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齐桓晋文之事文言考点梳理齐桓晋文之事文言考点梳理【战国】孟子一、文学常识11、、孟子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2、孟
齐桓晋文之事Tag内容描述: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我的自读必备我的自读必备】 一、走近作者一、走近作者 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孟子孟子 生平生平: :孟子孟子( (约公元前约公元前372372公元前公元前289),289),名轲名轲, ,字子舆。字子舆。 战国中期邹国战国中期邹国( (今山东邹城今山东邹城) )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早年周。
2、 1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考点梳理齐桓晋文之事文言考点梳理 【战国】孟子 一、文学常识 1 1、孟子孟子:孟子(约公元前 372 年公元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是孔 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 君轻” 思想, 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 “道统” 的人物, 元朝追封为 “亚圣” 。 2、孟子孟子: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 公。
3、部编教材高一下册第一单元部编教材高一下册第一单元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掌握文言知识 2、 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3、学习孟子的对话技巧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对话第一阶段 1.对话过程 齐王问霸道孟子引导“王道” 。 2.孟子策略 避开霸道引入正题。 3.本段重点:孟子为何撒谎“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 孟子撒了谎。孔子曾多次与弟子谈论齐桓、晋文。
4、齐桓晋文之事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觳觫(h)(s)褊小(bin)挟太山(xi)莅中国(l) 赴愬(s) 鸡豚(tn)狗彘(zh) 庠序(xin) 孝悌(t)胡龁(h) 放辟(p) 便嬖(pin)(b)忖度(cn)(du)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止)2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说”通“悦”,高兴)3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4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刑”通“型”,典范,用作动词,做榜样)5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同“返”,回到)6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7天下之。
5、齐桓晋文之事作业一、孟子一书今存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苦子尽心,每篇又分为上、下两篇。南宋朱熹将 、 、 、合称为“四书”,同列为以后科举考试必考的篇目。二.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 胡龁( ) 觳( )觫( ) 忖( )度( )2. 舆( )薪 便( )嬖( ) 商贾( )3. 孝悌( ) 褊( )小 莅( )中国4. 。
6、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道:述说,谈论保民而王保:爱护,安抚B.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爱:吝啬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隐:隐瞒,隐藏C.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视力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形:情形,表现形式D.天下之欲疾君者疾:憎恨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敏:聪慧,通达解析隐:痛惜、哀怜。答案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拜访/走过,经过。B项怎么/什么。C项道路/取道,经过。D项称王。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