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总结 一、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趋势 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丞相负责行政;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军事,但并未任命。 (2)汉武帝为强化皇权,建立中朝制度,作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的外朝成为执行机构。 (3)唐朝实
单元学习总结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学案含答案Tag内容描述:
1、 单元总结一、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趋势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丞相负责行政;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军事,但并未任命。(2)汉武帝为强化皇权,建立中朝制度,作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的外朝成为执行机构。(3)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4)北宋实行二府三司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参知政事、三司分别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5)元朝实行一省制,中书省是最高。
2、单元检测(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山东济南一中月考)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解析据题干材料信息,铁农具出土于秦魏等国故地,A、C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故A、C错误;题干仅阐述了铁农具的出土,没有涉及到最早。
3、单元学习总结单元学习总结 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演变 1春秋时期创立。春秋时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子。“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社会人际关系;还主张“礼”(贵贱有序)。 2战国时期发展。这一时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为孟子和荀子。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 学说,提出“仁政”的主张。荀子汲取法家思想,提出礼法并施、以礼为主的主张。 3秦朝遭受重创。秦始皇采取“焚书坑儒”的措施。 4西汉时期成为正统。这一时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为董仲舒。他对儒学加以发挥形成新 的思想体系, 他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
4、单元检测(一)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宿迁高一检测)礼记月令载:季夏之月(六月),都说烧草取灰或沤草使腐用作肥料。深耕、施肥、粪种、一年再获。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A独立发展 B农牧结合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答案C解析“深耕、施肥、粪种、一年再获”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精耕细作,故C正确。2与下图形似的农具出现在中国的()欧洲中世纪农民耕田图A东周 B西汉 C唐朝 D明朝答案C解析图示农具是犁耕工具,曲线所圈部分的辕是弯曲的,与中国唐朝的曲辕犁比较形似,故C项符合题意。3汉书食货志。
5、单元学习总结,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内容索引,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网络构建 整体架构,知识总结 归纳整合,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线索梳理,一、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1.形成条件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成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 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6、单元学习总结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方面特点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一、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