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ppt课件(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渔父ppt课件(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父ppt课件(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9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直面人生,渔父 在那飘着秦风楚雨的泽畔,歌者在踽踽独行,憔悴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孤独。屈原接受了雨最后的洗礼纵身一跃的姿势定格成永远的风景。汨罗江记录下了这一瞬间,这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脊梁。他的热血化作汨罗江滔滔的波浪,随着江水悠悠流淌了千年,滋润了一个民族的灵魂。 报任安书(节选) 一个独行的士子,正在人生的旅途跋涉。不料飞来横祸,险些葬送了旷世奇才。屈辱,难言的屈辱将他逼向了生命的死角,然而他不屈、不悔!高昂起男儿的头颅,倔强地甩开世人嘲讽的白眼,毅然提起笔来,挑起了中华史传的千秋伟业。模糊的人物、久远的事件在他的笔下渐渐清晰,所有的屈辱、血泪化成这本熠熠闪光的史册。 记念刘和珍君
2、 1926年的中国,反动势力气焰嚣张,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若在这风雨如晦的年代,你将何去何从?历史上那些为了祖国而甘愿流血牺牲的中华民族的脊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前仆后继。鲁迅先生用血泪为墨,真实记录下这样一位巾帼英雄,在黑色的时代背景下,你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专题导览,文本11 渔 父,楚辞,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目标: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2.思维目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脉络。 3.文化目标:分析屈原和渔父的形象,体会他们思想的精髓。 4.审美目标:赏析用对比手法阐述人生态度,凸显人物品格,彰显文章主旨的写作特点。,激趣导入,直面人生的时候,每
3、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你是选择“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处世态度,还是选择“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情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渔父,来聆听屈原与渔父那来自远古的绝响。,文本精准导读,主题群文通读 读屈原,文本读写联动,文本精准导练,文本精准导读,一、诵读全文,解释加颜色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第一段)屈原既放( ),游( )于( )江( )潭( ),行吟泽畔,颜色( )憔悴,形容( )枯槁( )。渔父( )见( )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 )与( )?何故至于( )斯?”屈原曰:“举( )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 )见( )放。” 请概括
4、段意:_,被放逐,行走,介词,在,湘江,楚国方言,指深水,脸色,形体容貌,枯瘦,同“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看见,楚国官职,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屈原曾担任此职,句末语气词,吗,到,全,是:这。以:因为。因此,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屈原的特定情况及渔父的问话。,(第二段)渔父曰:“圣人不凝滞( )于( )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 )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 ( )其糟( )而歠( )其醨( )?何故深思高举( ),自令放为( )?” 请概括段意:_ (第三段)屈原曰:“吾闻之,新沐( )者必弹冠( ),新浴( )者必振衣( )。安能以( )身之察察( ),受物
5、之汶汶( )者乎?宁( )赴湘流,葬于( )江鱼之腹中。安( )能以皓皓( )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 请概括段意:_,拘泥,执着,引出对象,可不译,搅浑,吃,酒糟,饮,薄酒,指行为高出于世俗,句末语气词,呢,渔父对屈原的问话。,洗头,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洗身,抖掉衣上的尘埃,介词,用,皎洁的样子,玷辱,宁愿,介词,在,怎么,哪里,洁白的或高洁的样子,句末语气词,呢,屈原就渔父的提问进行回答。,(第四段)渔父莞尔( )而( )笑,鼓枻( )而去( ),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 )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 )言。 请概括段意:_ _,微笑的样子,连词,
6、表修饰,敲打船桨,离开,洗,系帽的带子,介词,和,听了屈原的再次回答,渔父“莞尔而笑”,不再搭理屈原,兀自唱起沧浪歌,“鼓枻而去”。,二、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填出空缺处相应的内容。,答案 见而问故 断然拒绝 不受尘污,微任务活动一 准确翻译重点句子,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文:_ _ 2.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译文:_ _ 3.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译文:_ _,全世上(的人)都是混浊的,只有我是清白的,人人都喝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因此被放逐。(得分点:“举”“是以”
7、“见”“放”,句意对),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埃。哪里能让皎洁的身体蒙受污浊外物的玷辱呢?(得分点:“闻”“沐” “弹冠”“浴”“振衣”“察察”“汶汶”,句意对),汉水清又清啊,可用来洗我系帽的带子;汉水浊又浊啊,可用来洗我的脚。(得分点:“可以”“濯”“缨”,句意对),微任务活动二 分析屈原和渔父的形象,体会他们思想的精髓,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的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作者在塑造屈原的形象时,除了写他的语言外,还写了他的行为、外貌,试从文中找出,并说明其作用。,答案 (1)屈原是一个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特立
8、独行的形象。 (2)屈原是一个始终不渝地坚持理想、不惜舍生取义的生活中的强者;显示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3)行为、外貌: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作用:活画出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重重、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暗写出屈原所处的黑暗环境、所遭受的困境挫折,为下文写屈原的守节不渝、清白终生张本、铺垫。,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位渔父的形象,他具有怎样的处世态度?对于他的处世态度,你如何评价?,答案 (1)渔父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知天达命、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和不愠不怒、不强人所难、心平气和的超然姿态。 (2)他的看法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如与世
9、推移,变换角度,灵活处理世事。在保持自己品性不变的前提下,做出更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而不必自暴自弃,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这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3.沧浪歌中的沧浪之水的“清”与“浊”有何寓意?,答案 沧浪歌中的沧浪之水的“清”与“浊”分别喻指世道的清明与黑暗。“沧浪歌”是解读渔父的心灵密码,也是中国儒家文化为人处世的精髓所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渔父在世道的“清”“浊”之间追求一种心灵的自由。,4.不少研究者认为渔父是褒美屈原、贬抑渔父的,你是怎么看的?渔父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 (1)渔父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渔父和屈原之间的问与答,表现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
10、格。我认为无所谓褒贬。同时,中华文化历来具有包容性,不同的文化可以兼容并蓄。 (2)文章刻画了渔父这位高蹈遁世、不愠不怒、心平气和的隐者形象,是为了与屈原的形象形成对比,突出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微任务活动三 赏析用对比手法阐述人生态度,凸显人物品格,彰显文章主旨的写作特点,使用对比手法阐述人生态度,凸显人物品格,彰显文章主旨,是本文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答案 文章除了塑造屈原这一形象外,还塑造了渔父这一形象,渔父这一形象的作用就在于衬托屈原,与之形成对比。在两个人的人生态度、人生道路与人生结果的对比中,自然显现了文章主旨。本文至少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对比:
11、 两条人生道路的对比屈原坚持入世,渔父乐在出世。屈原从社会着眼,坚持入世,而那个假设的淈泥扬波、 糟歠醨者虽也是入世,但二者的目的、态度截然相反:一个明辨是非、高洁自奉,而且至死不渝;一个是非不分、随波逐流,乃至浑水摸鱼。两相比较,孰高尚孰鄙陋亦是不言而喻。 两种结果的对比屈原积极入世,深思高举,结果却惨遭流放,行吟泽畔,痛苦万分;渔父消极避世,钓鱼江滨,反而能身心自由,鼓枻高歌,欣然自乐。 这两种情景的对比,恐怕非意志特强者难以自持,然而屈原不但能够矢志不移,而且锐意于以身殉国,这样,他那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的崇高精神,就在层层对比中显得更加璀璨夺目。,文中塑造了屈原与渔父
12、两个形象,有人说这不是两个人在对话,而是屈原的两种思想在较量,反映了屈原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案 (示例一)同意。虽然文章一开头明确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场景是“屈原既放,游于江潭”的时候,但这个时候不一定这么巧地出现一个“渔父”。 根据古代有把“渔父”作“隐逸者”的代称的先例,那么把“渔父”理解成屈原隐逸思想的代言人也未尝不可。屈原和渔父的对话,实际上是自问自答,揭示了屈原内心的矛盾。在屈原的内心有两个声音,一个声音是社会既然如此,我何苦那么执着呢?我有能力适应它,适应它我的处境就会好起来,至少我不会处在一个危险的环境里;另一个声音是我的社会理想,我的政治理想,还有我的人
13、格追求,不能为一时的名利,或者是外界的诱惑、压力所动摇,我要坚持。这两种声音,化为两种形象,于是就有了渔父和屈原的这番对话。 (示例二)不同意。文章一开头明确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场景是“屈原既放,游于江潭”的时候,这样一个环境中出现“渔父”是很正常的。 根据古代文学的发展史,“渔父”这一意象可以是隐逸者的代称,有文章中的思想并不奇怪。,助读材料,1.作者简介,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屈原出身于楚国的贵族,起初颇受楚怀王的信任,曾做到左
14、徒的高官,他主张改良内政,联齐抗秦。但后来,楚怀王疏远了屈原。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在秦国。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遭到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感到绝望,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杀。 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其中,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2.楚辞与骚体,楚辞,西汉刘向辑。为骚体类文章的总集。收录有屈原、宋玉、王褒、贾谊、严忌等人的辞赋及刘向自己的作品九叹,共计十六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 骚体,古典文学体裁的一种。起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大诗人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并因此而得名。这类作
15、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骚体的主要作家:屈原、宋玉、蔡琰。代表作品有九歌离骚等。,3.渔父古代文人的理想化身,渔即渔夫,泛指捕鱼的人,在文言文里还有一个专有词汇渔父。“渔父”之“父”同“甫”,是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渔父即渔翁,是捕鱼的老人。渔父这个称谓最早出自庄子杂篇渔夫篇名,此渔父是位智者,他与孔子师徒在杏坛偶遇,对孔子讥讽了一番,指斥儒家的思想,并借此阐述了“持守其真”、回归自然的主张。从此,渔父就有了几分高士色彩。 史籍上至少有两位这样的渔父。第一位是在汨罗江畔跟屈原相遇的渔父,他与屈原有一番人生对话,他离去时还作歌道:“沧浪之水清兮,
16、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其高士风范端得很足。,第二位是在乌江边与项羽相逢的渔父,此渔父自报家门是乌江亭长,他力劝项羽渡江,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不料这番言辞竟然让项羽笑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接着项羽力战自刎。真怀疑这位渔父是刘邦派来的高士。 除了这两位渔父,史上还有两位真正的高士渔父:姜子牙渭水直钩垂钓、愿者上钩的故事广为流传,使其被称为最牛渔父;东汉渔父严子陵则是另一种风范,他拒绝了同学兼皇帝刘秀的征召,隐居富春江,终老林泉。 樵即樵夫,指以砍柴为生的人。中国古代的樵夫虽没渔夫那么显赫,但也出过几位名人。钟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一曲
17、高山流水奠定了两人的友谊,钟子期就是一位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早年家贫,以卖柴为生,是一位如假包换的正宗樵夫;晋时有一位名叫王质的樵夫到石室山砍柴,见二童子下围棋,便在一旁观看。一局未终,童子对他说,你的斧柄烂了。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已过了数十年。因此,后人便把石室山称为烂柯山,“烂柯”也成为了围棋的别称。,古时渔、樵并称,有隐居之意。古曲里有首渔樵问答;小说里也经常有渔樵出现,像西游记中孙悟空访菩提祖师碰到樵夫引路,长安街市上一对渔樵张稍、李定引出了唐僧;封神演义里的姜子牙是渔夫,其弟子武吉则是正牌樵夫;而射雕英雄传里南帝一灯的四大弟子分别是渔、樵、耕、读。
18、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渔樵呢?这些渔樵多半出自文人的想象,譬如庄子设计渔父,是让他为自己代言;屈原、项羽自杀是很私密的事件,即使有渔父光顾也查无对证。渔樵这一意象,寄托着中国文人对与世无争的超然生活的向往。杨慎所作的临江仙(三国演义开篇词)便是继承了这种意象和理想。,必备知识积累卡片,一、字词句知识 1.古今异义词,2.多义实词,3.重点虚词,4.词类活用,5.特殊句式,二、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2)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2.课外名句,(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主
19、题群文通读读屈原,一、“读屈原”诗歌,题三闾大夫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赏析】 此诗题一作“过三闾庙”,是诗人大历(766779)中在湖南做官期间路过三闾庙时所作。 诗的前两句对屈原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以沅水湘水流了千年也流不尽,来比喻屈原的幽怨之深,构思绝妙。屈原与楚王同宗,想到祖宗创业艰难,好不容易建立起强大的楚国,可是子孙昏庸无能,不能守业,疏远贤能。奸佞当权,自己空有一套正确的治国主张却不被采纳,反而遭到打击迫害,,屡贬荒地。眼看世道,是非不分,黑白颠倒,朝政日非,国势岌岌可危,人民的灾难越来越深重,屈原愤而自
20、沉汨罗江,他生而有怨,死亦有怨,这样的怨,没有尽头。这两句是抒情。 后两句写景:“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含蓄蕴藉地表达了一种感慨不已、哀思无限的凭吊怀念之情。此刻骚人已去,只有他曾歌咏的枫还在,当黄昏的秋风吹起时,如火的红枫婆娑摇曳,萧萧絮响,像是在诉说千古悲剧。 这首诗运用的比兴手法相当高明。前两句以江水之流不尽来比喻人之怨无穷,堪称绝妙。后两句萧瑟秋景的描写,又从招魂“湛湛江水”两句生发而来,景物依稀,气氛愁惨,更增凄婉,使人不胜惆怅,吊古之意极深,为人所传诵。,淡水河边吊屈原 余光中 史上留下你一片洁白, 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泽。 江鱼吞食了两千多年, 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 太史公为你
21、的投水太息, 怪你为什么不游宦他国? 他怎知你若是做了张仪, 你不过为先秦一说客。,但丁荷马和魏吉的史诗, 怎撼动你那悲壮的楚辞? 你的死就是你的不死, 你一直活到千秋万世!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 千古的志士泪涌如潮; 那浅浅的一湾汨罗江水, 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子兰的衣冠已化作尘土, 郑袖的舞袖在何处飘舞? 听! 急鼓! 可爱的三闾大夫! 浅浅的龙湾在为你竞渡! 我遥立在春晚的淡水河上, 我仿佛嗅到芳草的芬芳; 我怅然俯吻那悠悠的碧水, 它依然流着楚泽的寒凉。,【赏析】 这首诗是余光中在1951年的诗人节上写的,主要表现对大诗人屈原的赞颂、崇拜和仰慕。诗歌融入了大家熟悉的历史典故“投水”
22、“汨罗江”,以及历史人物“太史公”“张仪”“子兰”“郑袖”“三闾大夫”,增强了诗歌的历史真实感。 诗中运用了对比写法。如第五节中,当年子兰、靳尚等人离间屈原奸计得逞,郑袖舞袖受宠一时的盛况而今均已化作尘土,无人凭吊的凄凉境况,对比遭忧投江的屈原的际遇,千百年后仍被追念、崇祀的竞渡盛况,今昔赢输、盛衰形成极强烈的对比。 诗中还运用了设问手法。如第二节中,余光中借太史公的叹息托出太史公对爱国文人际遇的感慨,并以张仪说客的功利形象对比出屈原为理想而执着的坚贞风骨。 再看烘托手法。如第三节“但丁荷马和魏吉的史诗,怎撼动你那悲壮的楚辞?”但丁神曲、荷马史诗、魏吉的牧歌是西方文学诗史上的巨作,这三位诗人在
23、西方文学史上拥有极崇高的地位,而作者以“怎撼动你那悲壮的楚辞?”显然把屈原的地位提升至所有中外诗人之上,烘托手法运用得极妙。,还有转化运用。如第四节“那浅浅的一湾汨罗江水,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骄傲是抽象的情愫,作者以物象的“灌溉”,使抽象的意象更显具体而灵活。此外,本诗还留意押韵,使一首历史的叙事诗有了节奏感和韵律感。 而最后一节,在“淡水河上”“流着楚泽的寒凉”,淡水河是余光中今日的时空,楚泽是屈原昔日的时空,今昔时空交错,两位诗人似乎跨时空有了交会,于是余光中嗅到了芬芳(高洁的人格),感受到了屈大夫内心的寒凉。这种将平面的诗句,瞬间塑造成立体的意象的写法,尤见作者之匠心。不过对于最后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渔父 ppt 课件 苏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99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