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列子》-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先秦诸子)(原卷版)2020年中考语文
《第04章 《列子》-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先秦诸子)(原卷版)2020年中考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4章 《列子》-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先秦诸子)(原卷版)2020年中考语文(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主要内容列子又名冲虚经,属于早期黄老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其思想主旨本于黄老、近于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在冲虚经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而它宏阔的视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篇目概览一、天瑞天瑞,意谓天地之灵瑞,自然之符应,即文中提到的“不生不化者”。列子认为,世间万物皆有始有终,唯有“不生不化者”,亦即“道”,才能够循环往复、独立永存。“不生不化者”是世界产生与变化的本源,它最初无形无象,历经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四个阶段,形成“浑沦”,再自“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的“易”衍变为有形的“一”,最
2、终生成天地万物。列子道逢百岁骷髅,顺此言明“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一切缘自“道”,然而却并非“道”有意为之,天地万物只是自然而然地变化运转,生息盈亏。二、黄帝本篇皆在论述养身冶物之道。全文围绕道心与外物的关系展开多番探讨,唯有应理处顺,忘形养神,才能达到所适常通、遇物无滞的境界。具体而言,修养内在道心。必须“壹其性,养其神”,做到心无逆顺,物我两忘。列子以列子御风、伯昏临渊、商丘诚信、粱鸯饲虎、津人撮舟、吕梁济水、佝偻承蜩等多则寓言对此反复加以证明。同时他又指出,除了保持内心的虚静凝独,人们在应物处世时还必须“含其德”,做到韬光养晦,与世无违。文中海上沤乌、赵襄子狩猎、神巫季威、列子之齐、
3、杨朱之沛、杨朱过宋数章,既为阐明其理。既名黄帝,最终还是为了推崇黄老学派“清虚无为”的治世主张。从华晋国的国民,列姑射山的神人到鬻子、老聃的守柔之术以及圣人的笼愚之智直至篇末惠盎对宋康王的说教中,都可以发现这样的思想痕迹。对于列子而言,理想国内,上有效法天道无为德庇万物而不以为功的国君,下有自治自化的国民,同时还得有孔、墨等圣贤以仁义济人使“四竟内,皆得其利”,此天下大治才能真正得以实现。三、周穆王本篇皆在宣扬浮生若梦、得失哀乐皆为白驹过隙的思想。列子精心勾勒出一幅幅瑰丽奇异的画面,为我们展现了神妙莫测的幻化境界,却又让它倏起倏灭,以期证明有生有形者尽为虚无的幻象,终将随着生死阴阳之变归于消亡
4、;唯有造化万物的大道,因“其巧妙,其功深”,才能够常信常存,无极无穷。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惑于是非,昏于利害”,被新鲜短暂的过眼云烟所吸引,从而忽略了惯常恒久的实在拥有。因此,全文通过八则寓言,分别以化、幻、觉、梦、病、疾、诳等意象来譬喻人生的虚妄不实。另有一段议论,斯言梦觉之理,见解不凡。列子历数人间种种、万般境界,将其归纳为“八征”“六候”,而后征引列子“神遇为梦,形接为事”一语,推断觉醒时的行为反应与梦境的产生,都是自于人们的形体和精神与外界有所接触的缘故。唯有彻悟“感变之所起者”,才能以虚静坦荡的心态面对纷纭变幻的外部世界,即所谓“神凝者想梦自消”。四、仲尼孔子本为儒家先贤,修身
5、治国也是历代儒者所关心的话题。然而面对“君臣日失其序,仁义益衰,情性益薄”的严酷现实,儒家的诗书礼乐往往失去原先济世勘乱的作用,而变为弃之可惜、革之无方的摆设。此刻,须由“体神而独运,忘情而任理”的道家思想出场,来给予迷惘的贤臣士子一份圆融静定的安宁心态。本篇列子便有意借用孔子的形象和言论来阐释这种“有易于自者无难于外”的修身理论。文中以孔子与颜回的对话引出“无乐无知,是真乐真知”的观点。列子认为,摒弃礼教和变革社会都不过是显露形迹的有心作为,唯有保持内心虚静,才能泰然应对纷纭莫测的时局。同时,针对凡俗一味纠缠于外在细节,只知运用感官妄定是非的浅陋偏见,列子又提出判断圣人的独特标准:圣人通融于
6、大道,故而在内修身,则能“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在外治世,亦可“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篇末,列子为了预防矫枉过正,又将“默而得之,性而成之”的圣人与庸庸碌碌的无能之辈加以区别对待,申明圣人之智寂然玄照,通理而无所偏执,无为而惠及天下。后者却好像聚块积尘,只不过是繁华人间转瞬即逝的浮光掠影罢了。这不由使人想起孔子那句至理名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无能也”。五、汤问汤问一篇,笔锋横扫天下,尽显天地至理。文中载有诸多超逸绝尘的神话传说,极言天地之广阔无垠,万物之繁荣驳杂,以期突破世人囿于视听的浅陋常识,消除种种流于表象的巨细、修短、同异分歧,列子
7、先借由殷汤与夏革的对话,畅谈时空的无极无尽,并且难能可贵地表达了“天地亦物”的宇宙观;再通过大禹和夏革的两段言论,说明自然界的生息变幻以及人世间的寿夭祸福都是无所待而成,无所待而灭,即使博学多识的圣人也未必能够通晓其中的规律与奥秘。就好比四方八荒的政风民俗,彼此相异却未足为奇,因为它们都是在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下“默而得之,性而成之”,属于自然而然的产物,万事万物既然不可以凭借有限的耳闻目见来臆断其是非有无,那么通达大道的至理名言自然也无法按照惯常思维去理解其深刻内涵。所以列子有以詹何持钩、扁鹊换心等寓言故事来譬喻为人处世所必须葆有的平衡状态,亦即“均”。“均”于术,则可以内得于心,外应于器;“
8、均”于技,则可以聆听高山流水,响遏行云。事实上,文中讲述的所有诡异奇特的技艺,都是为了将人的作为巧妙地推于道的境界,由此,“乃可与造化者同功”。只可惜,至情至理往往命同孔周三剑,虽为代代相传的至尊之宝,却只能“匣而藏之”,即使偶现其光,也被疑为了无用的废物或是荒诞虚妄的谣传,从而被迫“无施干事”,适形避世。六、力命本篇围绕天命与人力的矛盾关系,展开一系列论证。在杨朱看来,天命超越于人间所有道德、强权、功利之上,自为人人所不可企及。它看似无端无常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世间的寿夭、穷达、贵贱、贫富都由它来决定。天命本身并不具备判断是非、主持公正的独立意志,也不怀有任何赏善罚恶的目的。它总是“昂知所以
9、然而然”,所以历史上与现实中才会出现“寿彼而夭此,穷圣而达逆,贱贤而贵愚,贫善而富恶”等诸多颠倒混乱的社会现象。文中列举管鲍之交、小白用仇的史事,推翻世俗所谓善交、善用能的既定之辞,而将其缘由归结于不得不为之的天命。道法自然,故而“天地不能犯,圣智不能于,鬼魁不能欺”。与其揣摩天意,机关算尽,希冀凭小智小识改变自身的贵贱寿夭,不如学季粱安命以待疾,东门是丧子而不忧。只要领悟了“至人居若死,动若械”的境界,对于天命能够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素,则自当不受外物纷扰而与天地同运。七、杨朱杨朱全篇畅言当生之乐,晓谕生死之道。文中“且趣当生,奚遑死后”的论调,以及“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10、的主张,堪称千古罕有的异端“邪”说。但刘向在列子新书目录中所称“杨子之篇,唯贵放选”,则未免以偏概全,支离其说。文中,杨朱将名实关系两两分离,认为名未必符合实,实也未必依附于名。他列举管仲、日恒、尧、舜、伯夷、叔齐等人的不同际遇,证明社会上存在着种种“实名贫,伪名富”的不公平现象。唯有死亡才能够消解尘世间的这些贵贱等级,并且卸下所有仁义道德的虚浮光环,让仁圣凶愚死后同样化作腐骨。由此反观充满苦难的历史进程与飘忽无定的短暂人生,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当下。与之相比,任何的生前虚名或是死后荣耀都无异于伤生害性的“重囚累梏”。凡俗之人,顾忌刑赏的尺度、名法的教诲,行为处世往往前瞻后瞩,即便有幸得享百
11、年之寿,也不过做了礼教与名利的傀儡。公孙朝、公孙穆酗酒作乐,端木叔散尽家累,在常人眼中自是狂放之徒。殊不知杨朱正是通过这两则寓言昭示天下,应当抛弃造作虚伪,不为功名所误,不为利禄所累,乐生逸身,任性纵情,才是悟道真人。篇末,杨朱又唯恐矫枉过正,故而转回名实之论,表明在“有名则尊荣,亡名则卑辱”的现实中,“名”与“实”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关系。但若是在缘自本性的欲求之外,还去追求多余的功名利禄,那就是贪得无厌,成为他所鄙夷的“守名而累实”。可见,杨朱学说本为批驳俗世虚荣,解脱纲常教化,并非肆意妄为。及至后人曲解,才让他无端担起了自私放纵的万世恶名。八、说符列子全书,始以天瑞,终以说符,首尾呼应,自成
12、一体。古时以所谓天降“符瑞”,附会与人事相应,叫作“符应”。“符”,有符信、符验的含义。“说符”,即谓“道”与人事的相互应验。全文通过三十余则寓言和说理,对“道”与“智”、“名”与“实”、“形”与“神”、“贵”与“贱”、“时机”与“变通”、“久利”与“暂得”、“持身”与“治国”等多对关系进行了多个角度的论述。世事无常,祸福相倚。因此,列子认为为人处世应当做到“持后而处先”,对于事物的存亡变幻,也应当透过其表面来“寡其所以然”。一方面要“恃道化而不恃智巧”,全身远害,避免重演郄雍的悲剧;一方面也要拥有“授隙抵时,应事无方”的智慧,领会“先迕后合”的圣人之言,进而懂得各种看似无关的现象背后实际上存
13、在着积来已久的缘由。然而世人多纵欲迷性,重利轻道,贪图一时所获,不念长久之积,所以才会闹出“宋人拾契”“齐人攫金”那样的笑话。唯有舍末明本,“归同反一”,因名求实,得其髓而弃其粗,才能一睹天道与人事之间的绝妙天机。艺术成就列子的每篇文字,不论长短,都自成系统,各有主题,反映睿智和哲理,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只要我们逐篇阅读,细细体会,就能获得教益。它完全可以与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但在意境上远远超越伊索寓言。列子一书是中国古代先秦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思想与道家十分接近,后来被道教奉为经典。西汉初,列子颇行于世。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散落民间,西晋时又有所发展,唐宋时期达到顶峰。唐高宗乾封二年
14、(667)李治尊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李隆基立玄学博士,指定老子列子庄子文子为必读之书,时号四玄。天宝四年(745)追封列御寇为冲虚真人,列子一书为冲虚真经。到了宋代,真宗赵恒在“冲虚”二字后面又加“至德”二字,书名又成了冲虚至德真经。徽宗政和六年(1116)赵佶诏立内经道德经列子庄子博士。全书共载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134章,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基本上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列子,姓列,名御寇,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东周威烈王时期人,与郑穆公同时。战国时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列子 第04章 列子-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先秦诸子原卷版2020年中考语文 04 中学 教材 国学 初中版 先秦 诸子 原卷版 2020 年中 语文
文档标签
- 第14章
- 庄子-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先秦诸子解析版
- 第04章
- 论语-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先秦诸子原卷版
- 列子-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先秦诸子原卷版
- 礼记-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先秦诸子原卷版
- 吕氏春秋-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先秦诸子原卷版
- 第03章 庄子-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先秦诸子原卷版
- 礼记-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先秦诸子解析版
- 第05章 礼记-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先秦诸子解析版
- 第06章 吕氏春秋-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先秦诸子原卷版
- 孟子-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先秦诸子解析版
- 第02章 孟子-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先秦诸子原卷版
- 庄子-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先秦诸子原卷版
- 论语-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先秦诸子解析版
- 第01章 论语-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先秦诸子原卷版
- 第05章 礼记-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先秦诸子原卷版
- 孟子-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先秦诸子原卷版
- 列子-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先秦诸子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93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