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速度及速度公式的应用【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3知道平均速度的概念及计算【过程与方法】会用实验的方法科学地判断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状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5.3 密度知识的应用Tag内容描述:
1、第二课时 速度及速度公式的应用【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3知道平均速度的概念及计算【过程与方法】会用实验的方法科学地判断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状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知识点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P25,完成以下问题:1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按照运动路线的。
2、3.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教学目标: 1、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光射到镜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反射现象中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知道光的反射的一些应用。 2、通过实验了解有关光的反射现象的几个名词。通过活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验验证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3、得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后,能运用这一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界中的现象,如日食、月食、射击瞄准、小孔成像等。能积极参与探究光的反射的活动,能自己设计实验,进。
3、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能比较两种方式的相同和不同。2、借助实验分析液体的蒸发的三个因素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次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3、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的。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但要吸热。 4、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液体沸腾的图像,并叙述沸腾的特点。 5、理解沸点的概念,能说出一 ATM 下水的沸点,了解低沸点物质在实际中的应用。 6、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的两种方法和现象,确认气体液化时要放热,及液化的应用。。
4、1.2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物理学进行探究的兴趣。2、通过对本课的探究性学习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知道长度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难点:长度的特殊测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 多媒体演示:背景音乐:运动员进行曲。画面:赛道上,运动员在奔跑;车道上汽车在奔驰;。
5、3.4 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学目标:1、知道当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折射现象。知道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词及光的折射规律。 2、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三个活动,发现光的折射现象,总结光的折射规律。3、从对折射现象的好奇,诱发对求知欲望,进而积极参与探究折射现象的实验活动,并在实验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 (1)通过实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 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
6、3.5 奇妙的透镜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2、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领略物理知识就在身边。教学重点、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教具准备:洗衣粉、烧杯 13 组、激光手电 13 组、透镜组 13 组、费灯泡 1 个、课件(用 U 盘携带)、木制三角板(画图用)、彩粉笔。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实验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用过或见过哪些镜子?请举。
7、5.1 物体的质量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学习应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来抽取质量的概念。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观念,培养并发展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产品说明书和上网查阅资料的兴趣,养成他们在多种渠道中,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对质量的概念的理解;2、难点是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教具准备:托盘天平、乒乓球、篮球、硬币、烧杯等。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法,观察实验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
8、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教学目标: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2、了解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3、掌握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4、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筒,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2、难点:使用刻度尺时做到放、看、读、记四正确。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一)复习提问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什么?长度的测量工具是什么?2某刻度尺。
9、第二课时 密度的测量【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实验来掌握测密度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建立密度的概念,加深对密度的认识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3通过了解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服务社会【重点】液体密度的测量【难点】固体密度的测量知识点一 固体密度的测量【合作探究】演示一 测量矿石的密度1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水。
10、第 3 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一课时 密度的计算【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2知道密度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3灵活运用密度公式求解物质的密度【过程与方法】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密度的概念,加深对密度的认识【重点】1密度的理解2密度的应用【难点】建立密度的概念知识点一 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合作探究】演示 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一:。
11、5.2 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目标:1、理解密度概念,会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弄清密度概念的由来,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进而熟悉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学习习惯,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含义。 2、能用密度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分析、判断。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讲解分析。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教师直接提出问题:铁块与木块哪个质量大?引起。
12、第 4 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知识与技能】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利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2在探究活动中,受到科学态度、科学观念的熏陶,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重点】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
13、5.3 密度知识的应用1、密度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m=vA.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小B.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C.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无关答案: D解析:根据密度的定义,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因此答案选择 D。2、一枝粉笔用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与原来的相比(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C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减小答案: A解析:根据密度的定义,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因此只要是同种物质密度不变,因为用了一半。
14、5.3密度知识应用,第五章 我们周围的物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注意:应用公式= 应遵循的原则:对应性,代入数据时,、m和V要一一对应;统一性,在应用公式时,各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kg/m3、m-kg、V-m3,-g/m3、m-g、V-cm3).,例1 一块石碑,长为50 cm,宽为20 cm,高为3 cm,它的密度是2.5103 kg/m3,求它的体积和质量. 解析:石碑的体积V=50 cm20 cm3 cm=3 000 cm3=310-3 m3,由= 知,石碑的质量m=V=2.5103 kg/m3310-3 m3=7.5 kg. 答案:310-3 m37.5 kg,密度表,注意:水的反常膨胀:4 时水的密度最大,温度高于4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
15、5.3 密度知识的应用,大顾店中学 物理备课组,教学目标,1.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 2.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与体积。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会查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密度的大小。 4.通过动手实验,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 5.培养学生用密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通过密度知识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感觉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检测预习 交流展示,a、记忆水和其它常见五种物质的密度,学会推导密度的变形公式,学会运用变形公式。
16、5.3 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目标:1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计算物体的质量和体积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教师用:4 千克的铅球、细铁丝或细铜丝一卷学生用:托盘天平、砝码、量筒、一瓶酒精、一把小铝勺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已知铁的密度为 7.8103 千克米 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2铅的密度为 11.3103 千克米 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表达式是什么?体积 V 的表达式又是什么?二、引入新课运用讨论法,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使同学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