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七七文库!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七七文库

1.1 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第第 9 9 课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分 析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过程与方法: 联系已学过的知识, 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 探讨孔子言论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收集孔子、 墨

1.1 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Tag内容描述:

1、第第 9 9 课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了解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分 析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过程与方法: 联系已学过的知识, 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 探讨孔子言论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收集孔子、 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各派学说的资料,谈谈自己最欣赏的学派及欣赏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

2、第第 1 课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题组 1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 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 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 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政治和经济的大变动 B社会思想的大变革 C诸子百家人才辈出 D各诸侯国争霸的需要 答案 A 解析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导致分封制逐渐瓦解和中央集权制。

3、一 百家争鸣,请思考:(1)稷下学宫图反映了战国时期怎样的社会历史背景? (2)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起着怎样的作用?,稷下学宫是古代齐国设立的一处专供各地学者著书论辩、传道授业的场所和机构,掀起了当时思想界的一大波澜,形成了空前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观点。,主题一 孔子和早期儒学,【思考】全世界为何如此推。

4、第第 1 课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重点难点 1.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意义。 2.掌握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百家争鸣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了剧烈变化。 (2)含义:一批杰出的思。

5、第第 8 8 课百家争鸣课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了解老子、孔子及其他思想家的主张,掌握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 要贡献,记住百家争鸣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列表比较诸子百家的主张, 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情景剧表演切身体会 各学派的主张。学会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合作的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良好的。

6、第第 8 8 课课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概念阐释、材料研读,理解和认知各学派的主要观点;通过观点比较 和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观点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通过表格归纳, 整合知识结构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 识;学习诸子先贤们以。

7、第1课,百家争鸣,内容索引,核心素养,达标检测,基础落实,基础落实,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百家争鸣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了剧烈变化。 (2)含义:一批杰出的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1)“百家争鸣”中“百家”的含义是实指,意为一百个思想流派。() (2)“百家争鸣”中的“争鸣”意味着各派的思想主张绝对不同。

8、一一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一、内容分析: 中国两千多年以前出现的以儒、墨、道、法等四派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相互辩难中形成 的 “百家争鸣” , 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而且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 观念、 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民族独具的文化传统。但是,教材在这方面的结 构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几乎只是在介绍各派学说的观点,而没有能够很好体现地“争 鸣”这一内容,因此在教。

【1.1 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相关PPT文档
1.1 百家争鸣 课件(共37张ppt)
1.1 百家争鸣ppt课件
【1.1 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相关DOC文档
第9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1.1 百家争鸣 对点训练(含答案)
1.1 百家争鸣学案(含答案)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2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1
1.1 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工信部备案编号:浙ICP备05049582号-2     公安备案图标。浙公网安备33030202001339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如您发现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