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 7 7 章章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 章末复习课章末复习课 一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 11两个基本关系式 sin2cos21 及sin cos tan . 2诱导公式:可概括为 k 2 kZ的各三角函数值的化简公式记忆规律是:奇变偶不变, 符,第五章 三角函数 5.55.5 三角恒等变换三角恒等变换
第5章 三角恒等变换 章末复习学案含答案Tag内容描述:
1、第第 7 7 章章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 章末复习课章末复习课 一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 11两个基本关系式 sin2cos21 及sin cos tan . 2诱导公式:可概括为 k 2 kZ的各三角函数值的化简公式记忆规律是:奇变偶不变, 符。
2、第五章 三角函数 5.55.5 三角恒等变换三角恒等变换 5.5.25.5.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栏目导航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栏目导航 2 学 习 目 标 核 心 素 养 1.能用二倍角公式导出半角公式,能用两角和与 差的。
3、章末复习学习目标1.整合知识结构,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2.掌握解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并能在几何计算、测量应用中灵活分解组合.3.能解决解三角形与三角变换的综合问题1正弦定理及其推论设ABC的外接圆半径为R,则(1)2R.(2)a2Rsin A,b2Rsin B,c2Rsin C.(3)sin A,sin B,sin C.(4)在ABC中,ABabsin Asin B.2余弦定理及其推论(1)a2b2c22bccos A,b2 c2a22cacos B,c2a2b22abcos C.(2)cos A;cos B;cos C.(3)在ABC中,c2a2b2C为直角;c2a2b2C为钝角;c2a2b2C为锐角3三角形面积公式(1)Sahabhbchc;(2)Sabsin C bcsin Acasin B.4应用举例(。
4、章末复习课网络构建核心归纳1.三角形解的个数的确定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解这类三角形问题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无解的情况,这时应结合“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此时一般用正弦定理,但也可用余弦定理.(1)利用正弦定理讨论:若已知a、b、A,由正弦定理,得sinB.若sinB1,无解;若sinB1,一解;若sinB1,两解.(2)利用余弦定理讨论:已知a、b、A.由余弦定理a2c2b22cbcosA,即c2(2bcosA)cb2a20,这是关于c的一元二次方程.若方程无解或无正数解,则三角形无解;若方程有唯一正数解,则三角形一解;若方程有两不同正数。
5、章末复习一、网络构建二、要点归纳1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x,y),那么:(1)y叫做的正弦,记作sin ,即sin y;(2)x叫做的余弦,记作cos ,即cos x;(3)叫做的正切,记作tan ,即tan (x0)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1)平方关系:sin2cos21.(2)商数关系:tan .3诱导公式六组诱导公式可以统一概括为“k(kZ)”的诱导公式当k为偶数时,函数名不改变;当k为奇数时,函数名改变,然后前面加一个把视为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记忆口诀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4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
6、章末复习课网络构建核心归纳1三角函数的概念重点掌握以下两方面内容: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的意义,能正确迅速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掌握任意的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定义,能正确快速利用三角函数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解题,能求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和一些简单三角函数的值域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能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进行化简、求值和三角恒等式的证明;能逆用公式sin2cos21巧妙解题3诱导公式能用公式一至公式四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三角函数,利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牢记所有诱导公式善于将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
7、章末检测试卷(三)(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sin 80cos 70sin 10sin 70等于()A B C. D.考点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题点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化简求值答案C解析sin 80cos 70sin 10sin 70cos 10cos 70sin 10sin 70cos(7010)cos 60,故选C.2已知为第二象限角,sin ,则sin的值等于()A. B.C. D.答案A解析sin ,是第二象限角,cos ,则sinsin cos cos sin .故选A.3若(4tan 1)(14tan )17,则tan()的值为(。
8、章末复习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sin2cos21,tan .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cos()cos cos sin sin .cos()cos cos sin sin .sin()sin cos cos sin .sin()sin cos cos sin .tan().tan().3二倍角公式sin 22sin cos .cos 2cos2sin22cos2112sin2.tan 2.4升幂公式1cos 22cos2.1cos 22sin2.5降幂公式cos2x,sin2x.6和差角正切公式变形tan tan tan()(1tan tan ),tan tan tan()(1tan tan )7辅助角公式yasin xbcos xsin(x).题。
9、章末复习章末复习 一、网络构建 二、要点归纳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cos()cos cos sin sin . cos()cos cos sin sin . sin()sin cos cos sin . sin()sin cos cos sin . tan() tan tan 1tan tan . tan() tan tan 1tan tan . 2二倍角公式 sin 22si。
10、章末检测(三)(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若sin ,则cos 2()A. B. C. D.解析cos 212sin212.答案B2.函数f(x)sin xcos xcos 2x的振幅是()A. B. C.1 D.2解析f(x)sin 2xcos 2xsin,所以振幅A1.答案C3.若ABC的内角A满足sin 2A,则sin Acos A()A. B. C. D.解析sin 2A2sin Acos A0,cos A0.sin Acos A0,sin Acos A.答案A4.已知3sin xcos x2sin(x),其中(,),则实数的值是()A. B. C. D.解析因为3sin xcos x。
11、章末复习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cos()cos cos sin sin .cos()cos cos sin sin .sin()sin cos cos sin .sin()sin cos cos sin .tan().tan().2.二倍角公式sin 22sin cos .cos 2cos2sin22cos2112sin2.tan 2.3.升幂公式1cos 22cos2.1cos 22sin2.4.降幂公式sin xcos x,cos2x.sin2x.5.和差角正切公式变形tan tan tan()(1tan tan ).tan tan tan()(1tan tan ).6.辅助角公式yasin xbcos xsin(x).题型一灵活变角的思想在三角恒等变换中的应用例1。
12、章末检测卷(三)(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cossin)(cossin)等于()ABC.D.答案D解析(cossin)(cossin)cos2sin2cos.2函数ysincoscossin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方程是()AxBxCxDx答案C解析ysinsincosx,当x时,y1.3已知sin(45),则sin2等于()ABC.D.答案B解析sin(45)(sincos),sincos.两边平方,得1sin2,sin2.4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为()A. B. C D2答案C解析f(x)sin xcos xsin 2x,所以f(x)的最小正周期T.故选C.。
13、章末复习一、网络构建二、要点归纳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cos()cos cos sin sin .cos()cos cos sin sin .sin()sin cos cos sin .sin()sin cos cos sin .tan().tan().2二倍角公式sin 22sin cos .cos 2cos2sin22cos2112sin2.tan 2.3升幂公式1cos 22cos2.1cos 22sin2.4降幂公式sin xcos x,cos2x,sin2x.5和差角正切公式变形tan tan tan()(1tan tan ),tan tan tan()(1tan tan )6辅助角公式yasin xbcos xsin(x)7积化和差公式s。
14、章末复习课网络构建核心归纳1本章的公式多不易记住,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掌握每个公式的推导过程:首先用向量方法推导出C(),再用代替C()中的得到C();接着用诱导公式sin()coscos得到S()与S();将S()除以C()得到T(),将S()除以C()得到T();将S()、C()、T()中的换为,得到S2、C2、T2.2熟练掌握常用的角的变换,是提高解题速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常用的角的变换有:2、422、2()()()()、2()()()()、()()、.这些变换技巧需要同学们在平时解题的过程中多多摸索,而探索的方法就是认真观察已知条件中的角与待求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