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并诗》课时作业(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滕王阁序并诗》课时作业(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文本16滕王阁序并诗必备知识巩固训练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D解析D项情怀,胸怀。A项容易/交换。B项来到/临视。C项接引/序文。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且”字也相同B.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且”字不同C.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且”字相同D.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且”字也不同答案D解析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却/副词,相当于“将要”。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坠青云之志B.千里逢迎,高朋满座C.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D.光照临川之笔答案
2、A解析B项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C项古义:狂放,不守礼法。今义:狂妄而放肆。D项古义:发出光辉。今义:光线照射,是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宾主尽东南之美 B.徐孺下陈蕃之榻C.雄州雾列 D.千里逢迎答案D解析A项“美”是形容词作名词。B项“下”是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C项“雾”是名词作状语。5.下列对课文中运用的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
3、”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然达观看待。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嫉俗而放任自流。答案B解析B项是从贾谊本身讲,并无对皇帝的怨恨,从“非无圣主”可见。6.下列对文中有关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的景物,是近景。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下而上,孤鹜自上而下,相映增辉;青天碧水,上下相接,浑然一色,写尽了晚秋暮色之美。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写眼前所见之实景,登
4、高远眺,目之所见,集于笔端。答案D解析D项为作者的美好想象,并非实景。7.翻译下列句子。(1)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译文:_(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译文:_(3)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译文:_答案(1)整治车马在大路通衢前行,到崇山峻岭中观望风景。(得分点:状语后置句,“俨”,句意对)(2)(恰好赶上)十日休假的日子,才能出众的文友多得像云霞;迎接千里而来的客人,尊贵的朋友坐满宴席。(得分点:“十旬”“胜”“逢迎”,句意对)(3)天高地远,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兴致已尽,悲伤随之而来,明了命运、顺逆自有定数。(得分点:“迥”“穷”“盈虚”“数”
5、,句意对)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滕王阁序中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2)滕王阁序中“_,_”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意境描写达于化境。(3)滕王阁序中描写雨过天晴,阳光普照,天空晴朗的两句是“_,_”。(4)滕王阁序中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写手法构想出目力难及之景,传达出渔歌和雁声的几句是“_,_;_,_”。答案(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
6、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9.江西滕王阁有一副对联,下联的句序结构已经被打乱,请根据所给的上联对下联进行适当调整。上联: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下联:阁中帝子,问江上才人,古今才一瞬,比当年风景如何下联应改为:_答案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关键能力突破训练重点实词、特殊句式一、重点实词(一)数1.说出下列句中“数”的义项(1)识盈虚之有数(sh):_(2)则凡数(sh)州之土壤/数口之家:_(3)则胜负之数(sh),存亡之理:_(4)范增数(shu)目项王:_(5)数(c)罟不入洿池:_(6)未数数(shu)然也:_(7)数(sh)吕师孟叔侄为逆:_
7、答案(1)名词,运数(2)数词,几(3)名词,命运,天数(4)副词,多次,屡次(5)形容词,密(6)形容词,急迫追求(7)动词,列举罪状,加以斥责点拨“数”是多音字,可以先从读音划分:(一)sh名词,可以是“运数”“命运,天数”;数词,可以是表示约数,“几”。(二)shu连用作形容词的时候,“急迫追求”;副词,“多次,屡次”。(三)c形容词,“密”。(四)sh动词,“列举罪状,加以斥责”。2.迁移运用(1)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
8、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注遇:获得机会。武节:武艺、兵法。译文:_答案从前周朝有个人,屡次求官都没有得到君主赏识,(直到)年老鬓发斑白,(这天)在路边哭泣。解析“数”,多次,屡次;“仕”,动词,求取官职;“泣涕于途”,介宾结构作状语,状语后置句。参考译文从前周朝有个人,屡次求官都没有得到君主赏识,(直到)年老鬓发斑白,(这天)在路边哭泣。有人问他:“您为什么哭泣啊?”他回答说:“我屡次谋官都得不到赏识,现在自己伤心自己已经年迈,失去机会了,因此伤心地落泪。”那人又问:“您为什么一次都得不到
9、赏识呢?”他回答说:“我少年时苦读经史,后来文才具备,试图求官,不料君王却喜欢任用老年人。这个君王死后,继位的君王又喜欢任用武士。我改学武艺,谁知武功刚学成,好武的君王又死去了。现在新立的君王开始执政,又喜欢任用年轻人,而我的年龄已经老了,所以终生不曾得到一次赏识。”(2)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贞观七年,太宗幸蒲州,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太宗知,召而数之曰:“朕巡省河、洛,经历数州,凡有所须,皆资官物。卿为饲羊养鱼,雕饰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复行,当识臣心,改旧态也。”以元楷在隋邪佞,故太宗发此言以戒之。元楷惭
10、惧,数日不食而卒。(选自贞观政要)译文:_答案太宗知道后,召来他斥责道:“我巡察黄河、洛水之间的地方,经过几个州,凡是需用的东西,都是用官府的物资供应。”解析“数”,动词,斥责;“巡省”,动词,巡察,省察;“数”,数词,表示约数,几;“资”,动词。参考译文贞观七年(633),太宗驾幸蒲州,刺史赵元楷征令老年人穿黄纱单衣,准备在路旁迎接拜见皇帝,并大肆修饰官署的房屋,修整城楼来谄媚讨好。又暗地饲养百多头羊、几千条鱼,准备送给皇亲贵戚。太宗知道后,召来他斥责道:“我巡察黄河、洛水之间的地方,经过几个州,凡是需用的东西,都是用官府的物资供应。你给我们饲养羊、鱼,雕饰庭院屋宇,这是已灭亡的隋朝的坏风气
11、,现在不能再实行。你应理解我的心意,改变旧习惯。”因为赵元楷在隋朝任职时阿谀奉承不正派,所以太宗说这样的话来警诫他。赵元楷又惭愧又害怕,几天不吃东西而死。(二)属1.说出下列句中“属”的义项(1)时维九月,序属(sh)三秋:_(2)举酒属(zh)客,诵明月之诗:_(3)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sh)教坊第一部:_(4)不者,若属(sh)皆且为所虏:_(5)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sh):_答案(1)动词,属于(2)动词,邀请,劝请(3)动词,隶属(4)名词,类,辈(5)名词,亲属点拨“数”是多音字,可以先从读音划分:(一)sh名词,可以是“亲属”“类,辈”;动词,“属于”“隶属”。(二)zh动词
12、,“邀请,劝请”。2.迁移运用(1)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遂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选自汉书龚遂传)注钩:镰刀。翕(x)然:一下子平静下来。齐:渤海郡古为齐地。译文:_答案(龚遂)发送书函告诫隶属的县:“全部撤除专管追捕盗贼的官吏,那些手拿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对他们问罪,携带兵器的人才属于盗贼。”解析“移书”,发送书函;“属”,隶属的,属下的;“为”,动词,是。参考译文龚遂
13、进入渤海郡的地界后,郡府的官吏们听说新上任的太守已到任了,便派兵迎接,而龚遂让他们都回去。发送书函告诫隶属的县:“全部撤除专管追捕盗贼的官吏,那些手拿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对他们问罪,携带兵器的人才属于盗贼。”接着龚遂独自一人乘车来到郡府,很快郡中就安定了下来,盗贼也停止了活动。龚遂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借给贫民,还选任了一些好官吏对百姓实施安抚管理。 龚遂发现齐地的民俗好追求奢侈的生活,喜欢从事工商之类的末技,不重视耕种田地,于是他便以身作则,追求俭朴的生活。(2)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
14、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偏:固执。孝宗:宋孝宗赵昚(shn)。韩侂(tu)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掖垣:泛指高官。僭(jin):超越本分。邸(d):此指官府。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吾头颅
15、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译文:_答案(韩侂胄)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解析“属”,同“嘱”,嘱托;“许以掖垣”,状语后置句。参考译文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宋孝宗当初爱惜他的才干,向周必大打听杨万里的情况,周必大没有说杨万里的好处,因此他没有被起用。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辅佐他,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说:“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韩侂胄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执掌国家的日子。韩侂胄日益专权,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道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
16、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哭,急忙叫人拿来纸写道:“韩侂胄这个奸臣,擅自专权,目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二、特殊句式表推测的固定句式1.翻译下列句子(1)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译文:_答案冉求!这恐怕是你的过错吧?(“无乃与”,固定句式,可以译为“恐怕吧”;“尔是过”,宾语前置,“是”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过”,责备。)(2)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译文:_答案
17、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得无乎”,固定句式,可以翻译成“大概吧?”)点拨表推测的固定句式,常见的形式有以下两种:1.“得无乎(邪、耶)”,表示对情况的推测,译为“该不会吧”“只怕是吧”“莫不是吧”。2.“无乃乎(与)”“毋乃乎”,表示委婉的商榷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译为“恐怕吧”“只怕吧”。将“无”换成“毋”,成为“毋乃乎”,意思不变。2.迁移运用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太尉马日磾(d)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书后史,为一代大典;而所坐至微,迭之,无乃失人心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戎马在郊,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日磾退而告人曰:“王公其无后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邕遂死狱中。(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注允:王允。伯喈(ji):蔡邕,东汉末年人,精通文史历法,屡上书言弊政,为王允所杀。典:典籍。国祚:国运、国福。幼主:汉灵帝,时年幼。纪:纲纪。译文:_答案而且他所犯的罪是微不足道的,杀了他,只怕让我们失去人心吧!解析“所坐”,所犯的罪;“迭”,停止,使动用法,“使停止”;“无乃乎”,固定句式,“只怕吧”。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99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