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专题三:直面人生》单元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专题三:直面人生》单元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专题三:直面人生》单元试卷(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专题检测试卷(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有人批评其质量堪忧,有人质疑其在数字化过程中,将一些珍贵的原声母带交给日本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意义重大,但关键在于其获得永久性保存后,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
2、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同时,全球化时代又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
3、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后热度一直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
4、叹,真正走向了世界。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文化变成活标本、木乃伊。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能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摘编自封寿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因质量堪忧且存在盗录和损毁母版文物的可能而惹上官司。B.不只是传统戏剧,其他领域门类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信息化、数字化所带来的严重威胁。C.信息化
5、、数字化的技术力量改变了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很多人不愿走进剧院观赏戏剧。D.文中用“木乃伊”形容通过数字化方式获得永存后却因脱离大众而失去生命力的传统文化。答案A解析“因质量堪忧且存在盗录和损毁母版文物的可能而惹上官司”错,因果关系不当。选项将主观可能当作了客观事实。从第一段“可能被盗录和损毁。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及后面论述,不能得出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官司是质量堪忧且存在盗录和损毁母版文物的可能这两个原因。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由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官司引出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这个话题。B.文章主要论述了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下
6、所面临的双重悖论,挑战大于机遇,富有辩证性。C.文章以3D全景声京剧电影热映为例,论证了技术力量使传统文化复兴、繁荣的可能性。D.文章在提出问题后,又用大量篇幅分析问题,最后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答案B解析“挑战大于机遇”错,曲解文意,从原文中有关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的论述来看,应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不能得出孰大孰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将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保存起来意义重大,而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转为活的文化也是关键问题。B.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它让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扎根并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C.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在信息和
7、交通愈发便捷的全球化时代,必将遭遇淘汰。D.只要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态呈现传统文化,并借助技术的力量,就能让传统文化重焕生机。答案A解析B项逻辑颠倒,从文中看,不是传统文化让我们在全球化浪潮中扎根并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而是“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C项“必将遭遇淘汰”说法片面,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掘墓与复兴、威胁与生机,其实也就是说,机遇与挑战并存。D项“只要就能”说法绝对化,由最后一段可知,传统文化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的前提条件很多,不仅包括借助技术力量和改变呈现形态,还
8、包括借助大众流行文化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以及使其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等。(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忆韦素园君鲁迅现在有几个朋友要纪念韦素园君,我也须说几句话。是的,我是有这义务的。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罢,我在北京大学做讲师,有一天,在教师豫备室里遇见了一个头发和胡子统统长得要命的青年,这就是李霁野。我的认识素园,大约就是霁野绍介的罢,然而我忘记了那时的情景。现在留在记忆里的,是他已经坐在客店的一间小房子里计画出版了。这一间小房子,就是未名社。未名社的同人,实在并没有什么雄心和大志,但是,愿意切切实实的,点点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却是大家一致的
9、。而其中的骨干就是素园。于是他坐在一间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里办事了,不过小半好像也因为他生着病,不能上学校去读书,因此便天然的轮着他守寨。我最初的记忆是在这破寨里看见了素园,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窗前的几排破旧外国书,在证明他穷着也还是钉住着文学。然而,我同时又有了一种坏印象,觉得和他是很难交往的,因为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种特色,不过素园显得最分明,一下子就能够令人感得。但到后来,我知道我的判断是错误了,和他也并不难于交往。他的不很笑,大约是因为年龄的不同,对我的一种特别态度罢,可惜我不能化为青年,使大家忘掉彼我,得到确证了。这真相,我想,霁野他们是知道的。但待到我明白
10、了我的误解之后,却同时又发见了一个他的致命伤: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这里有一点小例子。我们是只有小例子的。那时候,因为段祺瑞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我已经逃到厦门,但北京的狐虎之威还正是无穷无尽。段派的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林素园,带兵接收学校去了。然而素园好像激烈起来了,从此以后,他给我的信上,有好一晌竟憎恶“素园”两字而不用,改称为“漱园”。同时社内也发生了冲突,高长虹从上海寄信来,说素园压下了向培良的稿子,叫我讲一句话。我一声也不响。于是在狂飙上骂起来了,
11、先骂素园,后是我。素园在北京压下了培良的稿子,却由上海的高长虹来抱不平,要在厦门的我去下判断,我颇觉得是出色的滑稽,而且一个团体,虽是小小的文学团体罢,每当光景艰难时,内部是一定有人起来捣乱的,这也并不希罕。然而素园却很认真,他不但写信给我,叙述着详情,还作文登在杂志上剖白。在“天才”们的法庭上,别人剖白得清楚的么?我不禁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想到他只是一个文人,又生着病,却这么拼命的对付着内忧外患,又怎么能够持久呢。自然,这仅仅是小忧患,但在认真而激烈的个人,却也相当的大的。我到广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仍旧陆续的接到他几封信,是在西山病院里,伏在枕头上写就的,因为医生不允许他起坐。他措辞
12、更明显,思想也更清楚,更广大了,但也更使我担心他的病。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书,是布面装订的素园翻译的外套。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个寒噤:这明明是他送给我的一个纪念品,莫非他已经自觉了生命的期限了么?我不忍再翻阅这一本书,然而我没有法。我因此记起,素园的一个好朋友也咯过血,一天竟对着素园咯起来,他慌张失措,用了爱和忧急的声音命令道:“你不许再吐了!”我那时却记起了伊孛生的勃兰特。他不是命令过去的人,从新起来,却并无这神力,只将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么?我在空中看见了勃兰特和素园,但是我没有话。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为侥幸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园谈了天。他为了日光浴,皮肤被晒得很黑了,精神却并不
13、萎顿。我们和几个朋友都很高兴。但我在高兴中,又时时夹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爱人,已由他同意之后,和别人订了婚;忽而想到他竟连绍介外国文学给中国的一点志愿,也怕难于达到;忽而想到他在这里静卧着,不知道他自以为是在等候全愈,还是等候灭亡;忽而想到他为什么要寄给我一本精装的外套?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时半,素园终于病殁在北平同仁医院里了,一切计画,一切希望,也同归于尽。我所抱憾的是因为避祸,烧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将一本外套当作唯一的纪念,永远放在自己的身边。自素园病殁之后,转眼已是两年了,这其间,对于他,文坛上并没有人开口。这也不能算是希罕的,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
14、后,当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没。但对于我们,却是值得记念的青年,因为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未名社现在是几乎消灭了,那存在期,也并不长久。然而自素园经营以来,绍介了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安特列夫,绍介了望蔼覃,绍介了爱伦堡的烟袋和拉夫列涅夫的四十一。还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丛芜的君山,静农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的朝花夕拾,在那时候,也都还算是相当可看的作品。是的,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国第一要他多。他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筑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我不知道以后是否还有记念的时候,倘止于这一次,那么,素
15、园,从此别了!一九三四年七月十六之夜,鲁迅记。(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自始至终将韦素园放在未名社的工作中加以考察,也就是在整个新文学背景中来评价韦素园这一文学青年,这就使这一人物回忆篇章有了更深广的内涵。B.以具体事例,形象地、实事求是地描述人物是这篇文章的一个特点。特别用韦素园改名“漱园”、处理未名社内冲突等“小例子”,来揭示这一人物的性格品质。C.鲁迅运用对比手法,将韦素园与未名社中有的人在光景艰难时却起来捣乱的行为对比,将韦素园对于自己患病与对待朋友咯血的不同态度的对比,在比较中,突显人物性格。D.作者采用片段式章法,零落地
16、记忆已故之人,展示了自己与韦素园相识到永别的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刻画韦素园的性格,肯定他的功绩,使文章结构凝练,层次清晰。答案D解析看似“零落”地“记忆”已故之人,其实却逻辑地展示了自己与韦素园从相识到永别的过程。5.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的特点。(6分)答:_答案韦素园是一个“瘦小,精明,正经”的进步的文学青年。他有一种踏实苦干的精神,虽然穷困但仍“钉住着文学”,支持、经营未名社。他性格认真而激烈,关爱别人胜过关心自己。6.文章的结尾部分鲁迅说“在中国第一要他多”,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6分)答:_答案鲁迅把韦素园比喻为“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赞赏了他认真踏
17、实的精神;并希望中国有更多的像韦素园这样的人。当今中国需要大力弘扬这种认真踏实的精神,一方面,我们要像韦素园一样,做一个甘于奉献、脚踏实地干实事的人;另一方面,我们不要忽视干实事的人,要看到他们对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和贡献。二、古代诗文阅读(53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袁甫,字广微,嘉定七年进士第一。授秘书省正字。入对,论:“君天下不可一日无惧心。今之可惧者,端良者斥,谄谀者用,杜忠臣敢谏之门,可惧也;兵戈既兴,馈饷不继,根本一虛,则有萧墙之忧,可惧也。”迁校书郎,转对,言“边事之病,不在外而在内”。移提举江东常平。适岁旱,亟发库庾之积,遣官
18、分行振济,饥者予粟,病者予药,又告于朝曰:“江东或水而旱,或旱而水,重以雨雪连月,道殣相望,至有举家枕藉而死者。此去麦熟尚赊,事势益急。”行部问民疾苦,荐循良,劾奸贪,决滞狱。诣学宫讲说,创书院贵溪之南,祠先儒陆九渊。岁大旱,疫疠大作,创药院疗之。前后持节江东五年,所活殆不可数计。时朝廷以边事为忧,史嵩之帅江西,力主和议。甫奏曰:“抑朝廷亦未免易于用人也。”疏入,不报。遂乞归,不允。未几,擢嵩之刑部尚书,复奏疏云:“臣于嵩之本无仇怨,但国事所系,谊难缄默。”嵩之诰命,终不与书行。嘉熙元年,迁中书舍人。入见,帝问边事,甫奏:“当以上流为急,议和恐误事。”嵩之移京湖沿江制置使、知鄂州,甫奏曰嵩之轻
19、脱难信去年嵩之在淮西楫由淮西而来北军踵之今又并湖南付之臣恐其复以误淮西者误湖南疏留中不行权吏部侍郎。又奏边事,和议令边患踵至,疏留中不行。引疾至八疏,赐告一月,遂归。从臣复合奏留之,寻命兼修玉牒官兼国子祭酒,皆辞不拜。改知嘉兴府,知婺州,皆辞不拜。迁兵部侍郎,奏:“危亡之祸,近在旦夕,乞秉一德,塞邪径。”迁吏部侍郎。时边遽日至,甫条十事,至为详明。权兵部尚书,暂兼吏部尚书。卒,赠通奉大夫,谥正肃。(选自宋史袁甫传,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甫奏曰/嵩之轻脱难信/去年嵩之在淮/西楫由淮西而来/北军踵之/今又并湖南付之/臣恐其复/以误淮西者误湖南/疏留中
20、不行/B.甫奏曰/嵩之轻脱难信/去年嵩之在淮西/楫由淮西而来/北军踵之/今又并湖南付之/臣恐其复/以误淮西者误湖南/疏留中不行/C.甫奏曰/嵩之轻脱难信/去年嵩之在淮西/楫由淮西而来/北军踵之/今又并湖南付之/臣恐其复以误淮西者误湖南/疏留中不行/D.甫奏曰/嵩之轻脱难信/去年嵩之在淮/西楫由淮西而来/北军踵之/今又并湖南付之/臣恐其复以误淮西者误湖南/疏留中不行/答案C解析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从整体把握句子,分析句子结构,考虑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把握断句常见的切入点,如“曰”,意思是“说”,此处一般停顿;“嵩之”,人名;“淮西”“湖南”,地名;“北军”,军
21、队名。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第一:科举考试中殿试第一名,即状元。元明清时,通过殿试者皆称进士,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B.持节江东:在江东任职。汉代以后,掌管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持节可杀无官职的人。江东一般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C.国子祭酒:我国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国子监作为最高学府,传授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礼仪是祭祀,所以国子监主管被称为祭酒。D.吏部尚书:古代六部中吏部的最高长官。吏部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勋封等事务,负责人有尚书、侍郎、郎中、员外
22、郎。答案D解析吏部掌管文官,兵部掌管武官。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甫心系国事,多次进言。他关心国事,针对当朝实际情况,多次上奏论述个人治国理政的见解,即使不被回复或被搁置仍屡次进谏。B.袁甫体恤百姓,兴利除弊。调到江东常平时正逢大旱之年,他拿出府库的积蓄,及时向朝廷禀告,亲自巡查各地,多方解决民生疾苦。C.袁甫反对议和,立场坚定。当时边患严重,但议和之声不断,他接连上奏,反对任用议和派,为此还主动辞职,并多次拒绝朝廷的任命。D.袁甫深谙时弊,思虑深远。他提醒皇帝要有戒惧之心,边事弊病应重视整肃朝纲;边关不断告急,他呼吁革新,改变十大错误做法。答案D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三:直面人生 苏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专题 直面 人生 单元 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99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