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5 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产生于(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C.太阳的照射 D.地球不发光、不透明思路解析: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太阳照射的时段为白昼,其余时段为黑夜。地球自转,使得这个地区有时候朝向太阳,而经过一段时间后又背离了太阳。24
1.1.2地球 学案含答案Tag内容描述:
1、1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5 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产生于(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C.太阳的照射 D.地球不发光、不透明思路解析: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太阳照射的时段为白昼,其余时段为黑夜。地球自转,使得这个地区有时候朝向太阳,而经过一段时间后又背离了太阳。24 小时为周期的昼夜交替,是地球本身自转的结果。太阳的照射产生了白昼和黑夜的区分而不是昼夜交替。答案:A2.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是( )A.66.5 B.23.5 C.0 D.90思路解析:公转是地球绕太阳的旋转运动。地球运动时,地轴。
2、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一、选择题1当我国东部乌苏里江面撒满阳光时,西部的帕米尔高原还是繁星满天的黑夜,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 地球公转 B. 地壳运动 C. 地球自转 D. 纬度差异2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今年的端午节(6 月 18 日)这一天地球公转的位置最接近图中的A. 甲 B. 乙 C. 丙 D. 丁3芒果为著名的热带水果之一,因其果肉细腻,风味独特,深受人们的喜爱,素有“热带果王”的美称。从地球整体上看, “热带果王”的产生地大致位于A. 23.5N-66.5N 之间的区域 B. 23.5S 以南的区域C. 0-66.5S 之间的区域 D. 23.5N-23.5S 之间的区域4。
3、第 1 章 水和水的溶液第 1 节 地球上的水 (见 A 本 1 页)1水的分布:从下图中可知,_海洋水_是地球上储量最庞大的水体,陆地淡水最多的是_冰川 水_。2水的循环:水循环 的内因是水的_三态变化_,水循环的外因是地球的引力和_太阳的辐射_。水循环的类型如下表所示:水循环类型 发生区域 主要环节 作用海陆间_循环来源:学科网(大循环)来源:学科网 ZXXK来源:Zxxk.Com_海陆之间_最重要的水循环,使_陆地水_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来源:学&科&网 Z&X&X&K_陆地内_循环_陆地内部_ 补充 陆地水,数量很少_海上内_循环海洋内部_蒸发_、水汽输。
4、1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5 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地球的平均半径是_千米。思路解析:地球的半径有从极点到地心的极半径,也有从赤道上某一点到地心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是一个计算结果,并不具体指某一点到地心的距离。答案:6 3712.地球的最大周长约是_千米。思路解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长度就是地球的最大周长。答案:4 万3.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1)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 )(2)纬线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 ( )(3)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 )(4)率队完成环球。
5、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选择题1下列关子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B. 纬线的形状是半圆形C. 经度越高,经线越长 D. 赤道将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2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下图所示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地球是个球体 B. 地球由西向东自转C. 地球绕太阳公转 D. 海平面上升3经过精密仪器测量,地球的表面积约是A. 4.1 亿平方千米 B. 5.1 亿平方千米C. 6.1 亿平方千米 D. 8.1 亿平方千米4赤道的周长约为A. 6317 千米 B. 4 万千米 C. 6371 千米 D. 8 万千米5有关地球的四个结论不正确的是A. 地球平均。
6、第三节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第 1 课时课时 地球的公转特征地球的公转特征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四幅图中斜线表示地轴,正确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的是( ) A. B. C. D. 解析 四幅图中,地球的公转方向都为逆时针,可知每幅图中的地球上端应为北 极,冬至日时,地球靠近近日点,地轴北端应偏离太阳向外倾斜;夏至日时地球 靠近远日点。
7、第一节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课时 1 1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学习目标 1.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相互转化 过程。3.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能画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内部圈层 (1)依据:地震。
8、第二节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第 1 课时课时 地球的自转特征地球的自转特征 昼夜交替昼夜交替 一、选择题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 运动轨迹。读图,完成第 1 题。 1.图中 a 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 50 ,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 ) A.1 个多小时 B.3 个多小时 C.5 个多小时 D.7 个多小时 。
9、1.1.2圆柱、圆锥、圆台和球学习目标1.认识圆柱、圆锥、圆台的结构特征.2.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知识点一圆柱、圆锥、圆台的概念分类定义图形及表示圆柱将矩形绕着它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这条直线叫做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圆面叫做底面;不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母线 我们用表示圆柱轴的字母表示圆柱,上图可表示为圆柱OO圆锥将直角三角形绕着它的一直角边所在的直线旋转。
10、第第 3 3 课时课时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及昼夜长短变化的成因, 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 的变化规律。2.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 (1)含义: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2)正午太阳高度角 含义: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 特例:太阳直射点所。
11、第四节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2.掌握地球内部 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3.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 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不同,其中 A 为横波,B 为纵波。 2.圈层界线:D 为莫霍面,F 为古登堡面。 3.内部圈层: 圈层 图示 特点 地壳 C 由岩石组成,厚度。
12、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 学习目标定位1.读图认识世界海洋的分布,了解海与洋的区别。2.掌握海的分类,理解海湾与海的区别,了解海、海湾和海峡在交通方面对人类的作用。 一、海与洋的区分 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水文特征的不同,海洋可分为_和_两部分。 1洋:海洋的中心部分和_,远离大陆,深度大、面积广、受大陆影响_,具有稳定的_和_系。
13、第二节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时课时 1 1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昼夜交替及其成因。2.掌握晨昏线的特点及应用。3.掌握地表水平 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规律。4.掌握地方时、区时及日期的推算方法。 一、昼夜交替 1概念 (1)昼半球: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昼,称为昼半球。 (2)夜半球:背着。
14、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结合相关示意图,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2.结合相关示意图, 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3.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运动特点 特点 自转轴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
15、第第 2 2 课时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解释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联系实际计算不同地点的地方时和区时。 2.运用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的规律,解释相关自然现象。 一、昼夜更替 1.成因 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地球不停地自转 2.周期:24 小时(即一个太阳日) 3.意义:调节地表温度,保证地球上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思考 “昼夜。
16、第三节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方向、速度和周期。2.理解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影 响,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本身围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特征 (1)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俯视:逆时针方向旋转 南极俯视:顺时针方向旋转 (2)周期 名称 长度 参照点 。
17、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地球在宇宙中 学习目标 1.了解宇宙中天体的主要类别和天体系统的层次。2.说出太阳系的组成及地球在 太阳系中的位置。3.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一、宇宙 1.概念:是时间、空间和万事万物的总称。 2.天体宇宙的物质性 (1)概念:宇宙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我们把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 (2)类型:按照天体的体积、质量、温度、成分、形态等物理和化。
18、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及特点。2.通过不同级别天体系统的关系图,描 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 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 (1)概念:闪烁的恒星、轮廓模糊的星云、相对星空背景有明显位移的行星。
19、第四节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2.掌握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圈层特点。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地震波 类型 传播速度 特点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纵波(P 波) 较快 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一致 固体、液体和气体 传播速度都 随所通过物 。
20、第三节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地球的历史 课程标准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学习目标 1.了解地层和化石的概念, 掌握其规律。 2.结合地质年代表等资料, 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地层与化石 (1)地层: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2)沉积岩地层特点 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常含有化石。 (3)化石: 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 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