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2016-2018)数学(理科)真题分类解析:专题14-与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
《三年高考(2016-2018)数学(理科)真题分类解析:专题14-与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2016-2018)数学(理科)真题分类解析:专题14-与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2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专题 14 与数列相关的综合问题考纲解读明方向考点 内容解读 要求 高考示例 常考题型 预测热度1.数列求和掌握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几种常见方法掌握2017 课标全国,12;2016 课标全国,17解答题 2.数列的综合应用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抽象出数列的模型,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掌握2017 山东,19;2015 福建,8;2013 重庆,12选择题解答题分析解读 1.会用公式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分组转化法求解不同类型数列的和.2.能综合利用等差、等比数列的基本知识解决相关综合问题.3.数列递推关系、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是高考热点
2、,特别是错位相减法和裂项相消法求和.分值约为 12 分,难度中等.2018 年高考全景展示1 【2018 年浙江卷】已知 成等比数列,且 若 ,1+2+3+4=(1+2+3)则A. B. C. D. 13,23,24【答案】B【解析】分析:先证不等式 ,再确定公比的取值范围,进而作出判断.详解:令 则 ,令 得 ,所以当 时, ,当()=11 ()=0, 1 ()0时, ,因此 , 若公比 ,则()10,不合题意;因此 ,选 B.点睛:构造函数对不等式进行放缩,进而限制参数取值范围,是一个有效方法.如2 【2018 年浙江卷】已知集合 , 将 的所有元素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构成一个数列 记 为数列
3、 的前 n 项和,则使得 成立的 n 的 12+1最小值为_【答案】27【解析】分析:先根据等差数列以及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确定满足条件的项数的取值范围,再列不等式求满足条件的项数的最小值.点睛:本题采用分组转化法求和,将原数列转化为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和.分组转化法求和的常见类型主要有分段型(如 ) ,符号型(如 ) ,周期型(如).3 【2018 年理数天津卷】设 是等比数列,公比大于 0,其前 n 项和为 , 是等差数列.已知 , , , .3=2+2 4=3+5(I)求 和 的通项公式;(II)设数列 的前 n 项和为 ,(i)求 ;(ii)证明 .【答案】() , ;()( i
4、) .( ii)证明见解析.=21 =2+12【解析】分析:( I)由题意得到关于 q 的方程,解方程可得 ,则 .结合等差数列通项=21公式可得 ( II) ( i)由( I) ,有 ,则 .( ii)因为 ,裂项求和可得 .详解:( I)设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 q.由 可得 .因为 ,可得 1=1,3=2+2,,故 .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 d,由 ,可得 由 ,=21 4=3+5可得 从而 故 所以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数列 的31+13=16, 通项公式为( II) ( i)由( I) ,有 ,故.( ii)因为 ,所以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数列求和的方法,数列中的指数
5、裂项方法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4 【2018 年江苏卷】设 ,对 1,2, n 的一个排列 ,如果当 s则称 是排列 的一个逆序,排列 的所有逆序的总个数称为其逆序数例如:对(,)1,2,3 的一个排列 231,只有两个逆序(2,1),(3,1),则排列 231 的逆序数为 2记 为1,2, n 的所有排列中逆序数为 k 的全部排列的个数(1)求 的值;3(2),4(2)(2)求 的表达式(用 n 表示)【答案】 (1)2 5 2) n5 时, 【解析】分析:(1)先根据定义利用枚举法确定含三个元素的集合中逆序数为 2 的个数,再利用枚举法确定含四个元素的集合中逆序数为
6、 2 的个数;(2)先寻求含 n 个元素的集合中逆序数为 2与含 n+1 个元素的集合中逆序数为 2 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叠加法求得结果.详解:解:(1)记 为排列 abc 的逆序数,对 1,2,3 的所有排列,有,所以对 1,2,3,4 的排列,利用已有的 1,2,3 的排列,将数字 4 添加进去,4 在新排列中的位置只能是最后三个位置因此, 4(2)=3(2)+3(1)+3(0)=5点睛:探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有观察(观察规律)、比较(比较已知数列)、归纳、转化(转化为特殊数列)、联想(联想常见的数列)等方法.寻求相邻项之间的递推关系,是求数列通项公式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5 【2018
7、 年江苏卷】设 是首项为 ,公差为 d 的等差数列, 是首项为 ,公比为 q 的等比 1数列(1)设 ,若 对 均成立,求 d 的取值范围;1=0,1=1,=2(2)若 ,证明:存在 ,使得 对 均成=2,3,鈰 ?+1立,并求 的取值范围(用 表示) 1,【答案】 (1) d 的取值范围为 (2) d 的取值范围为 ,证明见解析。73,52【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结合 并分别令 n=1,2,3,4 列出不等式组,即可解得公差 d 的取值范围;(2)先根据绝对值定义将不等式转化为 ,根据条件易得左边不等式恒成立,再利用数列单调性确定右边单调递增,转化为最小值问题,即得公差 d 的取值范围.
8、详解:解:(1)由条件知: 因为 对 n=1,2,3,4 均成立,即 对 n=1,2,3,4 均成立,即 1 1,1 d 3,3 2d 5,7 3d 9,得因此, d 的取值范围为 73,52(2)由条件知: 若存在 d,使得( n=2,3, m+1)成立,即 ,即当时, d 满足 因为 ,则 ,从而, ,对 均成立因此,取 d=0 时, 对121 1鈮 ? 1110均成立下面讨论数列 的最大值和数列 的最小值( ) 当 时, ,2鈮 鈮 当 时,有 ,从而 因此,当 时,数列(1)+20 2鈮 鈮 +1单调递增,故数列 的最大值为 121 121 2设 ,当 x0 时, ,所以 单调递减,(
9、)=2(1) ()从而 100 且 该 数 列 的 前 N 项 和 为 2 的 整数 幂 .那 么该 款 软 件 的 激 活 码 是A440 B330 C220 D110【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数列如下: 11,2,4,k 则该数列的前 项和为(1)22k 1(1)()()2kkS 要使 ,有 ,此时 ,所以 是之后的等比数列 的部0214k1k 1,2k分和,即 ,2ttk所以 ,则 ,此时 ,2314tk5t5239k对应满足的最小条件为 ,故选 A.904N【考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名师点睛】本题非常巧妙的将实际问题和数列融合在一起,首先需要读懂题目所表达的具体含
10、义,以及观察所给定数列的特征,进而判断出该数列的通项和求和.另外,本题的难点在于数列里面套数列,第一个数列的和又作为下一个数列的通项,而且最后几项并不能放在一个数列中,需要进行判断.2.【2017 浙江,6】已知等差数列 an的公差为 d,前 n 项和为 Sn,则“ d0”是“ S4 + S62S5”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由 ,可知当 ,则dadaS)105(2102564 0,即 ,反之, ,所以为充要条件,选 C0564S564564S【考点】 等差数列、充分必要性【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
11、通过公式的套入与简单运算,可知n, 结合充分必要性的判断,若 ,则 是 的充分条件,若 ,则4652Sdqpqp是 的必要条件,该题“ ” “ ”,故为充要条件pq002564S3.【2017 山东,理 19】已知 xn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 x1+x2=3, x3-x2=2()求数列 xn的通项公式;()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依次连接点 P1(x1, 1), P2(x2, 2)Pn+1(xn+1, n+1)得到折线 P1 P2Pn+1,求由该折线与直线 y=0, 所围成的区域的面积 nT.1nx,【答案】(I) 12.nx(II) (21).nnT【解析】试题分析:(I)
12、依题意布列 和公比 的方程组.1xq(II)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记梯形 1nnPQ的面积为 nb.求得 12()2()nnb,应用错位相减法计算得到 .nnT试题解析:(I)设数列 nx的公比为 ,由已知 .q0由题意得 123q,所以 25,因为 ,所以 1,x,0因此数列 nx的通项公式为 12.n(II)过 123,P 1n向 x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 123,Q 1n,由(I)得 .nx记梯形 1nQ的面积为 nb.由题意 12()2()nnb,所以 123nT+ nb= 10132572+ 32(1)2(1)nn 又 nT+ 21 -得 12113(.)()nnn= 12).nn 所以
13、 (1.nnT【考点】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等比数列的求和;3.“错位相减法”.【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数列求和的“错位相减法”.此类题目是数列问题中的常见题型.本题覆盖面广,对考生计算能力要求较高.解答本题,布列方程组,确定通项公式是基础,准确计算求和是关键,易错点是在“错位”之后求和时,弄错等比数列的项数.本题将数列与解析几何结合起来,适当增大了难度,能较好的考查考生的数形结合思想、逻辑思维能力及基本计算能力等.4.【2017 北京,理 20】设 和 是两个等差数列,记nab,12max,ncb(1,23)其中 表示 这 个数中最大的数s12,sx()若
14、 , ,求 的值,并证明 是等差数列;nn3cnc()证明:或者对任意正数 ,存在正整数 ,当 时, ;或者存在正整数 ,MmnMm使得 是等差数列12,mc【答案】 ()详见解析;()详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分别代入求 ,观察规律,再证明当 时,123,c3n,所以 关于 单调递减. 所以1()()20kkkbnabnkbna*N,即证明;()首先求 的通项公1 1mx,ca nc式,分 三种情况讨论证明.0dd()设数列 和 的公差分别为 ,则nab12,d.121121()()()(kbkdknbadnk所以 2121,nca当 时 ,当 时 ,当 时,取正整数 ,则当 时, ,
15、因此 .0d21dmn12d1ncba此时, 是等差数列.12,mc当 时,对任意 ,0dn12121()max,0()max,0).ncbandbnd此时, 是等差数列.23,c 当 时,10d当 时,有 .21n12nd所以 1 12112()()cbanbddan11212()|.nddb对任意正数 ,取正整数 ,M12121|max,Mbd故当时, .nc【考点】1.新定义;2.数列的综合应用;3.推理与证明.【名师点睛】近年北京卷理科压轴题一直为新信息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新定义的理解能力和使用能力,本题属于偏难问题,反映出学生对于新的信息的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本题考查数列的有关知识及归纳
16、法证明方法,即考查了数列(分段形函数)求值,又考查了归纳法证明和对数据的分析研究,考查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本题属于拔高难题,特别是第二两步难度较大,适合选拔优秀学生.5.【2017 天津,理 18】已知 为等差数列,前 n 项和为 , 是首项为 2 的等比数na()nSNnb列,且公比大于 0, , , .231b3412a4b()求 和 的通项公式;na()求数列 的前 n 项和 .21n()N【答案】 (1) . .(2) .3b132843nnT【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及前 项和公式列方程求出等差数列首项 和公差1a及等比数列的公比 ,写出等差数列
17、和等比孰劣的通项公式,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出数列的和,要dq求计算要准确.试题解析:(I)设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 ,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 .nadnbq由已知 ,得 ,而 ,所以 .231b21()bq12b260又因为 ,解得 .所以, .0qn由 ,可得 .341a18da由 ,可得 ,1=Sb56联立,解得 , ,由此可得 .1332na所以,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nanb2nb(II)解:设数列 的前 项和为 ,21bnT由 , ,有 ,26n4nn21(3)4na故 ,23458()nT,4 1()nn 上述两式相减,得 23 134(3)4nnT 1112(4)()4
18、38.nn得 .3nnT所以,数列 的前 项和为 .21nab 12843n【考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和【名师点睛】利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及前 项和公式列方程组求数列的首项和公差或公比,进而写出通项公式及前 项和公式,这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本要求,数列求和方法有倒n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和分组求和法等,本题考查错位相减法求和.6.【2017 浙江,22】(本题满分 15 分)已知数列 xn满足: x1=1, xn=xn+1+ln(1+xn+1)( )Nn证明:当 时,()0 xn+1 xn;()2 xn+1 xn ;12() xn 1【答案】 ()见解析;()见解
19、析;()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由数学归纳法证明;()由()得, 构造函数211114(2)ln()nnnnxxxx,由函数单调性可证; ()由2()()l0f ,得 ,递推可得111lnnnxxx12nnx12(N)2nx试题解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0n当 n=1 时, x1=10假设 n=k 时, xk0,那么 n=k+1 时,若 ,则 ,矛盾,故1kx 0)1ln(kkxx 01kx因此 ,所以 ,因此)(Nn 11)ln(nnxx )(01Nxn()因为 ,所以 得 ,111ln()nnxxx12n12nnxx, ,112()0nnxx 1212()2()nnnnxx故 ,2
20、n12(N)n【考点】不等式证明【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列的概念、递推关系与单调性等基础知识,不等式及其应用,同时考查推理论证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难题本题主要应用:(1)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2)构造函数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2()()ln1(0)fxxx(3)由递推关系证明7.【2017 江苏,19】 对于给定的正整数 ,若数列 满足kna111nknnkkaaa 对任意正整数 总成立,则称数列 是“ 数列”.2n()na()Pk(1)证明:等差数列 是“ 数列”;na(3P(2)若数列 既是“ 数列” ,又是“ 数列” ,证明: 是等差数列.n2)(3)n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 高考 2016 2018 数学 理科 分类 解析 专题 14 数列 相关 综合 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9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