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课 太平天国运动,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二、定都天京,三、天京陷落,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1.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清政府的腐败,一再妥协退让,中国的落后 。,2.人民做出了什么反应?,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极端不满。人民纷纷起义,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反击外
3.1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设计Tag内容描述:
1、第 3 课 太平天国运动,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二、定都天京,三、天京陷落,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1.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清政府的腐败,一再妥协退让,中国的落后 。,2.人民做出了什么反应?,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极端不满。人民纷纷起义,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反击外国的侵略势力。,想一想,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1.创立教会,(1)创立:,1843年,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2)发展:,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发展会众两千多人。,2.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 ,。
2、一 太平天国运动,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课标要求,1.了解天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1.背景,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大量进口。 1840年为2万多箱,1850年增加到5万多箱。,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材料三: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极力搜刮,加捐加税。
3、第第 1 课课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题组 1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 (2018 汕头一中高一期中)太平天国时期的民谣唱道: “天字旗号飘得远, 四方兄弟到金田, 兄弟姊妹都来到,降妖除魔声震天。”这说明( ) A太平天国获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 B太平天国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 C太平天国的宣传组织方式落后 D降妖除魔体现了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 答案 C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没。
4、第第 3 3 课课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 意义和失败原因,思考和认识农民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锻炼历史思维 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识读天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和教师提供的图片,阅读文献材料, 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多难的民族产生雄健的精神。近代中国农民阶级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清。
5、第第 3 3 课课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教学目标】 知识 与能力 了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 败原因,思考和认识农民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锻炼历史思维能力 过程 与方法 识读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教师提供天王宝座 天王府模型 天王府 花园等图片,阅读文献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情感。
6、第第 3 3 课课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 3 课太平天国运动(P13-P1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 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 、 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 价;分析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阶级局限性 过程与方 法 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洪秀全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的能力;通过史料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全面分。
7、第第 1 课课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 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 限性。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历史意义。 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以及农民斗争的局限性。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加剧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2)中国腐朽的封建统治。清政府的沉重。
8、太平天国运动,学习目标,内容索引,基础落实,壹,1.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侵略。鸦片战争后, 大量涌进中国,加剧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2)中国腐朽的封建统治。清政府的 和地主的土地兼并与盘剥。 (3)连年不断的 。 (4)洪秀全受西方基督教的影响,创立“ ”组织。 2.兴起与发展 (1)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国号“ ”。 (2)永安建制:18。
9、 一一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理解洪秀全的农民革命思想特点。 (2)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和强盛的过程,从中剖析太平天国不断发展的原 因。 (3)掌握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主要内容,理解两者的历史意义 和局限性。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历史材料和历史地图,引导学生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 因。 (2)通过提问、列表和对比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