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创新设计(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
《《从军行》创新设计(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军行》创新设计(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从军行文化传承与理解1.作者名片杨炯(650693?),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初唐诗人,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但自称“耻在王后,愧在卢前”。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上元三年(676)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累迁詹事司直。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迁盈川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官。世称杨盈川。擅长五律,他的边塞诗,雄浑刚健,颇有气势。从军行便是他边塞诗的代表作。2.文题背景唐初,突厥等少数民族军事集团对边境地区的不断骚扰,成为我国西北部安全的最大威胁。许多爱国志士为国分忧踊跃从军,加入保疆卫国的战斗行列。据旧唐书高宗纪载:“永隆二年(
2、681),突厥寇原庆等州(今甘肃固原、庆阳一带地区),遣礼部尚书裴行俭率师讨突厥温傅部落。”当时正值杨炯充崇文馆学士,升迁太子詹事司直不久,从军行一诗借此抒发了他对温傅部落疯狂进犯唐边疆的愤慨之情,显示出诗人杀敌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畏的英雄气概。审美鉴赏与创造文本赏读这首诗歌在艺术上突出了感情奔腾激越的特色,然而诗情却把握得颇有分寸,整体艺术画面热烈奔放而不失之“散漫”,洋溢着一种跌宕婉转、起伏有致的含蓄美感。“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战争烽火传报边疆遭劫而点燃诗人心中的愤慨之火,从而点明唐军挥师出兵是正义的自卫。长安与原庆诸州远隔千里,“烽火”之光焰无论怎样也不可能“照”到长安,但是,诗
3、歌却运用强烈的夸张手法,囊四海于胸,笼千里于咫尺,形象逼真地写出了战火逼近的急迫。在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危难之际,诗人义愤填膺投笔从戎、杀敌报国,也就成为理所当然了。这两句将主观感受和客观的画面巧妙地连缀起来,既揭示了感情激荡的渊源所在,也为下文诗情的起伏“跌宕”做好了道义上的铺垫。颔联“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描绘了唐军出发的威武英姿和直捣敌巢的压顶气势,“牙璋”指代携皇帝“牙璋”之令出征的部队,同时,也包含着此次兵发西北,负有保家卫国之重任的意味。一个“辞”字,简洁精当地把将士慷慨激昂的出师阵容再现出来。“铁骑”两字,不仅显示了唐军军力的强大、锐不可当,而且隐含了必胜的自信和藐视敌人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军行 从军 创新 设计 苏教版 高中 唐诗宋词 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99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