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整合》学案(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整合》学案(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整合》学案(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专题整合古体诗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古体诗按形式分类如下表:古体诗(古风)古诗中景与情的关系一、理论讲解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其实,赏诗也不过“情、景二端”。从高考的角度讲,答诗歌鉴赏题,也不过“情、景二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古典诗歌最重要的表现手法、最重要的特点。因此,分析、掌握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就成为学习古典诗歌的关键。一般
2、说来,古典诗歌里情与景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四种:1乐景衬乐情以在写景绘色方面备受推崇的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初秋时节,天色向晚,山雨初霁,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这里对清新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追求恬淡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清新美好的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写照。2哀景衬哀情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用“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描绘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的阴冷凄清的景色,用这种阴冷凄清的景色衬托出离人之间
3、的哀愁。3乐景反衬哀情古人曾评价说:“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倍增其哀乐。”这是古代诗歌中可追溯到诗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是“反衬”这一手法在古代诗歌中的最基本的体现。从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中也可看出这一特点,中间两联:“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表面上描写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色,实际上,诗人是从比较故乡中原物候来写异乡江南的新奇景色的,在江南仲春的新鲜风光里有着诗人怀念中原暮春的故土情意,句句惊新而处处怀乡。在美好的景物中,寓含着思乡的愁绪。在王勃的滕王阁中表现得更加突出,诗歌通过描写人们在滕王阁上宴乐的情景和滕王阁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色,抒发了哀婉低沉的人生慨叹
4、。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用春江花月之夜清新静谧的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美景,衬托出离别之愁苦及人生短暂之伤感。欣赏这类诗歌的关键,是要抓住全诗的中心句和关键词,要联系上下文。4哀景反衬乐情景是为情服务的,若全诗是“乐”情,前面的“哀”景完全有可能是为反衬“乐”情服务的。杨炯从军行中的“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进军的鼓声交织在一起。这两句描写了战场环境的恶劣和战斗的激烈惨状,尾联却转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抒发要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无畏的英雄气概上。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
5、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二、典题剖析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注 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风日:春光风物。道:说。(1)本诗颔联写景传情,含蓄而精妙。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该联。答案本诗颔联以乐景衬哀情。上林苑里鲜花盛开,细柳营前柳枝新绿,本是乐景;“徒”“漫”二字表明没有亲友一同欣赏,面对此景比没有美景时更增哀情。(2)尾联构思新颖,将感怀之情提
6、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称它为七律结句之妙者。你对此如何理解?答案本诗结尾超出了一般感怀诗表达孤独伤感之情的局限,构思新颖。作者将思念化为祝愿,将孤独化为希冀,昂扬乐观,抒发了对洛阳万物的无比眷恋和热爱之情。三、技法规律本题型的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抒情方式(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都属于间接抒情);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第三步,阐释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
7、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动静相衬,绘声绘色,景物清新自然,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反衬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以乐景反衬哀情。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结合全诗的内容和情感,具体分析第二句和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有何不同。答案第二句所写的是明丽之景,树叶红艳,山峦青翠,水流湍急。但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伤感,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用的是反衬手法。第四句并
8、不直接抒写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此时景是凄凉迷茫的,表露出诗人萧索迷茫的情怀,这是借景抒情,以景传情以风雨凄迷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1林中的隐逸英雄陈子昂陈子昂一生三次返回林中,每一次返回,都不是以在林中生活为目的,返回是为了再入社会,而且是在终极价值的层次上重新承担社会的责任,故可称其为林中的隐逸英雄。就其在林中的行为而言,他虽试图向释、道方向提升自我人格,但主要的还是感受天地阴阳的生生仁德,体悟天命。洞烛时代大势之先机,得悟天命旨意之后即下山以辅佐帝王,调和阴阳,治平天下。这种隐者便是积极入世的隐逸英雄,他知行一体地承担着为社会寻求光明,为民生大众寻求幸福之路的重任。应用指南该材料可应用于“
9、创新”、“出世与入世”、“生命”、“价值”、“乐观地面对生活”、“责任”等话题的作文中。在文学上,陈子昂情感充沛、壮志高昂地高举诗文革新大旗,一扫六朝“彩丽竞繁”、“逶迤颓靡”的余波,开创盛唐一代诗风。在仕途上,他积极入世、“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他“出世”是为了更好地“入世”。2令人感叹唏嘘的张若虚张若虚仅凭一首诗,即名留文史。春江花月夜气势恢弘,文思并茂,可见张公当年横溢才华之一斑,而叹张公昔日之荣耀,又叹历史传名之艰难。张公之才,今其事已不可考,其诗已多散失,则吾辈碌碌之夫,又怎能奢望名垂青史?今人知道张若虚的,可以想像是不会很多的。没读过春江花月夜的,必不知张若虚;读过春江花月夜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整合 风神 初唐 专题 整合 苏教版 高中 唐诗宋词 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99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