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方程的应用,知识回顾,1工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什么?,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2工程问题中的基本关系是什么?,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特别的, 一般假设工作总量为“1”,工作效率=,1,工作时间,例题,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
10.5分式方程3ppt课件Tag内容描述:
1、分式方程的应用,知识回顾,1工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什么?,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2工程问题中的基本关系是什么?,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特别的, 一般假设工作总量为“1”,工作效率=,1,工作时间,例题,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三分之一,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哪个队的施工速度快?,分析,甲队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_,那么甲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_,,设乙队单独施工1个月能完成总工程的_,,乙队。
2、15.3 分式方程,第十五章 分 式,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当堂练习,课堂小结,第2课时 分式方程的应用,八年级数学上(RJ)教学课件,1.理解数量关系正确列出分式方程.(难点) 2.在不同的实际问题中能审明题意设未知数,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导入新课,问题引入,1.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什么?2.解分式方程有哪几个步骤?3.验根有哪几种方法?,分式方程,整式方程,转化 去分母,一化二解三检验,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代入最简公分母;第二种代入原分式方程.通常使用第一种方法.,4.我们现在所学过的应用题有哪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基本公式。
3、,15.3 分式方程,第十五章 分 式,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当堂练习,课堂小结,第1课时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八年级数学上(RJ)教学课件,1.掌握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解法.(重点) 2.理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难点),导入新课,问题引入,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90千米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设江水的流速为x千米/时,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这个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方程吗?它与一元一次 方程有什么区别?,讲授新课,定义: 此方程的分母中含有未知数x,像这样分母中含未知。
4、课前准备,同学们,课本、练习本、笔,你准备好了吗?,第10章 分式,10.5 分式方程(第一课时),问题一:甲,乙两人加工同一种服装,乙每天比甲多加工1件,乙加工服装24件所用的时间与甲加工服装20件所用的时间相同,怎样用方程来描述其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乙每天比甲多加工1件.,乙加工24件服装用时与甲加工20件服装用时相同.,甲每天加工x件,乙每天加工(x+1)件.,创设情境,问题二:一个两位数的个位数字是4,十位数字为x,则这个两位数可表示为 ;,如果把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那么所得的两位数又可表示为 ;,10x4,40x,已知所得的两位数。
5、10.5 分式方程第 3 课时分式方程的应用练习一、选择题1一个数与 6 的和的倒数与这个数的倒数互为相反数设这个数为 x,可列方程为( )A. B. x1x 6 1x 1x 6C. x0 D. 01x 16 1x 6 1x22018高邮二模 学校最近新配备了一批图书,需要甲、乙两人进行整理,若甲单独整理完成需要 4 小时完工;若甲、乙共同整理 2 小时后,乙再单独整理 2 小时才能完工,则乙单独整理完成需要( )A4 小时 B6 小时C8 小时 D10 小时3某村计划新修水渠 3600 米,为了让水渠尽快投入使用,实际工作效率是原计划工作效率的 1.8 倍,结果提前 20 天完成任务若设原计划平均每。
6、,苏科数学,初中数学八年级 下册 (苏科版),10.5 分式方程(2),南师附中江宁分校 陈平,【问题情境】,【探索活动】,问题1:这两个方程有解吗?在这里,x2是方程(2)的根吗?为什么? 像这样的根叫做原分式方程的增根问题2:你认为在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中,哪一步变形可能引起方程的根的变化?,问题3:因为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所以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你能用比较简洁的方法检验解分式方程产生的增根吗?,【例题讲解】,【巩固练习】,课本P116练习,【拓展提高】,写出一个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使它有一个根是1,【小结与思考】,1解。
7、,苏科数学,10.5 分式方程(3),苏科数学,10.5 分式方程(3),问题 某校为迎接校运动会,计划由八(1)班的3个小组制作240面彩旗,后因一个小组另有任务,其余2个小组的每位学生要比原计划多做4面才能完成任务,如果3个小组的人数相等,那么每个小组有多少名学生?,1、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10.5 分式方程(3),10.5 分式方程(3),2、根据以上问题情境,做如下思考: (1)想一想,从题目条件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议一议,题目中有哪些数量关系?有哪些 (3)题目要求什么?设谁为未知数?,等量关系?,解:设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