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一、选择题1.这是根据()A.乘法交换率B.乘法结合率期末检测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分数:一、填一填。(11分)1.零下6通常记作()低于海平面150米通常记作()米如果向北走30米记作+30米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导入新课探究新知课堂练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Tag内容描述:
1、六年级数学(上)课堂导学案年 级 六 学科 数学 课型 讲授课 授课教师设计时间 2019.7.15-2019.8.15 总课时 1 授课时间学习内容 圆的认识(一)学习目标1、给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 ,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学习重点 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学习难点 圆的特征的认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学习准备 课件 教学圆规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导学过程温故互查: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
2、思考与调整:一年级数学学科教案第 1 单元 课题:数一数 第 1 教时 总第 1 个教案执教者: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2、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3、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课前准备:教学挂图、学具。教学程序:一、情境导入1、 讲述 :小朋友们,暑假里爸。
3、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 1m3、 1dm3、1cm3 以及 1L、1mL 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5、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和体验,增强学习数。
4、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入新课,探究新知,课堂练习,课后总结,拓展提升,情境设置,圆的周长(1),情境设置,导入新课,4,探究新知,5,观察各圆中的涂色部分,说说它们的共同特点。,探究新知,探究新知,探究新知,实际上,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作圆周率,用字母(pi)表示。 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653 ,探究新知,探究新知,第一关,课堂练习,第二关,课堂练习,拓展提升,(1)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作圆周率,用字母(pi)表示。 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
5、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入新课,探究新知,课堂练习,课后总结,拓展提升,情境设置,圆的面积(1),情境设置,导入新课,7,右图是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出的一个圆,你能用数方格(每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的方法算出圆的面积吗?,探究新知,探究新知,先填一填,再计算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探究新知,用相同的方法计算下面两个圆的面积,并把结果填入上表。,探究新知,探究新知,8,把第117页上半部分的圆剪下来,按16等份剪开,再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么图形。,探究新知,如果把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拼成的图形会有什么变化?,探。
6、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导入新课,探究新知,课堂练习,课后总结,拓展提升,情境设置,情境设置,导入新课,1,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的摆法,并与同学交流。,探究新知,4312,4和3都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根据6212,你能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吗?根据12112呢?,4312,6212,12112,探究新知,探究新知,1 2 3 4 6 9 12 18 36,3 4 6 。
7、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式折线统计图,导入新课,探究新知,课堂练习,课后总结,拓展提升,情境设置,情境设置,导入新课,2,李小洁用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做了一次对比实验,以了解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下面是实验中获得的数据。,探究新知,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接着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探究新知,(1)实验开始后第60分钟,两个杯中的水温相差多少摄氏度?第120分钟呢?,实验开始后的第60分钟,两个杯中的水温相差26,第120分钟相差27。,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探究新知,(2)不锈钢保温杯中的水温下降到70大约经过多少分钟。
8、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式折线统计图,导入新课,探究新知,课堂练习,课后总结,拓展提升,情境设置,情境设置,导入新课,1,张小楠把自己612岁每年生日测得的身高数据制成了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探究新知,探究新知,(1)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小楠的身高是怎样变化的?从6岁到12岁,她一共长高了多少厘米?,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小楠的身高逐年增高,从6岁到12岁,他一共长高28厘米。,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探究新知,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2)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上看出哪一年张小楠的身高增长得最快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10岁那年身高增长。
9、1.1 扇形统计图1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2下图是某学校教师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统计图。(1)喜欢走进科学的老师占全体老师人数的( )%。(2)喜欢( )节目和( )节目的人数差不多。(3)喜欢( )节目的人数最少。如果该学校有150名老师,那么喜欢新闻联播的老师有( )人。3下图是聪聪家十月份生活支出情况统计图。(1)这是( )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至少写出三条。
10、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单元负数【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 和负数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教学指导】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11、期中检测卷(二)一、填一填。(20 分)1.在 3、-10、+7、0、-8、1.2 中,正数有( ), 负数有( ),其中(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南京某饭店有 37 层高,地面以下有 2 层,地面以上第 7 层记作+7 层,地面以下第 2 层记作( )层。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 14 厘米,高是 8 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4.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为 30 厘米、40 厘米、 50 厘米, 它斜边上的高是( )。5. 0.4 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6. 2015 年“ 十一 ”黄金周期间 ,某市共接待游客 1236000 人次。
12、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素数与合数,导入新课,探究新知,课堂练习,课后总结,拓展提升,情境设置,情境设置,导入新课,在这些数中,只有两个因数的有( ),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有( )。,1,2,1,3,1,5,1,2,3,6,1,2,4,8,1,3,9,2,3,5,6,8,9,探究新知,2、3、5这几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像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6、8、9这几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像这样的数叫作合数。,探究新知,想一想,1的因数有几个?1是质数吗?是合数吗?,探究新知,探究新知,第一关,找出4、7和10的所有因数,再写出它们分别是质数还。
13、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等式与方程,导入新课,探究新知,课堂练习,课后总结,拓展提升,情境设置,情境设置,50( )80 60( )30,口答:,情境设置,(1)一支圆珠笔1.5元,10支圆珠笔多少元?(2)2.5的4倍与60的和是多少?,列式计算:,导入新课,1,50+50 100,探究新知,2,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大小关系。,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探究新知,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例1中的等式是方程吗?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探究新知,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方程和等式是什么关系?,。
14、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导入新课,探究新知,课堂练习,课后总结,拓展提升,情境设置,情境设置,导入新课,11,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右边的两个正方形。,边长6厘米,边长8厘米,3厘米,2厘米,探究新知,632 623,832 2 824,探究新知,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与同学交流。,探究新知,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探究新知,12,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是几?,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54, 9的倍数:9,18,27,。
15、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导入新课,探究新知,课堂练习,课后总结,拓展提升,情境设置,情境设置,7,在515、2847中,哪些数是5的因数?哪些数是28的因数?在这些因数中,哪几个数是质数?,探究新知,探究新知,8,把30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15,3 5,2 3 5,探究新知,探究新知,第一关,把6和14分解质因数。,6( )( ) 14( )( ),课堂练习,2 3,2 7,第二关,(1)3557,5和7都是35的因数吗?都是35的质因数吗?为什么?,(2)2739,3和97都是27的因数吗?。
16、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3(1)把左起3朵圈起来。(2)从右数起,第2朵用框起来。(3)把最中间的圈起来。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1)7后面连续的三个数分别是()、()、()。(2)比5小的数有()。(3)比4大,比9小的数有()。(4)和8相邻的数是()和()。(5)4和9,()更接近7。5比一比。(1)在最重的下面画“”,最轻的下面画“”。(2)最长的画“”,最短的画“”。(3)在最甜的下面画“”,最淡的下面画“”。(4块糖完全相同)6(1)在5、6、2、10、7、3、0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最接近8的数是(),比5大的数有()个。(2)把这些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7、第一单元 圆课题 :圆的认识(一) 第 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圆的特征。(2)会用圆规等工具画圆。2、过程与方法:在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探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事特的合理性。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教学难点: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准备:圆的模型、圆规、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引入课1、“观察与思考一”:出示实物图 P2。2、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它们都是圆形。3、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一。
18、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导入新课,探究新知,课堂练习,课后总结,拓展提升,情境设置,情境设置,导入新课,9,用边长6厘米或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铺右边的长方形。,18厘米,12厘米,探究新知,18厘米,12厘米,18厘米,12厘米,1262 1863,1243 18442,探究新知,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与同学交流。,探究新知,1、2、3和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探究新知,10,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其中最大的是几?,8的因数:1,2,4,8。 12的因数:1,2,3,4,6,12。 8和12的。
19、期末检测卷(二)时间:90 分钟 满分: 100分 分数: 一、填一填。(11 分)1. 零下 6通常记作( ),低于海平面 150米通常记作( )米; 如果向北走 30米记作+30米,那么-120 米表示向( ) 走 120米。2. 7个一和 9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10.70 里面有 1个十和( ) 个十分之一。3. 在计算 10.50.75时,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要向( )移动( )位, 商是( )。4. 一个三位小数取近似值后为 3.90,这个小数最大是 ( ), 最小是( )。5. 根据 0.851.12=0.952,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积。8.51.12=( ) 8511.2=( )0.85112=( ) 85112=( )6. 小明买了 x支铅笔,每支 0.5元,。
20、第五单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一、选择题 1. 这是根据( ) A. 乘法交换率 B. 乘法结合率 C. 乘法分配率2.把 2 吨货物平均分成 9 份,其中 4 份的重量是( ) A. 吨 B. 吨 C. 吨3.3 3 =( ) A. 1 B. 0 C. D. 94. (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