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
《2018-2019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2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4分)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酝酿(ling) 吝啬(ln) 菡萏(hn) 咄咄逼人(du)B菜畦(w) 欹斜(q) 攒聚(zn) 人迹罕至(hn)C发髻(j) 黄晕(yn) 盔甲(ku) 波光粼粼(ln)D笃志(d) 蝉蜕(du) 秕谷(b) 淅淅沥沥(l)2(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园博会主展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B参观完园博会所有展区,他喜出望外地宣布:我终于看完了所有的景点!C妈妈要去参观园博会,身份证不见了,她在抽屉里翻来覆去,最终还是没
2、找着。D园博会期间,网红风景“粉黛乱子草”区域真是花团锦簇,令人流连忘返。3(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B能否阻止大脑中炎症分子的释放,是减轻痴呆症状的关键。C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D为了防止“手足口”疫情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4(2分)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解说:把宏儿写成小鸟儿,能“飞”,用的是拟物。B惠存 贵庚 令堂 贤弟 拙作 见教解说:是敬辞,是谦辞。C我
3、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解说:这句话的标点符号是正确的。D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解说:“丝帘”是名词,“透明”是形容词,“牵动”是动词。5(3分)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描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进行生动而真切的描绘。B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C印度作家、诗人泰戈尔的散文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写的。D沈从文散文集湘行散记创作于1934年初,是“文学湘西”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6(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书j 是无声的音乐,是浩瀚的
4、星空。只有它才能驱除愚mi, 才能包lu 万象,才能让你成为一个博学的人。它yu 如汪洋中的一座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7(9分)默写。(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2)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3)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4)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7)“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8)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想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艺术境界相近的两句诗是 , 。8(10分)综合实践活动。(1)阅读
5、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今天上午8时30分,第十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在扬州仪征枣林湾旅游度假区隆重开幕。会期自9月28日至10月28日,历时一个月,主题为“特色江苏,美好生活”。本届园博会选址位于仪征市枣林湾生态园,以“大地景观”为创意,在1800亩的滨湖湿地上微缩全景江苏,13座城市展园按五大文化板块组团呈现,太湖、长江、运河、滨海区域各具个性,吴风、汉韵一园揽尽。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2)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
6、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问:这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 ,文中“我”读的书是 。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读整本书,分别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的内容。温馨的回忆: 理性的批判: (3)下面是漫画网络推手和自得其乐,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主题。我选择的漫画是 主题: 二.阅读理解(53分)9(5分)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1)请发挥想象,描述“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的景象。(2)这首诗最后一句中的“疑”字用得极妙,请赏析“疑”字的妙处。10(15分)阅读
7、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筯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否?”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选自世说新语)【注】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鸡子:鸡蛋。筯(zh):筷子。内:通“纳”。啮(ni):咬。(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尝食鸡子 自往数王蓝田 王正色面壁不敢动 已去 (2)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时人叹其性急 而能有所容A俄而雪骤(咏雪
8、)B温故而知新(论语)C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D切问而近思(论语)(3)翻译下列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王蓝田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谈。11(16分)阅读散文访兰,完成下列各题。访兰 (1)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 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
9、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2)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闯到了。 (3)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4)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5)我说:“这里的好。” (6)“怎么个好呢?” (7
10、)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 (8)“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9)“是的。” (10)“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11)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12)“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是繁大了呀。” (13)“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14)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15)“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
11、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16)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17)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18)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1)第(1)段中父亲“倒有了几分温怒”的原因是什么?(2)第(2)段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文章写“野兰”,为什么多次提到“盆景中的兰草”?这两者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4)
12、文章标题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12(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细读的妙处肖复兴读书从来有粗细快慢之分。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什么叫细?头发丝这样叫细?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多读几遍就叫细吗?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西。不如举例说明。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小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卖水果的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大画家交往的故事。这个大画家家里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都是叶三给送,所以他和画家彼此非常熟悉。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见画家正画
13、着一幅画,画的是紫藤,开满一纸紫色的花。画家对叶三说:“我刚画完紫藤,你过来看看怎么样。”叶三看了这幅画,说:“画得好。”画家问:“怎么个好法呢?”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紫藤开得真是漂亮,开得真是好看,开得真是栩栩如生,开得真是五彩缤纷,开得真是如此灿烂,但是,这不叫好,更不叫细,这叫形容词,或者叫做陈词滥调。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砌,认为用的词儿越多,形容得才能够越生动。恰恰错了。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叶三说:“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叶三跟画家说:“您画的紫藤花是乱的。”这就叫细。紫藤一树花是乱
14、的,风在穿花而过。读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样的细微之处,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积累。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到这样的细微之处,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细,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写作出来的,而是日常生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在文本阅读中读得仔细,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同样,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幅画,是传统的题材,耗子上灯台。画完了以后,赶上叶三又送水果来,画家说:“你看看我这幅耗子上灯台怎么样。”叶三看完以后,说:“您画的这只耗子是小耗子。”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叶三就说:“您看您这耗子上灯台,
15、它的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说明它顽皮,老耗子哪儿有这个劲头,能够爬到灯台上就不错了,早没有劲头绕了。”什么叫细?这就叫细。你看见耗子,我也看见耗子,你看见灯台,我也看见灯台了,但是,人家看见了耗子的尾巴在灯台上绕了好几圈,我没有看见,这就有了粗细之分。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整幅泼墨的墨荷,这是画家最拿手的。他在墨荷旁又画了几个莲蓬。叶三又送水果过来,画家问他画得怎么样。画家也跟小孩一样,等着表扬呢,因为叶三是他的知音呀,但是这次叶三没表扬,他对画家说:“您呀,这次画错了。”画家说:“我画了一辈子墨荷都是这么画的,还没有人说我错。你说我错,我错在哪儿?”叶三说:“我们农村有一句谚语:红花莲子白花藕
16、,您画的这个是白荷,白莲花,还结着莲子,这就不对了,应该是开红花才对呀。”画家心下佩服,他想,叶三一年四季在田间地头与农作物打交道,人家的农业生活知识比自己来得真切!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细,还在于生活的积累。没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只凭漂亮的词语是写不好文章的。叶三告诉了画家,缺乏生活知识,即使画得再细致入微,却可能是错误的,是南辕北辙的。知识是文章写作时的底气和依托。“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文字表面的细的背后,是知识的积累。这种知识,靠书本的学习,也靠生活的实践。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
17、,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细腻而温柔。(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10月28日,有删改)(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三与大画家交往的三个片段。(2)从本文看,“细读的妙处”是什么?(3)本文第段连用四个问句有什么作用?(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画家怎样的心理?画家一愣,说:“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画家说:“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说说原因。”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5)细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第或段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材料一】骆宾王七岁时作咏鹅:“鹅,鹤,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材料二】某学生作文片段:又到了中秋节,一
18、轮皓月又大又圆,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样,满天的繁星也调皮地眨着眼睛。三写作(63分,其中书写3分)13(63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是你可能没有留意,没有发现。你也许善学,也许守时;你也许跑得快,也许能吃苦这些,都值得你骄傲。 请以“我骄傲,我是一个 的人”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2018-2019学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与运用(34分)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酝酿(ling) 吝啬(ln) 菡萏(hn) 咄咄逼人(du)B菜畦(w) 欹斜(
19、q) 攒聚(zn) 人迹罕至(hn)C发髻(j) 黄晕(yn) 盔甲(ku) 波光粼粼(ln)D笃志(d) 蝉蜕(du) 秕谷(b) 淅淅沥沥(l)【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解答】A有误,“酝酿”的“酿”应读“ning”,“咄咄逼人”的“咄”应读“du”;B有误,“菜畦”的“畦”应读“q”,“攒聚”的“攒”应为“cun”;C正确;D有误,“蝉蜕”的“蜕”应为“tu”,“淅淅沥沥”的“沥”应读“l”;故选:C。【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平时善于积累,对于易错的字要善于总结,可以专门建立一个错题本,这样就能防
20、止自己出错。2(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园博会主展馆里展出的各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B参观完园博会所有展区,他喜出望外地宣布:我终于看完了所有的景点!C妈妈要去参观园博会,身份证不见了,她在抽屉里翻来覆去,最终还是没找着。D园博会期间,网红风景“粉黛乱子草”区域真是花团锦簇,令人流连忘返。【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情色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另外,我们还要了解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解答】A正确;B有误,“喜出望外”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
21、。该成语与语境不符,它指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看完了所有的景点”不是喜事;C有误,“翻来覆去”原指来回翻身,现用来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该成语望文生义,它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与来回翻弄无关;D有误,“花团锦簇”像花朵、锦绣汇聚在一起。形容五彩缤纷、灿烂绚丽的景象。该成语用错对象,它用来形容花朵,不能形容草类。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3(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B能否阻止大脑中炎症分子的释放,是减
22、轻痴呆症状的关键。C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D为了防止“手足口”疫情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解答】A有误,把“和规模”去掉,搭配不当。B有误,去掉“能否”,两面对一面。C有误,缺少主语,“通过”或“使”,去掉其中的一个。D正确。故选:D。【点评】做好本题要明确病句的原因,并学会从不同角度辨析修改,此外还要做练习加以巩固。4(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2019 学年 江苏省 扬州市 仪征市 年级 期中 语文试卷 详细 解答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98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