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国是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诗人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本单元所选的诗歌有叙事诗也有抒情诗有民歌也有文人创作的诗歌有鸿篇巨制也有短章珍品。其中诗经与“楚辞”是中国古典诗经两首一、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2.学习诗中的融情于景、比兴及重章叠唱的手法并体味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诗经关雎Tag内容描述:
1、课件PPT,12 诗经二首,第一课时,课件PPT,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把握诗歌的内容,学习诗经赋比兴的创作手法。 2.感受古诗优美的节奏和艺术魅力。,课时目标,课件PPT,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追求,而蒹葭就是和”梦中情人”的一场马拉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中的这两首诗,欣赏欣赏古人的爱情戏,听听古人的爱情独白吧。,情境导入,课件PPT,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
2、课件PPT,12诗经二首 第二课时,蒹葭,课件PPT,选自十五国风的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蒹葭的意思是 ,生于水边。,秦风,“荻苇、芦苇”,文题解说,课件PPT,字词清单,蒹葭(jin ji ) 溯洄(s hu) 晞 (x ) 湄(mi) 跻(j),课件PPT,蒹葭苍苍 , 白露为霜 。 所谓伊人 , 在水一方 。 溯洄从之 , 道阻且长 。 溯游从之 , 宛在水中央 。,蒹葭: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从:追寻 阻:艰险 溯 游:顺流而下 宛。
3、第4课诗经四首一、基础知识检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愆:错过,延误B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渐:逐步C脩我矛戟,与子偕作 偕:一起D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将:送,献答案B解析渐:浸湿。2下列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B脩我戈矛,与子同仇 脩:通“修”C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县:通“悬”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通“返”答案D解析反:反复,变心。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B解析B项均为代词,他。A项介词,把/连词,用来。
4、第4课诗经四首一、基础知识检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愆:错过,延误B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渐:逐步C脩我矛戟,与子偕作 偕:一起D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将:送,献2下列加点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B脩我戈矛,与子同仇 脩:通“修”C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县:通“悬”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通“返”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打败了敌人。
5、第4课诗经四首学习目标1.积累本文重要的基础知识,诵记诗经中的名句。2.以四首诗为载体,了解作品所反映的人民的生活状态,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与社会形态特征。3.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学习比兴的艺术手法。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氓之蚩蚩()(2)匪我愆期()(3)载笑载言() (4)乘彼垝垣()(5)于嗟鸠兮() (6)无食桑葚()(7)不可说也() (8)自我徂尔()(9)淇水汤汤() (10)渐车帷裳()(11)夙兴夜寐() (12)隰则有泮()(13)河之干兮() (14)不稼不穑()(15)县貆兮() (16)三百囷兮()(17)不素飧兮() (18)人之好我()(19)视民不恌() (20)和乐且湛(。
6、诗经两首一、语言建构与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静女其娈(美好)贻我彤管(遗留)靡有朝矣(没有,不)B.以我贿迁(贿赂) 洵美且异(的确,确实)女也不爽(差错)C.自牧归荑(通“馈”,赠送) 信誓旦旦(诚恳的样子)体无咎言(不吉利)D.言既遂矣(话语) 彤管有炜(鲜明有光的样子)言笑晏晏(欢乐、和悦的样子)答案C解析A项“贻”是“赠送”之意。B项“贿”应解释为“财物”,此处指嫁妆。D项“言”是语助词,在句中没有实在意义。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B.C. D.答案B解析A项“无”,不要/没有;B项“言。
7、第14课诗经两首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自牧归荑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C隰则有泮 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答案D解析A项“归”通“馈”。B项“于”通“吁”。C项“泮”通“畔”。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D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答案D解析A项古义:卦象,即占卦的结果。今义:身体,有时指身体的一部分。B项古义:以(之)为,把当作。今义:认为。C项古义:欢乐。今义:酒席,宴会。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
8、第14课诗经两首学习目标1.识记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背诵课文及诗经中的名句。2.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3.品味诗歌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姝()(2)俟()(3)城隅() (4)踟蹰()(5)娈() (6)说怿()(7)归荑() (8)氓()(9)蚩蚩() (10)愆期()(11)将子无怒() (12)垝垣()(13)卜筮() (14)桑葚()(15)汤汤() (16)咥()(17)隰()答案(1)sh(2)s(3)y(4)ch ch(5)lun(6)yu y(7)ku t(8)mn(9)ch(10)qin(11)qin(12)u yun(13)sh(1。
9、14诗经两首一、读准字音姝()俟()城隅()踟蹰()() 娈() 彤管()炜() 荑() 洵()垝垣()()涟涟() 桑葚()愆期()答案shsychchluntnwitxnguyunlinshnqin二、辨识通假(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2)说怿女美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8)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9)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答案(1)爱,。
10、第14课 诗经两首,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它是诗,记载了先民的喜怒哀乐;它是歌,唱出了古老的爱情悲欢;它是画,描绘了早期文明的真实图景。穿越三千年的时空隧道,它流淌到了我们身边。此刻,就让我们沿着诗经的河流,去采撷那风雅颂的芬芳吧。,诗经两首,离骚(节选),披发抚剑,你独立在夕阳残照里;仰天长啸,你苦吟于凄风苦雨的湘水边。声声啼血,你哀叹的是危难的祖国;字字流泪,你悲吟的是受难的苍生!汨罗江水,能够夺走你的生命;滚滚浊流,熄灭不了你生命的火焰。捧读离骚,透过遥远的时空,我们看到一座顶天立地的精神丰碑这就是。
11、,诗经四首,语文版 第四册,学习重点,1记:积累本文重要的基础知识,诵记诗经中的名句。 2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与社会形态特征。 3写:运用重章叠唱的写法,续写话题。 4练:理清诗歌结构并概括所写内容。,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诗。
12、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 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这些伟大诗人,几乎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 秀诗句在今天仍脍炙人口。追本溯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这些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诗句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秋风,不知从何悄悄袭来,让洞庭生 波,让木叶飘零,让山河变色,让我们心 底生凉。每每读到屈子的这两句诗,我的 眼前会倏然浮现一幅画面:一位满面忧。
13、12 诗经 二 首R 八年级语文下册1.诵读诗文,把握好语气语调,读出韵律和节奏。2.了解 诗经 重章叠句 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 3.把握两首诗的 情韵 ,理解诗人对了理想对象的执着追求和强烈思念。学习目标新课导入走近作品 诗经 是我国 最早的诗歌总集 ,被 儒 家奉为经典,相传为孔子所编订。原本只称 诗 ,后世才称为 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 “ 风 ”“ 雅 ”“ 颂 ” 三个部分。体制风 (十五国风)雅 (大雅、小雅)颂 (周颂、鲁颂、商颂)风土之音朝廷之音宗庙之音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14、诗经二首,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在先秦古籍中,被称 为诗或诗三百。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作品简介:,诗经的“六义” 1.三大基本内容:“风”:“雅”:“颂”: 2.三大表现手法:“赋”:“比”:“兴”:,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是西周王畿地区的雅乐,又分为“大雅”和“小雅”。 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以彼物比此物也”。“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160,105,40,。
15、12 诗经二首第 1 课时 关 雎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3了解诗中运用的赋、比、兴和反复等写作手法。一、导入新课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据说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也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来学习位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诗经,体验诗歌之美1了解诗经。诗经是我国最。
16、 诗经二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二、能力目标诵读本课两首诗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静女和采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一、诵读两首诗歌二、了解静女和采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静女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二、能力目标诵读静女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静女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一、诵读静女二、了解静女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
17、诗经两首一、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2.学习诗中的融情于景、比兴及重章叠唱的手法并体味其产生的艺术效果。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分析氓诗中的女主人公形象。2.探究氓诗中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3.揣摩采薇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体会征人久戍思归到归时痛定思痛的情感经历。三、书目推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作为最古老的中国文学源头,它是一部越读越觉美妙的经典。为什么斑驳的岁月未使它绽放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它包含的丰富信息在传递中蒙受损失?请同学们去读读作家安意如的思无。
18、第二单元,我国是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诗人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本单元所选的诗歌,有叙事诗,也有抒情诗;有民歌,也有文人创作的诗歌;有鸿篇巨制,也有短章珍品。其中,诗经与“楚辞”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重要源头,以汉乐府为代表的五言诗的产生与发展,又为唐代五言格律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从诗歌的表现手法来看,诗经开启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创造了“赋、比、兴”的抒情手法,哺育了一代代诗人;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则开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借“香草”“美人”比喻高洁品德,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