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难点 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 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一(故事导入):1998年11月29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日本仙台市参观了鲁迅纪念碑(出示图片)。鲁迅的纪念碑为什么建
七上 语文 第二单元教案Tag内容描述:
1、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 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 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一(故事导入):1998年11月29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日本仙台市参观了鲁迅纪念碑(出示图片)。
鲁迅的纪念碑为什么建在仙台呢?藤野先生和鲁迅是什么关系?鲁迅在离开仙台二十年后写了一篇回忆老师的文章藤野先生,(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沿着鲁迅先生的足迹,去重温那一段往事。
导入二(复习导入):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
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
2、o、e 的字母卡片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录音)请听录音:小朋友,你们刚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来到学校读书学习,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面对一个个不认识的字,你们别急,给它们戴上小帽子,你就认识了,这些小帽子就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的作用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还能帮助我们用电脑打字呢!2.过渡:汉语拼音 、o、e 的作用这么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语拼音的第一课。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课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思考:图上画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1.学习 。
(1)看图:小女孩在干什么?(在进行发声练习。
)我们也来试试。
(2)老师出示拼音卡片:,讲解并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3)师:在发 时,嘴巴怎样?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张大嘴巴、。
(4)学生练习用 说一句话。
(5)观察小女孩图,看哪部分与 的形状有关系?识记并书写。
2.出示课件,认识四线格,并指导书写 a。
(1)介绍四线格,引导观察:小朋友们,老师画的这幅图,数数有几条线。
(四条。
)这就是四线三格,指出上格、中格、下格。
我们的拼。
3、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4学法导引 1阅读课文,了解大意,初步感知人物语言、行动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
2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3归纳文中文言词语,特殊句式 4合作交流,解决疑难5学习时数:三学时【资料链接】1、 司马迁(约前 145约前 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其父司马谈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任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迁少年时代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20 岁以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集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创作史记准备的丰富的材料。
元封三年(前 108) ,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公元前 98 年,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迫入狱,受到了宫刑。
他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
2、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 3000 年的历史。
4、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文学作品的兴趣,对项羽这一悲剧英雄从多个角度作出有依据的评说。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点,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讲析法、自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至少 4 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语】在我国古代秦末农民战争中有这样一位领袖人物,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既有他英勇气概的写照,也有英雄末路的哀鸣,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
既然他自诩为“力拔山、气盖世”,那为什么还会落入穷途末路的境地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鸿门宴会告诉你其中的原因。
【作者和史记介绍】司马迁:(约前 145-约前 90)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现陕西韩城)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
司马迁生于龙门,10 岁开始诵读古文,后随父亲至长安学习经史,师事著名学者孔安国学习尚书 ,从董仲舒学习春秋。
20 岁外出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5、分两步出现) 1.介绍蝙蝠(播放有关蝙蝠的多媒体资料)2.简介雷达(播放有关雷达的多媒体资料)3.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弄清楚这个问题。
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1.多媒体播放生字词,检查学生读音情况,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有困难的可查字典。
2.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1)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
本课指眼光尖锐。
(2)反复: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颠过来倒过去。
重复的情况。
找出课文中带有“反复”的句子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在这里, “反复”就是第种解释。
(3)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证明书和证明信。
同样从文中找出带有“证明”的句子。
多媒体出示句子“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
6、长时间,在如何艰难的环境里提取镭的,你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颜色一探究竟吧!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玛丽居里(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先后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2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简陋(lu) 炽热(ch) 猝至(c) 窒息(zh) 吹嘘(x)沸腾(fi) 咽喉(yn) 溶液(y) 触目(ch) 踱步(du)3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炽热】温度高,极热。
炽,(火)旺。
【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吹嘘】夸张地宣扬。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小心翼 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
【交流点拨】本文记叙了居里夫妇在棚屋里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7、 美 , 通 过 诗 中 所 描 写 的 景 色 , 体会 作 者 表 达 的 思 想 感 情 。
2 体 会 诗 中 的 意 境 , 学 习 借 景 抒 情 的 方 法 。
课 前 准 备 :1 布 置 学 生 借 助 注 释 和 插 图 读 课 文 的 预 习 任 务 。
2 教 师 准 备 挂 图 , 以 及 表 现 秋 天 情 调 的 乐 曲 磁 带 , 便 于配 乐 朗 诵 。
教 学 时 间 :3 课 时第 一 课 时教 学 目 标 :1 自 主 学 习 本 课 生 字 , 能 工 整 书 写 。
2 能 正 确 、 流 利 、 有 感 情 地 朗 读 课 文 , 背 诵 课 文 。
3 借 助 注 解 , 了 解 诗 句 的 意 思 , 想 象 诗 中 描 绘 的 景 象 ,领 略 秋 天 美 丽 的 景 色 。
教 学 重 难 点 :1 理 解 诗 句 , 感 受 文 字 美 , 通 过 诗 中 所 描 写 的 景 色 , 体会 作 者 表 达 的 思 想 感 情 。
2 体 会 诗 中 的 意 境 , 学 习 借 景 抒 情 的 方 法 。
课 前 准 备 :1 布 。
8、燕山(yn)泛滥(fn)镐头(go)2.下列词句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澎湃山巅怪诞愿为市鞍马B.崎岖阻抑亘古出郭相扶将C.挚痛哺育机杼但辞爷娘去D.狂澜哽住懊悔木兰当户织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
B.我家阳台上放着白玉兰、玫瑰两盆花卉。
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D.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新中国成立前,爷爷当长工,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的是狗窝猪棚。
B.入夜,扩建后的人民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C.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老师精心设计教案,真可谓煞费苦心。
D.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5.为了使语言连贯,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语句是()(3分)能发问、勤发问的人,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A.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B.头脑会自然日益丰富C.自然会头脑日益丰富。
9、来的成功,我们今 天就一起来叩响友谊的大门,努力寻找一把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
活动一:交流收获,解读“朋友”交流收获。
同学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交友的格言、故事等,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启示。
明确:(1)交友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 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2)交友故事:管宁割席,道不同不以为友。
蔺相如和廉颇刎颈之交。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活动二:聆听故事,辨别朋友1解读“朋 友”内涵。
(1)教师出示“友”字的小篆写法,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个什么字,并解释其内涵。
明确:这是“友”字的小篆写法,它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 ,两手相交表示握手。
握手是为了表示友好,就像生活中的朋友相见,大家都伸出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情。
所以“友”字本义是友好之意。
(2)教师出示甲骨文的“朋”字,让 学生讨论它看起来像什么,并解释其内涵。
明确:“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平等的内涵。
小结:通过对“朋友 ”两字的解读,我们可以将“朋友”的内涵理解为。
10、意 。
懂 得 不 要 心 存 侥 幸 , 不 要 不 劳 而获 , 要 靠 自 己 的 劳 动 去 创 造 美 好 的 生 活 。
教 学 重 点 : 读 好 “因 释 其 耒 而 守 株 ”。
教 学 难 点 : 能 借 助 注 释 , 结 合 插 图 , 疏 通 文 意 。
懂 得 不 要 心 存 侥 幸 ,不 要 不 劳 而 获 , 要 靠 自 己 的 劳 动 去 创 造 美 好 的 生 活 。
教 学 准 备 : 教 师 : 搜 集 图 片 , 制 作 课 件 。
学 生 : 预 习 寓 言 。
教 学 时 数 : 2 课 时教 学 过 程 :第 一 课 时一 、 谈 话 导 入 , 揭 题 解 题1. 同 学 们 , 学 过 寓 言 故 事 吗 , 有 什 么 特 点 ? 下 面 考 考 你 , 根 据 图 片 、能 不 能 猜 出 故 事 名 称 ?【 设 计 意 图 : 从 学 生 已 知 寓 言 故 事 出 发 , 通 过 看 图 片 猜 寓 言 故 事 名 称从 而 激 发 学 生 对 寓 言 故 事 的 兴 趣 , 调 动 课 堂 积 极 性 。
】2 出 示 图 片。
11、揭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的家乡,去看看给作家刘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
板书课题。
2、质疑,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纷纷提问。
生:(1)什么是搭石?(搭石是什么样的?)(2)搭石是做什么用的?(搭石的用途)(3)在什么地方搭石?(4)谁搭石?怎样搭石?师:有这么多问题,我看出来了,咱们班的同学都是些爱提问题的小问号,很聪明,很了不起,不知道这种聪明劲在解决问题方面是不是也这么突出?那好,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 生:读书。
师:这可是个好办法。
二、整体感知全文。
1.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画上,表扬表扬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做上?遇到难题,也可以跟老师交流。
开始吧。
生开始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词语:脱鞋、挽裤、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
学生自由读、个别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3. 学生合作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作者的家乡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用我们学过的四字词语概括地形容一下。
三、个性朗读。
1. 默读课文,哪些句子是你最喜欢的?把它划。
12、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 1 空 气 第 1 课时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知识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
2.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能对物质进行简单分类。
素养目标 1.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
13、第第二二单元单元 遗传与变异遗传与变异 5.5.生物的遗传生物的遗传 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生命世界里遗传现象普遍存在。
生产生活中,人们应用遗传规律科学育种种植养殖。
本 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通过与学生交流 选择颗粒饱满的稻谷。
14、教学过程】一课时1、新课导入大家都知道,有教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不过,每个人对教养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那么,在著名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德米特里利哈乔夫的眼里,怎样才能算是有教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论教养这篇文章,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德米特里利哈乔夫(19061999),是 20 世前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17 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
1938 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
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从 19461953 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 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86 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
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 20 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贸然(mo) 疲惫不堪(kn ) 大发雷霆(tng) 涵养(hn) 恕我直言(sh) 。
15、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的气质。
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一、揭题,感知诗歌内容1.谈话揭题,读通读懂古诗同学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就会想到: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然而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把这首诗读通、读准。
(让学生自由地读 2分钟)2.介绍“七律”,这是一首七言诗。
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
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
就是七律。
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3.出示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图。
毛泽东主席是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一代伟人,他回顾所经历的千山万水,心潮澎湃,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诗篇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4.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投影以及书中的相关资料,再次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说说诗歌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按照下面的格式说一。
16、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 (1)地图的基本要素?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2、导入 同学们已经对地图的基本要素有了了解,实际上地球表面不是平的,而是高低起伏的。
例如有高山、平原、海洋等等,这些地形是如何在地图上表示一目了然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今天来学习地图的第二部分地形图的判读。
二、出示导学提纲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完成助学“学习过程”相关题目三、展示学习成果 小组互助提升1、提出问题(1)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 (2)乙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 (3)甲地比乙地高多少米?2、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 3、小结不同点 相同点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垂直距离4、学会了海拔和相对高度如何量算,五种基本地形就能准确地区分了。
5、五种地形的比较: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海拔200米500 米500米500米不定相对高度 较小 小 较大 大 异同 地面起伏小 地面崎岖不平 6、实际中的各种地形用海拔和相对高度能准确描述,有没有比这更形象更直观的图形呢?那就是等高线地形。
17、 第二单元综合训练第二单元综合训练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 1下面语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 的脸上。
18、理距离。
第 1 课时 咏雪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文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讨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学习摹景状物的写法。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雪花是严寒的冬天里仁慈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 ,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分类积累,疏通文义1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明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 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重点字词解释: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讲论文义(讲解讨论文 章的义理)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未若(不如,不及)(2)重点句子翻译: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 乘风漫天飞舞。
3学生用现代。
19、过?(没有的同学 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一份甜美的回忆)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
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问你躲哪儿去了。
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
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时,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装满了幸福。
现在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们的心里。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指导老师配乐朗读诗歌,引导学生回答:1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这些场景表达了什么主题?明确:感觉十分温馨、幸福。
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妈妈宠爱着孩子。
2要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感,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明确: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3学习散文诗一定要诵读,请揣摩下列语句应读出人物怎样的语气、感情。
明确: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你。
20、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
有这样一位母亲,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精心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他重新点燃生活的信心。
可就在北海的菊花烂漫开放的时候,母亲却带着无限的牵挂永远地离开了,而这个特别的秋天,也成了儿子永生的怀念。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内容1播放课文录音,师生静心聆听。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明确: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瘫痪的儿子,直至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真挚无私的爱。
3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课文写了四件事: “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
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母亲的临终嘱托。
目标导学二:探究人物形象1文中的“我”双腿瘫痪后,脾气怎样?体现在哪里?明确:脾气暴怒无常。
表现为: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可活什么劲儿!”2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