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成立初期,经历了三年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计划建设,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到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型。 2全面建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3改革开放以来,以1992年党的十四大为分水岭,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
第8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学案含答案Tag内容描述:
1、1.新中国成立初期,经历了三年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计划建设,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经济到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型。2全面建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3改革开放以来,以1992年党的十四大为分水岭,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对外封闭到改革开放的重大转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1.掌握新中。
2、单元检测(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曲阜师大附中期末)下图是民丰造纸厂某一时期的股票,持有人是沙泳源,董事长是张华墀。根据该图判断,沙泳源生活的年代应该是()A.19世纪90年代B.中华民国初年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90年代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公私合营指的是19531956年三大改造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答案C2.(2018湖南永州高一下学期期中)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
3、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习目标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1.重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及其历史意义。(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及其对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2.难点:了解国有企。
4、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2.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重点:掌握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2.难点: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历史性的跨越1邓小平南方谈话(1)背景: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2)内容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胆略: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判断。
5、专题 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题时空线索串联自我校对A三大改造B十一届三中全会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多层次主题发展历程纵览一、曲折探索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时期 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1956年底)1.国民经济恢复奠基1949195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一五”计划建设(1)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2)成果: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3.社。
6、单元检测(四)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三明高一检测)20世纪50年代至1978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稳定,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二十几年价格几乎没变。出现上述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农轻重比例失调 B计划经济体制C人民消费水平低 D人民公社体制答案B解析20世纪50年代至1978年,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以指令性计划的方式配置资源,确定物价,所以全国物价总体稳定,粮食价格二十几年几乎没变,故B正确。2“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原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
7、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习目标概述 20 世纪 50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1.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共八大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理论战果;“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经济建设失误;“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2.难点: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用生产关系变革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政治原理,理解“一化”与“三改”之间的内在关系。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奠定基础(1)人民政府领导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
8、单元学习总结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工业经济体制经历的三次重大转变1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1)原因:照搬苏联模式。缺乏经济建设经验。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3)结果: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加快工业化建设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
9、 时空坐标 主要线索 1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此开始探索出一条适应中 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实践,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 失误。 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从此农村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城市进行国企改革,并逐步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通过市场配置 资源,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