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2019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2019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2019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的音乐性、抒情性联系起来考察,以朱光潜为代表。他的诗论主要从社会学、哲学、艺术史、文艺心理学、音韵学等方面来建构他的诗歌美学体系。他谈到了诗的起源、谐隐、境界、表现、节奏、声韵,诗与散文,诗与画等一系列诗学命题。诗歌的音乐性问题是其主要论题之一。他认为诗歌、音乐、舞蹈本是混合的,韵和顿对新诗很重要。这就比那些纯粹从朗诵的角度去谈朗诵诗的言论更深入,更有说服力,也更富启迪作用。与诗歌音乐性密切相关的是诗歌的本质性问题。他说:“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当时不少抗战诗类似政治标语口号,一味发展新诗的叙事功能,诗歌抒情这一本质性特征严重匮乏。所以,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的音乐性、抒
2、情性结合起来研究,不但取得了纠正时弊的效用,而且使新诗大众化深入到新诗本体论层次。总之,朱光潜的诗论对于新诗的文体和美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现代化联系起来研究,这以朱自清为代表。他的新诗杂话就是讲“新诗的现代化”。他考察了新诗从“五四运动”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展的路向,得出了新诗从说理向抒情发展的结论。其实,到了抗战时期,叙事性已经成为新诗主要的美学追求。他认为新诗要向外国诗歌形式学习,新诗不必取法歌谣,但不妨取法于歌谣。这种谨慎对待新诗向民间诗歌学习的态度,可以看出朱自清在新诗民族形式建设问题上开放而又犹豫的心态。也就是说,朱自清没有因为新诗的现代化而去否弃新诗的大
3、众化。同时,朱自清还从内容上肯定了格律诗派、象征诗派和现代诗派为扩大诗的感觉天地所做出的贡献。也就是说,朱自清是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研究新诗现代化的。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的西方文学资源结合起来探讨,这以李广田为代表。李广田的诗论属于印象主义式诗歌理论批评。他最有名的诗论专著是诗的艺术。他声明自己的基本诗观“我以为那最好的作品应当是内容与形式的一致”。这就是他所说的诗的精髓,在承认新诗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前提下,突出了形式对新诗尤为重要的地位。他所谓的新诗形式,指的是作品技巧,即章法、句法、声韵、格式、用字等。当然,这并非形式主义的纯技巧论。他主张的是那种“有意味的形式”。他的观点也是对当时
4、诗歌过分注重内容而轻视形式的反拨与校正。正是用这样的评价尺度,他充分肯定了卞之琳的十年诗草在“格法与韵法”上所表现出来的高超技巧,也充分肯定了冯至的十四行集,说冯至的十四行诗像一个水瓶,可以给那无形的水一个定形;像一面风旗,可以把住些把不住的事体,是诗人给自己的“思,想”所设的水瓶与风旗。(摘编自杨四平四十年代现实主义新诗评论与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针对新诗创作所出现的政治标语口号的倾向,朱光潜在诗论中进行了严肃批评。B. 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的音乐性、抒情性结合起来研究,不仅能起到纠正时弊的效用,更能使新诗大众化深入到新诗本体论
5、层次。C.朱自清在新诗民族形式建设问题上有一种矛盾的心态。他认为新诗“不必”取法歌谣,但又“不妨”取法歌谣。D.李广田认为“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是诗歌的精髓,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称为“最好的作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以朱光潜的诗论、朱自清的新诗杂话、李广田的诗的艺术为论据,阐述了他们研究新诗大众化所体现出的各自的特点。B. 文章层次清晰:整体上运用递进式结构,其中一、二段采用“总一分一总”结构模式,第三段采用总一分的结构模式。C.文章以一些似政治标语口号的抗战类诗的缺点为例,论述了朱光潜从音乐性角度研究新诗的优点,使论述更具说服力。D.
6、文章材料翔实,既有间接转述, 又有直接引用,如“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抗战时期的诗歌创作缺失了抒情性,朱光潜的研究对这一弊端起到了纠正的作用。B.朱自清认为“说理一抒情一叙事”是新诗从“五四运动”时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发展走向。C.李广田特别强调内容对新诗的重要性,这是对当时诗歌过分注重形式而轻视内容的校正。D.在卞之琳的眼里,冯至的十四行诗是诗人给自己的“思,想”所设的水瓶与风旗。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近日,教育部等11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7、,提出“要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长期以来,实践教育环节薄弱甚至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瓶颈。当今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导致大多数学生没有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旅行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向自然和社会领域延伸,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进入情境中,自觉地参与实践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节选自光明报:研学旅行将纳入教学计划)材料二研学旅行既有“研学”,又有“旅行”,两者缺一不可。相比于传统的课堂内进行教学的学科活动,研学旅行课程
8、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可控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更多的是呈现了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在研学旅行出发之前做好准备,而且不同于传统课程的新课预习那样简单准备。在研学旅行实践活动中,老师相当于导演和编剧,而学生才是主角,老师安排了一台戏,写好剧本,但是学生如何“演绎”好这台戏,不仅需要有好的剧本,还要有好的“导演”,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发挥主角作用,体现主体意识,真正地融入到研学旅行实践中,才能真正地把这台戏唱好。学校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背着学生走”,应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设计,将研学旅行的过程变成学生发现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的过程。(节选自搜狐教
9、育2018年7月17日研学旅行实践,学生才是这台戏的主角)材料三溯源研学旅行历史,日本最早开展。从1965年起,日本用近50年的时间做到高中渗透率98%,初中渗透率95%,几乎全部中小学生都参加研学旅行。而中国的研学旅行,目前渗透率仅5%左右。不少学校以安全风险为理由,不让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更有不少学生家长以“分教至上”为原则,认为硏学旅行是无用的,与孩子取得好成绩、考取名牌大学相比无关紧要,从而使得硏学旅行成为不可多得的“奢侈品”。农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更会面临因城乡经济发展还不平衡而带来的经费匮乏、意识淡薄、研学资源缺乏、教师素质欠佳等困境。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家长,都不
10、能越俎代庖,替孩子回答一切。要想让孩子“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学会游泳,就要在水中练习”。(选自2018年10月10日中国教育报:莫让研学旅行成为奢侈品)4、根据材料,下列对于“研学旅行”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有规律成体系的学科教育相比,研学旅行是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因此学校和教师在举行活动前更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B当前,我国教育存在“重知识轻实践”的弊端。而“研学旅行”,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动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C“研学旅行”既有“研学”又有“旅行”,二者不可偏废,无论是“重游轻学”还是“重学轻游”
11、,都会背离活动的初衷。D最早开展研学旅行的日本用了近5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研学旅行的基本普及,中国研学旅行的推进普及很可能也需要较长的历程。5、下列对于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说明中央很重视推进研学旅行。B.研学旅行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C.学生是研学旅行的主角,为更好激发学生参与和实践的热情,教师应该让学生设计研学旅行,从而使他们好地发现、完善自己和成就自己。D.研学旅行需要亲近自然、参与社会,这个过程会存在安全隐患,这也是不少学校不让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原因之一
12、。6、根据材料概括制约我国“研学旅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老赛与瓦子蔡楠这个夏季的傍晚,每当白洋淀的太阳没入莽莽苍苍的芦苇尽头,一群瓦子就飞到老赛的农家院休闲岛。瓦子们还知道,一旦老赛发现它们来了,会把手里的活计交给一旁的儿子,然后就会跑出来和它们相聚。那真是一天内人鸟最快乐的时刻。老赛光着黝黑的膀子,晃着一身的肌肉提着铁锨,朝一口大铁锅走去。他掀开锅盖,用铁锨将锅内早就准备好的饲料搅和均匀,铲出一铁锨,向核桃树下扬去,然后又是一铁锨瓦子们翅膀铺展开,哗地从树上落下,带着一阵风,盖上了饲料,然后又收拢翅膀,伸出尖尖细
13、细的长嘴,啄出了一地的音乐。老赛听着音乐,望着鸟们愣神。愣神间,发现一只瓦子被挤出了啄食的音乐圈儿。他近前一看,是一只翅膀受了伤的瓦子。别的瓦子都长着淡紫色的嘴,而这只瓦子的嘴却是醒目的红。红嘴儿瓦子抢不上食物,望着老赛沙哑地低鸣。老赛就进了厨房,端来了满满一碗小河虾,送到了那只受伤的瓦子面前群鸟吃饱了,又飞上了核桃树,注视了老赛一会儿,欢唱着飞走了。那只受伤的瓦子,却飞到了 老赛的肩头,用红嘴轻轻啄着老赛脖子上被蚊子咬出的一个红疙瘩,啄得老赛痒痒的舒服。老赛就把鸟从肩上移到手里,从裤兜里掏出一个创可贴,找到了鸟儿翅膀上的伤口,轻轻地给它贴上。他摸了摸鸟儿漂亮的红嘴儿,轻轻叩击了一下,将鸟儿高
14、高地向上一举一送,鸟儿就借势扎上了天空,追赶伙伴们去了。老赛的手就那么举着,举着,就把自己举成了白洋淀的一尊雕像。 本来老赛的农家院就是在千里堤上的。只是后来搬到了淀里。按他儿子赛舟的话说,这叫人挪死,院挪活。儿子整个春天都没闲着,他在老赛承包的苇地上大兴土木。刨了苇根,挖了一个大池子,筑土为台。池子里蓄水养蟹,台子上搭起了一排钢结构板房,建起了淀上农家院休闲岛。院子里种了蔬菜、草莓和果树,美其名曰采摘园。岛与千里堤有一道壕沟相隔,赛舟空出十只柴油桶,上面焊上一块厚钢板和护栏,中间设计两条长长的锁链。一个轮渡就制成了。有客人来,只要在对面用力拉锁链,轮渡就会慢慢地摆到农家院了。就这样一捣鼓一变
15、化,景致别有不同,休闲岛的生意自然比在岸上火爆。儿子儿媳走上了前台。老赛和老伴儿退居了二线。老伴儿引领着客人采摘。老赛呢?有时候帮厨,更多的时候是做摆渡人。没有客人的时候,他就打水草,拌饲料,喂河蟹。闲的时候,就望着那群傍晚才飞回来的瓦子鸟愣神。瓦子们原来就栖息在他的苇地里。苇地变成了农家院,瓦子们就散去了。看着瓦子时不时扎入水中,时不时飞上天空奋不顾身的饥饿样子,老赛拿起铁锨,试着将铁锅里剩下的喂蟹的饲料,向一片空地扬去。然后他冲鸟们招招手。鸟们呼啦一下就扑了上去,伸出尖尖细细的长嘴,滴滴答答地啄食,啄出了一地的音乐。在这个夏天,老赛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喂鸟。 赛舟又有了新的计划。他在养蟹池里
16、搭起了一片凉亭和一个大戏台。一条水上木板长廊将饭桌从屋里延伸到了水上。赛舟就对老赛说,你不懂,客人喜欢一边浪漫着,一边让蚊子咬着吃饭! 儿子说的还真对,凉亭上和戏台上确实比屋里人多。瓦子鸟却变得胆怯了。那棵核桃树离着木板长廊很近。老赛再喂食的时候,瓦子鸟啄出的不是一地音乐,而是一地恐慌了。终于,在一个食客逮住那只受伤的红嘴瓦子之后,鸟们再也不来了。老赛没能及时救出那只红嘴瓦子。他赶到凉亭餐桌的时候,那只红嘴瓦子已经被炖成了一盆汤。老赛拨拉开客人,将汤盆抢了过来。他脚步踉跄,来到了核桃树下,挖了个坑,将汤倒了进去,掩埋了红嘴瓦子被煮烂的小身体。赛舟急扯白脸地跑了过来,用脚跺着核桃树下的新土说,你
17、疯了吗?难道一桌客人还不如你的一只破鸟?不如!老赛硬硬地说。 像你这样,这休闲岛早晚得黄!黄了才好,黄了才叫休闲!老赛扔下这话,又扔下五百块钱,“给,那桌的饭钱我付了!” 儿子没接,红红的钞票像瓦子一样,飞了起来,又飘落在地。 老赛上了岸,和老伴儿在千里堤的旧址上又开起了农家院,取名叫瓦子家园。 在厨房对着后窗的空地上,老赛种上了一棵核桃树。那口铁锅,老赛将它搬到了千里堤上。每到傍晚,他搅拌好饲料,像在淀里那样,铲出一铁锨,向核桃树下扬去,然后又是一铁锨 瓦子鸟们就都飞到了瓦子家园。一年后,雄安新区设立。白洋淀开始水域生态修复,赶上退耕还淀、退商还水,赛舟的农家院得到补偿后,被水平了。赛舟带着
18、媳妇儿到老赛跟前。赛舟不说话,让媳妇和老赛说,爹,瓦子家园算俺们一份呗!老赛也不看儿子儿媳,一边给瓦子喂食,一边轻轻地嘟哝,瓦子,又叫淀鸥,学名须浮鸥,喜欢在辽阔的水面迎风飞翔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瓦子们翅膀铺展开,哗地从树上落下,带着一阵风,盖上了饲料”一句,表现了鸟对人的充分信任,与下文鸟受到伤害后对人的戒备构成鲜明对比。 B小说善于在矛盾中刻画人物。作者紧紧抓住父子为了一只鸟儿发生矛盾冲突来写,在激烈冲突中凸出老赛的形象,而放弃了对人物其他方面的交代。 C群鸟吃饱后,“注视了老赛一会儿”这“注视”有瓦子们
19、对老赛的感激,“欢唱着飞走了”一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瓦子鸟们在吃饱后的心满意足。 D老赛不理睬儿子儿媳的问话而自言自语说瓦子,其实已经暗示了态度,在唯利是图的孩子们和可爱的鸟儿之间,老赛的情感天平倾向于护鸟。8、赏析文中划线部分的语句(6分)(1)瓦子们翅膀铺展开,哗地从树上落下,带着一阵风,盖上了饲料,然后又收拢翅膀,伸出尖尖细细的长嘴,啄出了一地的音乐。(2)老赛拨拉开客人,将汤盆抢了过来。他脚步踉跄,来到了核桃树下,挖了个坑,将汤倒了进去,掩埋了红嘴瓦子被煮烂的小身体。9、小说的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一)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滁州市 明光 中学 2019 2020 年高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95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