、整理桌面的实验习惯。实验现象小球从不同的高度、不同的位置滚
3、下的远近不一样。实验结论1.小球从红色位置滚下要比从绿色位置滚下滚得远。2.小球离桌面越高,滚得越远。反思与拓展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与滚小球类似的现象并进行探究。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近科学2.小小工程师实验:自制铅笔加长器实验目的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自制一个铅笔加长器,并对设计制作的产品不断改进,力争做得更好。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每组铅笔头、粗塑料吸管、剪刀、胶布、废旧报纸(自备)、冰棍棒、橡皮筋若干,铅笔加长器成品一套(3种)。实验步骤方法一:利用塑料吸管制作铅笔加长器(1)用剪刀把塑料吸管从中间剪开。(2)用剪开的吸管一端套在铅笔头的末端。(3)用胶布缠绕在套吸管的铅笔
4、头部分,固定好。(4)试写,并根据试写结果进行不断改进,使自己设计的铅笔加长器更加好用。(5)把自制的铅笔加长器与铅笔加长器成品比一比有什么不同。(6)收拾与整理桌面。方法二:利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加长器(1)将废旧报纸裁成1525cm的大小。(2)将铅笔头放在报纸的一端,尽可能紧贴铅笔头将报纸卷起。(3)用胶带将卷好的报纸卷粘牢。(4)试写,并根据试写结果进行不断改进,使自己设计的铅笔加长器更加好用。(5)把自制的铅笔加长器与铅笔加长器成品比一比有什么不同。(6)收拾与整理桌面。方法三:利用冰棍棒制作铅笔加长器(1)利用冰棍棒裹在铅笔的四周形成加长笔管,并用橡皮筋固定。(2)试写,并根据试写结
5、果进行不断改进,使自己设计的铅笔加长器更加好用。(3)把自制的铅笔加长器与铅笔加长器成品比一比有什么不同。(4)收拾与整理桌面。注意事项1.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和同伴。2.缠绕胶布时要尽可能紧一些,防止脱落。3.比较两种铅笔加长器时,要更多体会到自制铅笔加长器的优点。实验现象1.短的铅笔头变长了,可以继续使用。2.买的铅笔加长器美观、结实,但自己做的铅笔加长器简单、省钱。实验结论铅笔加长器使不能用的铅笔头能继续使用。反思与拓展自制铅笔保护套。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 走进科学3.上好科学课实验:比较水的多少实验目的通过比较水的多少的活动,认识到科学课上要遵守规则。实验类型
6、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每组细而高的瓶子、粗而矮的瓶子2个、红和蓝两色不等的水若干(不能太多)、量筒或量杯若干(根据学生选择决定)、抹布1块。实验步骤1.出示一个细而高的瓶子,一个粗而矮的瓶子,两个瓶子里装有高度不同的染色的水,引导学生比较水的多少。2.学生思考并交流比较的方法,师生适当归纳。方法一:1.再发给学生一个一样的高瓶子。2.将矮瓶子里的水倒入高瓶子进行比较水的多少。方法二:1.再发给学生一个一样的矮瓶子。2.将高瓶子里的水倒入矮瓶子比较水的多少。方法三:1.拿出1个带有刻度的量杯或量筒。2.将两瓶水分别倒入量杯或量筒中,通过读数或做标志的方法比较水的多少。3.收拾与整理桌面。注意事
7、项1.倒水时要注意,尽可能不洒出来。2.观察时眼睛要平视水平面。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学生知道在实验时会发生什么,为参与制定并遵守规则提供基础。实验结论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可以知道哪一个瓶子里的水多。反思与拓展交流刚才实验中哪些行为好,哪些行为不好,体会到遵守规则对上好科学课很重要,一起制定科学课的规则。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 用感官观察4.认识感官实验一:闻盒子里水果的气味,再尝它的味道实验目的让学生知道闻的是气味,尝(吃)的是味道,闻和尝既有不同,又有联系。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每组有孔的闻香盒1个、塑料杯1个(用于盛放食品),橙子、香蕉、苹果、哈密瓜中的一种或其它食品(食品
8、需自备),每个学生1支牙签,小刀1把(注意:仅限老师使用)。实验步骤1.将水果或食品切成小粒,置于品尝杯中,放在有开口的闻香盒里。2.指导学生闻的方法:用手把气味扇到鼻子底下闻。让学生不打开闻香盒闻一闻水果的气味,用语言描述闻到的气味(描述气味的词语有香、辣、臭、刺鼻等),再猜一猜是什么水果或食物。3.在强调未知的东西不能随便闻和尝的基础上,告知学生课堂上的食物是安全的,可以放心的闻和尝。给一位同学或多位同学戴上眼罩,让他们尝一尝水果或食物的味道,用语言描述尝到的味道(描述味道的词语有酸、甜、苦、辣、咸等),再猜一猜是什么水果或食物。4.引导学生分析鼻子与舌头的作用,知道闻的是气味,尝(吃)的
9、是味道。5.收拾与整理桌面。注意事项1.科学地闻和尝,强调未知的东西不能随便闻和尝。2.注意课堂纪律的控制,引导学生有序实验。实验现象1.学生通过闻气味,可以基本判断是什么水果或食物。2.再通过尝,基本能确定熟悉的水果或食物。实验结论1.我们通过鼻子来闻气味,通过舌头来尝味道。2.闻和尝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品尝食物。反思与拓展捏住鼻子吃和不捏鼻子吃同一种水果,体会味道的变化。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 用感官观察4.认识感官实验二:触摸不同的地面,说说感受实验目的用全身各处的皮肤来触摸不同的地面,并且学会用一些专门的词语来描述所观察的事物。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寻找一块有草地、水泥地
10、与泥土地的操场或每组地毯1块。实验步骤方法一:(1)在学校中寻找一块有草地、水泥地与泥土地的操场。(2)让学生用身体各处的皮肤触摸草地、水泥地面与泥土地面,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觉(描述触觉的词语有光滑、粗糙、热、冷、柔软、坚硬、有弹性等),并对触摸三种地面的感觉进行比较。方法二:(1)每组准备好地毯1块,瓷砖或地面(可直接让学生触摸墙面上的瓷砖或地面)。(2)让学生用身体各处的皮肤触摸地毯、瓷砖、地面,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觉(描述触觉的词语有光滑、粗糙、热、冷、柔软、坚硬、有弹性等),并对触摸三种材质的感觉进行比较。注意事项1.外出或触摸时需注意安全,事先规划好地点,清除不安全因素。2.试用引导学
11、生用光滑、粗糙、热、冷、柔软、坚硬、有弹性等词语来描述。实验现象1.草地柔软、有弹性、摸上去温度适中。水泥地面坚硬、有太阳时摸上去比较热、比较粗糙。泥土地面有点软、摸上去有点冷,人走的多的路面比较光滑。2.地毯柔软、有弹性、摸上去比较舒服、温暖。瓷砖坚硬、摸上去很冷、很光滑。水泥地面坚硬、有太阳时摸上去比较热、比较粗糙。实验结论不同的地面或材质给人的感觉不一样。反思与拓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利用身体各处的皮肤去触摸生活中的更多物体。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 用感官观察5.感官总动员实验一:大家来品茶实验目的通过品茶活动,知道吃东西时,舌头和鼻子两种感觉器官在共同作用。实验类型探
12、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菊花茶、绿茶、红茶各1袋,泡茶壶3只,热水若干,每组250ml加厚透明塑料杯3只,每个学生1个品尝杯(纸杯)。实验步骤1.每组菊花、绿茶、红茶各少许,引导学生利用眼、鼻等感觉器官多方面观察三种茶水的颜色、形状等并适当描述。(菊花为黄色的花朵(胎菊),带有菊花的清香;绿茶为绿色的扁形叶片(龙井),有清香味;红茶为深红色的茶叶(大红袍),没有清香。)2.通过视频欣赏茶叶泡开的过程。3.为每组学生准备不高于40的菊花茶水、绿茶水、红茶水各一杯。4.利用眼、鼻等感觉器官多方面观察三种茶水的颜色、形状等并适当描述。(菊花茶水为淡黄色,绿茶茶水为浅绿色,红茶茶水为浅红色)5.将三种茶水
13、分别各倒少许在学生的品尝杯中,学生分别品尝并描述三种茶水的味道。6.给一位同学戴上眼罩,再从三种茶水中任选一种倒入学生的品尝杯中,捏住鼻子品尝,判断喝的是哪种茶。7.去掉眼罩,松开鼻子,再喝一口,体会不同。8.学生收拾与整理桌面。注意事项1.科学地闻和尝,未知的东西不能随便闻和尝。2.课前泡好茶水,学生品尝时温度不高于40。3.小组同学轮流实验,注意每一次不要倒得太多。实验现象1.菊花为黄色的花朵,带有菊花的清香;绿茶为绿色的扁形叶片(龙井),有清香味;红茶为深红色的茶叶(大红袍),没有清香。菊花茶水为淡黄色,绿茶茶水为浅绿色,红茶茶水为浅红色。2.菊花茶有特殊的菊花香;绿茶清淡、爽口;红茶醇
14、厚、略苦。3.同样的茶水,捏住鼻子喝和不捏鼻子喝味道不一样。实验结论1.认识一种事物需要动用各种感官。2.喝、吃东西时,舌头和鼻子总是一起工作。反思与拓展捏住鼻子吃和不捏鼻子吃同一种水果,体会味道的变化。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 用感官观察5.感官总动员实验二:观察蜡烛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点燃前和点燃后的蜡烛,尝试发现并交流事物更多的特点。实验类型探究性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每组蜡烛一支(安全蜡烛)、火柴一盒,实验记录单每人一份。实验步骤1.借助眼、鼻、手等感觉器官观察点燃前的蜡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尽可能多地找出蜡烛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表达:“我们用眼睛发现什么”“我们用鼻子发现什么”“
15、我们用手发现什么”从颜色、形状、粗细、光滑度、软硬等方面说说蜡烛的特点,并用写写画画的方法记录。2.学会使用火柴点燃蜡烛(或者教师帮助学生点燃蜡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尽可能多地发现蜡烛点燃后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表达:“我们用眼睛发现什么”“我们用鼻子发现什么”“我们用手发现什么”从火苗的形状和颜色、发出的气味、手的感觉、蜡烛的变化等方面说说点燃后的蜡烛有什么特点,并用写写画画的方法记录。3.用嘴轻轻地熄灭蜡烛,观察燃烧后的蜡烛,从颜色、形状、粗细、光滑度、软硬等方面再次说说蜡烛的特点,并用写写画画的方法记录。(注意:在蜡油凝固前不能碰到蜡烛,以免烫伤)4.收拾与整理。注意事项1.让学生
16、充分运用眼、手、鼻等感觉器官,尽可能多地找出蜡烛点燃前后的特点。2.观察点燃蜡烛时,可引导学生用手背慢慢靠近火焰感知,但不能接触火苗或蜡油。3.有条件的可鼓励学生自己点火,但要强调用火安全,未经老师或大人同意,不能随便玩火。实验现象点燃前的蜡烛:白色,圆形,有蜡烛的气味,摸上去比较软、比较光滑,中间的芯是白色的。点燃后的蜡烛:发出了有点红黄色的火苗,火苗会跳动、冒出黑烟,手靠近火苗感觉到烫手,蜡烛在慢慢变成像水一样可以流动的蜡油。熄灭后的蜡烛:白色、圆形,有蜡烛的气味,蜡烛融化了、变小了,中间的芯变成了黑色。实验结论认识一种事物更多的特点,要动用多种感觉器官。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
17、用感官观察6.借助工具观察实验一:用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三种方法观察大拇指指纹实验目的激发学生使用工具观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观察工具可以帮助人们看得更清楚。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器材每组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各1个,记录单每人1份。实验步骤1.先用肉眼观察指纹,发现指纹有不同的纹路,有明细的凹凸感。2.借助放大镜(3倍或5倍)观察指纹,发现指纹纹路变粗,凹凸感更强。3.借助手持简易显微镜(60倍)观察指纹,发现指纹间距明显增大,凹凸程度更大,还能看到一些小点。4.比较三种观察方法观察到的大拇指指纹有什么不同,意识到借助放大镜和简易显微镜可以让我们观察得更清楚。5.利用放大镜或简易显微镜观察衣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93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