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3 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自主预探新知】【自主预探新知】 【新知初探】习习 一、凸透镜成像的几个概念 1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作_,用字母_表示。 2像距: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到光心的距离叫作_,用字母_表示。 3焦距:_到凸透镜_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_表示。 二、探究凸透镜成
小孔成像Tag内容描述:
1、1 第 3 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自主预探新知】【自主预探新知】 【新知初探】习习 一、凸透镜成像的几个概念 1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作_,用字母_表示。
2像距: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到光心的距离叫作_,用字母_表示。
3焦距:_到凸透镜_的距离叫焦距,用字母_表示。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猜想: 从。
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2、找像,固定蜡烛,改变凸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将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由靠近透镜处向远处慢慢移动,看到光屏上成像后,再将光屏前后微调,直至在光屏上显示十分清晰的像。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习活动卡P37固定发光物的位置,在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找到像的位置。
记录下物距和像距及像的放大缩小、倒立正立情况按照学习活动卡P37上的表格改变物距,重复上述实验,将数据填入表格进行分析比较。
,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问题,1.如何区分虚像和实像? (1)光屏是否能接收到像 (2)成像原理上(有无实际光线会聚) 2.物距与像距是否一一对应? 像距由物距决定,一一对应。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照相机结构,幻灯机,投影仪,小结,一、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1.倒立缩小的实像2.倒立等大的实像3.倒立放大的实像 二、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应用1.照相机2.幻灯机,。
3、凸透镜又叫 。
,会聚,会聚透镜,凸透镜的焦距,O,F,F,f,f,2、两边的焦距相等。
,1、从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 f )。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成为发散 光线,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一点,该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F)。
,F,F,1、凹透镜对光线起_作用,因此凹透镜又叫_。
,发散,发散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成为发散 光线,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一点,该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F)。
,F,F,1、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F,F,F,F,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
,三条特殊光线,在图中的方框内分别填入合适的透镜,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
4、第四章 光现象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有趣的倒影 课堂导入 我们都听过“猴子捞月”的 故事,天上的月亮是真的掉 到井里了吗?井里的月亮实 际上是什么呢? 课堂导入 1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 释简单的现象。
(重点) 2会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难点) 3了解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课堂活动 表面平滑且能够反光的镜子平面镜。
1.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
5、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块用冰磨制成的光学器件相当于下面的()A平面镜 B凸透镜 C凹透镜 D近视眼眼睛片【答案】 B【例2】 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对于折射光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C一定是发散光束 D折射光束比原来光束会聚【答案】 D【例3】 夏天,小明的爸爸经常开车带他出外旅游小明发现爸爸喜欢在烈日下洗车,并认为这样洗车后车身上的水干得快小明却告诉爸爸这样洗车不好,原因是水滴能形成 镜,对光起 作用,使车漆最上部温度升高,久之,车漆会失去光泽,并且造成色泽不均匀【答案】 凸透;会聚【例4】 作出光线经过透镜前后的光线【答案】 故作图如下:【例5】 图中空格处填上合适的透镜【答案】 如下图所示:模块二: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思路导航1、 成倒立缩小实像:物距&。
6、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则此时的物距应大于焦距(uf) ;若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若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此时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由此可知,光屏上的像可能是放大的,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等大的,故 D 正确。
2 (2019 武昌区一模) 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对光学实验很感兴趣,他们用如图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 20cm 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能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接下来他们想改用焦距为 10cm 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又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此问题以及实验有关问题的讨论,不正确的是( )A应该将光屏向右移动,得到了清晰的放大实像B应该将光屏向左移动,得到了仍是清晰的缩小实像C实验中所用的透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D实验中所用的光屏最好是白色,所用的蜡烛换成带有“F”形的 LED 灯会更好【答案】A。
【解析】解:AB、由“先用焦距为 20cm 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知,此时 u2f ;当改用焦距为。
7、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30cm 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清晰可得 A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3 (12 镇江)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 A、 B、 C 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蜡烛处于 AB 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蜡烛处于 BC 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将蜡烛从 C 移动到 B 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D将蜡烛从 B 移动到 A 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4 (12 宜昌)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15cm,若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 l0cm 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 D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无像5 (12 恩施州)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
8、其对应的虚像点,虚像用虚线。
,平面镜成像原理,s,s,虚像用虚线,s,1水里的“月亮”是真实的吗?它是怎么形成的?2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是3 .8108m,井水水深5m,则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多少?,平面镜的应用之一平面镜能成像,平面镜的应用之二平面镜能改变光路,凹面镜应用:,点燃奥运圣火装置,手电筒的反光罩,凸面镜应用:,拐弯处的反光镜,可以扩大视野,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从A点发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固定光屏PQ上形成一个光斑,光斑的位置随水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当水面在CD时,屏上的光斑移到了B点。
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1、平面镜成像特点,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1)成像 (2)改变光路,。
9、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二、平面镜成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_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_,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_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光的反射;其应用:成像和改变光路。
三、凸面镜和凹面镜(1)凸面镜能使平行光_,从而扩大_。
(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或盘山公路的拐弯处的反光镜)(2)凹面镜能使平行光_于一点。
(手电筒的反光碗、太阳灶)虚 镜面 右手 大小不变会聚 像 虚发散 视野 会聚一、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过程: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用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学&科网注意,玻璃板要与水平面垂直,否则找不到像。
成像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10、1 第第 3 节节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 【自主预习探新知】【自主预习探新知】 【新知初探】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等大: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
2等距: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
3垂直: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
4对称: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
二、虚像 1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如图所示,光源 S 发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_。
11、1探究问题:,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实验方案:,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F,F,2F,2F,物距u,像距 V,焦距f、物距u、像距v,预备知识:,S2=50.0cm,S1=33.0cm,S3=74.3cm,u=?,v =?,S2S1=17.0cm,S3-S2=24.3cm,提出猜想,凸透镜成像可能与_ _有关,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光屏,实验器材,如何保证蜡烛的像始终能成在光屏上?,调节蜡烛、透镜、光屏的 中心,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模拟实验:拖动蜡烛试一试,u2f,U=2f,fu2f,uf,uf,V=f,fv2f,v2f,v2f,不成像、得到一束平行光,一束平行光,测凸透镜焦距,倒立,倒立,倒立,实像,缩小,实像,实像点,等大,放大,实像,正立,放大,虚像,照相机、 眼睛,投影仪、 幻灯片,放大镜,测凸透镜焦距,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利用通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u=2f 。
12、近像近、像变小.实像和虚像:实像:光屏能承接到所成的像,且物与像在异侧.虚像:光屏不能承接到所成的像,且物与像在同侧.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缩小;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像放大。
典型例题 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是 40cm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答案】 B 解析 A、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汇聚于点 F,点 F 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 40cm-30cm=10cm,故本选项错误;B、图乙中,物距 u=12cm,像距 v=23cm,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本选项正确;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 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本选项错误;D、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
13、5.3 讲 课 人 : 小 X X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透 镜 及 其 应 用 第 五 章 八 年 级 上 册 物 理 教 育 教 学 课 件 一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距u和像距v 1物距u: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2。
14、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 D.一定是发散光束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他们的光学性质都是由于光线透过时,在两侧表面发生了两次折射形成的 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凹透镜的光线一定是发散开的4、某同学经过对凸透镜的实验探究,写出了如下一些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 B、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既有放大的,又有缩小的5、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旁的桌面上,发现桌面有个光斑比桌面上太阳直接照到的地方还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C、缸中的水对光线有折射作用 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
15、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是 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 20cm 处移到40cm 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因此凸透镜成实像,由于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像变小 综上分析可得,选项 B 正确故选 B【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远,像也越大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缩小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答案】D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解:由题意知,烛焰在屏上成一缩小实像,所以此时蜡烛在凸透镜的 2f之外,即 u2f。
16、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 )A.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B.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C.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D.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解析】选C。
本题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答问题。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当用右手握笔时,在平面镜中看到的是用左手握笔;当握笔的手向右移动时,在平面镜中看到的就是这只手向左移动。
3. 如图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B.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C.若把光屏放在B位置,蜡烛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D.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解析】选C。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原理和实验方案。
实验中选用两根相同的蜡烛A和B,目的是比较物、像大小关系;在实验中必须将玻璃板竖直摆放,才能确保蜡烛与像完全重合,才能使实验达到效果;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光屏放在虚像的位置上,光屏上不会承接到平面镜成的像,C选项的说法错误。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烛焰是成像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成像不太清晰,故该实验在较暗的。
17、远处的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为_cm。
4凸透镜成实像时,放大与缩小的分界点是物体在_处;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是物体在_处。
5一个物体放在焦距为 8 cm 的凸透镜前,移动物体与光屏,在屏上得到同样大小的清晰实像时,光屏与物体之间的距离为( )A8 cm B16cm C24cm D32cm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用一张不透明的纸把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遮掉,对光屏上所成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像也只剩下一半 B根本得不到清晰的像C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变暗些 D仍能成像,只是像上有暗斑7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 15cm 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 35cm 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8电影放映机的光学原理与投影仪的光学原理相同。
在农村的一次放映中,当银幕上出现清晰图像时,发现银幕太小。
18、滴一个水珠,观察小水珠下面的字。
揭秘“小水珠”并进行设问:问题:你玩过凸透镜吗?能介绍一下你以前是怎么玩的吗?还有别的玩法吗?情景二:演示:用投影仪把细小的灯丝投影在天花板(墙壁)上。
让学生观察灯丝的像与灯丝相比怎样?演示:灯丝开口向下,在像上开口怎样?演示:灯丝开口向上,在像上开口又怎样?成什么样的像?问题:如何区别像的正立、倒立?什么情况像明亮、清晰?问题:怎样区别实像和虚像?像与原物相比有什么特点?问题:像的放大、缩小是什么意思?点评: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无法用光屏承接。
像的正立、倒立是指像的上下位置,与物体的上下位置比较是否颠倒。
“放大”“缩小”指像与物比较的结果。
“变大”“变小”指像本身的变化情况。
问题:什么是物距、像距?点评:灯丝到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
问题引导:使用凸透镜产生这么多的现象,所成的像有哪些特点?成像的条件是什么呢?能猜想一下吗? 凸透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我们这节课就用实验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设计意图:贴。
19、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2、设计实验,实验器材: 1准备多样器材,让学生选择完成实验:平面玻璃、两个形状相同的蜡烛、方格纸、刻度尺等。
,(1)如何选用器材? (2)如何确定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3)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4)如何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并记下其位置。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看到在玻璃板后有一个像。
再在玻璃板后放一支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移动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正视这支蜡烛B好像在点燃着一样,即B与A重合,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3.改变点燃蜡烛到镜面的距离,重做几次试验。
,实验操作步骤,模拟实验验证结论,“像与物大小相等”,O,O,像距,物距,“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并且左右相反”,4、实验表格,5.实验分析,量出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都相等。
,第一支蜡烛成像和替代的蜡烛是等大的,连接每次实验中两支蜡烛的位置,连线与镜面是垂直的。
,像与物左右相反。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
20、片、凹镜、凸镜、激光演示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火柴、夹子两个、8 K白纸一张、图钉、透明胶条、小平面镜.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向学生示范并说明探究活动的目的和做法.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做法:边示范边讲解.像下图那样,将一张8开的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