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十三 语言文字综合选择题(B)教师版
《2020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十三 语言文字综合选择题(B)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十三 语言文字综合选择题(B)教师版(2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精准培优专练2020届高三好教育精准培优专练培优点十三 语言文字综合选择题(B)一、培优典例分析典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经济的贡献,体现于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_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至今,( )。国际金融危机 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2018年,中国经济实现了6.6的较高增速,经济总量首次突破90万亿元大关.今年前4个月,中国经济保持了良好增长_,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超出预期,提升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信心。国际社会认,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之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挑战的形势下,中国秉持“和”“合”理念,倡导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2、,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注入_的动力和活力。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就是对世界贡献巨大。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推动 暴发 态势 滔滔不绝B.推动 爆发 趋势 源源不断C.拉动 爆发 态势 源源不断D.拉动 暴发 趋势 滔滔不绝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经济多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创造了东方传奇,举世瞩目B.中国经济多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方传奇C.中国经济创造了举世目的东方传奇,多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D.中国经济创造了东方传奇,举世瞩目,多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3文中画
3、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世界而言,中国这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自己把事情办好了,就是巨大的贡献。B.对于世界而言,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就是贡献巨大。C.对于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就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D.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就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答案】1C2B3D【解析】1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的能力。辨析词语时,要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细微差异。要注意从对象、程度、褒贬、范围、侧重点等方面认真加以揣摩。第一空:推动:使事物前进;
4、使工作展开。拉动:采取措施使提高,增长或发展。因所搭配的是“经济增长”,应选“拉动”。第二空:暴发: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突然发作。爆发: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属于事变,突然发生。应选“爆发”。第三空:态势:状态和形势。趋势:事物发展的动向。“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增长”有状态和形式两层意思。应选“态势”。第四空: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此处限制的是“动力和活力”,又接连不断的意思。应选“源源不断”。分析可知,C项词语全都恰当。故选C。2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
5、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根据逻辑关系,应先有“多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然后才谈得上创造了“东方传奇”,排除CD两项;从上下文语意的连贯性看,不宜将“举世瞩目”独立开来,排除A项。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画线句错误有二:一是句式杂糅,“作为一个
6、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将“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和“对于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而言”两种用法杂糅在一起,且这个介宾短语宜放在句首;二是不合逻辑,“中国就是对世界贡献巨大”判断不成立。A项,句式杂糅。“作为”改为“对于”,“把”字移动到“自己”前面。B项,结构混乱,应在“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前加“作为”,让该句变成状语。C项,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主语,可以把“把”字移动到“中国”后面;“对于”成分残缺,一般为“对于而言”,可以把“对于”改为“作为”。D项,修改正确。故选D。二、对点增分集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印章文化源远流长。
7、印章在古代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说文解字言“印,执政所持信也”,揭示了印章功能的核心信。“示信”,是印章文化功能最本质之点。秦以前,官、私印都称“玺”,起初作为商业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以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印章和政治仪礼结下了不解之缘,汉初名臣张良 ,解印绶辞归,意味着权力的卸除。印章的发展史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在秦汉时期,另一次在明清时期。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明清是印章热的时代,期间名家竞起,流派争衡,印学理论更是 ,促成印章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印章在发展中,出现了丰富的品类,如表字印、室名印、别号印、收藏印
8、、鉴赏印、考订印等等, 。印章可分为实用的、非艺术性的印章和艺术性的印章。 ,这两部分不是截然分开、互不包容的,而是变动不居、互为转换的。今天,印章的示信功能已明显削弱,但它的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 ),已显露其“出蓝”之势。印章艺术,正以一种中国的语言方式,向世界讲述着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功成身退 层出不穷 俯拾皆是 因而B.韬光隐晦 应接不暇 不一而足 然而C.功成身退 层出不穷 不一而足 然而D.韬光隐晦 应接不暇 俯拾皆是 因而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印文
9、、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B.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C.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D.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B.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C.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D.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篆刻
10、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对秦汉范型来说【答案】1C2A3B【解析】1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功成身退”: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做官或复出。“韬光养晦”: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语境说张良“解印绶辞归”,显然是说他功成之后,不再做官了。所以选用“功成身退”。“层出不穷”: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应接不暇”: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目前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语境说的是“印学理论”接连不断地出现。选用“层出不穷”。“俯拾皆是”
11、: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的。现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足指充足、足够。语境是说印章的品类丰富,无法一一列举齐全。选用“不一而足”。“因而”:表示因果关系。“然而”:表示对上文内容的转折。此处前一句说“印章可分为实用的、非艺术性的印章和艺术性的印章”后一句是说“这两部分不是截然分开、互不包容的,而是变动不居、互为转换的”这两句显然是转折关系。所以选用“然而”。故选C。2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画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例句“即使是印文、
12、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句中的关联词语使用错误。这两句之间不是假设关系,而是条件关系。所以应把“即使,也”改成“无论,都”。由此排除B、D项。C项,搭配不当。错在“还是印文、章法,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其中印章的“外形”能呈现一种美,但是“章法”不能,所以应改为“论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故选A。3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
13、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根据横线前面“印章的示信功能已明显削弱,但它的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后面衔接紧密的是“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根据横线后面“已显露其“出蓝”之势”这句话,主语应是“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是针对“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的,所以对秦汉范型来说”应该排在最后,紧靠着“已显露其出蓝之势”这句话。故选B。(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
14、,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其内容中鲜明可感
15、,其字势的倾侧、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天衣无缝 悠然自得B.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C.挥洒自如 信手拈来 天衣无缝 泰然自若D.挥洒自如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2下列在文中括号
16、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显得端整沉着B.进而通篇作品既显得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C.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显得端整沉着D.因此通篇作品既显得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其字势的倾侧、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其内容的鲜明可感中也每每可见。B.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其字势的倾侧、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其内容的鲜明可感中也每每可见。C.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17、。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答案】1B2D3D【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行云流水:像飘动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符合语境。挥洒自如:写文章、画画,运笔自如,不拘束。“挥洒”与“写得”重复,选用“行云流水”。信手拈来:意思是随手拿来。多
18、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信马由缰:骑着马不拉缰绳,任其自由移动。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也比喻无主见,随外力而转移。结合“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毫无做作之态”等分析,主要讲拿捏自如,选用“信手拈来”。浑然天成:谓自然形成的整体,无斧凿的痕迹。形容诗文结构严谨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天衣无缝:比喻事物细致周到,严密完备,找不出破绽。修饰“作品”,选用“浑然天成”。悠然自得:形容悠闲从容,心情舒畅。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结合后面的“淡淡的忧伤”可知,“悠然自得”更贴合语境。故选B。2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
19、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作答本题时应注意补写句与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从逻辑关系上看,补写句与前面的“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应是因果关系。而“进而”表递进,所以先排除A项、B项。从与上下文的照应来看,后面有“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所以应先说“端整沉着”,再说“颇具跌宕摇曳之姿”,由此可排除C项。故选D。3本题主要考
20、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文中画线句存在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的语病。首先句子缺少主语,应在“不仅”前加“这”,以与上文衔接并引领后面的句子,排除A项、C项。其次,“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其内容中鲜明可感”语序不当,结合前面的内容可知,“鲜明可感的内容”是“浓烈的情感抒发”的直接表现,所以应先说“内容”,再说“笔法”“字势”“章法”,排除B项。故选D。(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今,
21、“德国制造”显然成了高品质的代名词,而130多年前情况刚好相反。1886年1月20日,英国调查员发现德国索林根城有上百家“山寨”作坊,大肆仿造英国刀具,并在刀具上打上“谢菲尔德制造”的质量检查印章。为了 ,他们先将货品运往英国,再从英国出口到世界各地。丑闻曝光后,英国企业家无比愤怒,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英国议会通过的法案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把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产品与英国产品区分开来。“德国制造”由此成为一个法律新词,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在抗议和“白眼”中,很多索林根城的企业倒下了。德国人没有抗议,没有辩解,而是开始彻底反省:( )!他们
22、不再盲目扩大生产,而是开始 ,专注于生产高品质、经久耐用的产品。在这场质量斗争中,德国的工匠精神开始萌芽并迅速成长。一方面,它和诚实守信、敬业守责的民族精神相关;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企业大幅度提高产业工人待遇。此前,德国工人工资低、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很难想象他们一边饿着肚子,一边还能有 的追求。时至今日,德国蓝领的收入和白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自欺欺人 宵衣旰食 精益求精 半斤八两B.自欺欺人 卧薪尝胆 精雕细琢 不相上下C.掩人耳目 卧薪尝胆 精益求精 不相上下D.掩人耳目 宵衣旰食 精雕细琢 半斤八两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
23、的一项是(3分)( )A.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英国议会通过的法案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产品和英国产品区分开来。B.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英国议会通过的法案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以此将德国产品和英国产品区分开来。C.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运动,英国议会通过的法案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把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德国制造”,将德国产品和英国产品以此区分开来。D.他们发起了抵制德国产品的行动,英国议会通过的法案规定英国本土和殖民地市场把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注明“德国制造”,将德国产品和英国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十三 语言文字综合选择题B教师版 2020 届高三 精准 培优专练 十三 语言文字 综合 选择题 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94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