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第五章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章末复习课章末复习课 网络构建 核心归纳 1.对于导数的定义,必须明确定义中包含的基本内容和x0 的方式,导数是函数的增量 y 与自变量的增量 x 的比的极限,即 x0 时,yx趋于,第2课时直线的斜率、倾斜角的综合应用(习题课) 一、选择题
习题课 导数的应用 学案含答案Tag内容描述:
1、第五章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第五章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章末复习课章末复习课 网络构建 核心归纳 1.对于导数的定义,必须明确定义中包含的基本内容和x0 的方式,导数是函数的增量 y 与自变量的增量 x 的比的极限,即 x0 时,yx趋于。
2、第2课时直线的斜率、倾斜角的综合应用(习题课)一、选择题1.若某直线的斜率k(,则该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A. B.C. D.答案C解析直线的斜率k(,故当k0,时,倾斜角;当k(,0)时,倾斜角.2.经过两点A(2,1),B(1,m2)的直线l的倾斜角为锐角,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A.m1C.11或m0,得1m1.3.直线l过原点(0,0),且不过第三象限,那么l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A. B.C.0 D.答案C4.已知点A(1,3),B(2,1).若过点P(2,1)的直线l与线段AB相交,则直线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是()A.k B.k2C.k或k2 D.2k答案D解析由已知直线l恒过定点P(2,1),。
3、第2课时习题课对数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的应用基础过关1若f(x)mlog2x为对数函数,则()Am1 Bm2 CmR Dm1解析只有形如ylogax(a0且a1)的函数,才是对数函数答案A2若对数函数过点(4,2),则其解析式为()Ayx By2x Cylog4x Dylog2x解析设解析式为ylogax(a0且a1),因为点(4,2)在对数函数图像上,故2loga4,即a2.答案D3函数f(x)loga(2x)的定义域为()A(0,) B(2,)C(,2) D(,0)解析由题意2x0,即x2,故定义域为(,2)答案C4已知函数f(x)ln(x)1,f(a)4,则f(a)_解析设g(x)f(x)1ln(x),则g(x)为奇函数由f(a)4,知g(a)f(a)13.g(a)3,则。
4、习题课集合运算的综合应用基础过关1.若集合Ax|23,则AB()A.x|2x1 B.x|2x3C.x|1x1 D.x|1x3解析Ax|23,ABx|20,则()A.AB B.ABC.AB D.ABR解析由32x0得x,所以ABx|x2,ABx|x2,故选A.答案A3.全集UR,Ax|5x1,Bx|x2,则(U A)B_.解析U Ax|x5,或x1,(U A)B,如图:(U A)Bx|x5,或1x2.答案x|x5,或1x24.已知集合M。
5、习题课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1.重力为G的体操运动员在进行自由体操比赛时,有如图1所示的比赛动作,当运动员竖直倒立保持静止状态时,两手臂对称支撑,夹角为,则()图1A.当60时,运动员单手对地面的正压力大小为B.当120时,运动员单手对地面的正压力大小为GC.当不同时,运动员受到的合力不同D.当不同时,运动员与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相等解析对人受力分析可知,地面对手臂的支持力F1、F2方向竖直向上,两个力的合力与人的重力平衡,有F1F2与无关,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运动员单手对地面的正压力为,与无关,所以选项A正确,B错误;当不。
6、习题课直线与方程一、选择题1.和直线3x4y50关于x轴对称的直线方程为()A.3x4y50 B.3x4y50C.3x4y50 D.3x4y50答案A解析设所求直线上任意一点(x,y),则此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因为点(x,y)在直线3x4y50上,所以3x4y50即为所求直线.2.已知A(2,4)关于直线xy10对称的点为B,则B满足的直线方程为()A.xy0 B.xy20C.xy50 D.xy0答案D解析设B(a,b),A(2,4)关于直线xy10的对称点为B,解得即B(3,3),分别代入各选项,只有D符合.3.直线2xy30关于直线xy20对称的直线方程是()A.x2y30 B.x2y30C.x2y10 D.x2y10答案A解析因为直线xy20的斜率为1,。
7、习题课简单的线性规划学习目标1.加深对二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几何意义的了解.2.能熟练地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3.准确利用线性规划知识求解目标函数的最值.4.会求一些简单的非线性函数的最值.预习导引1.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对于任意的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或0时,(1)AxByC0表示直线AxByC0上方的区域;(2)AxByC0表示直线AxByC0下方的区域.2.用图解法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1)确定线性约束条件;(2)确定线性目标函数;(3)画出可行域;(4)利用线性目标函数(直线)求出最优解.3.线性规划在实际问题中的题型主要掌握两种类型:一。
8、第2课时平面的基本性质应用(习题课)学习目标掌握有关平面的三个公理及三个推论及其应用一、点共线问题例1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设线段A1C与平面ABC1D1交于点Q,求证:B,Q,D1三点共线证明如图,连结A1B,CD1,显然B平面A1BCD1,D1平面A1BCD1,BD1平面A1BCD1.同理BD1平面ABC1D1.平面ABC1D1平面A1BCD1BD1.A1C平面ABC1D1Q,Q平面ABC1D1.又A1C平面A1BCD1,Q平面A1BCD1.Q在平面A1BCD1与ABC1D1的交线上,即QBD1,B,Q,D1三点共线反思感悟证明多点共线通常利用公理2,即两相交平面交线的唯一性,通过证明点分别在两个平面内,证明点在。
9、第2课时直线的斜率、倾斜角的综合应用(习题课)学习目标1.涉及直线与线段有交点问题求解斜率的范围问题.2.斜率的几何意义的理解及应用.一、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例1已知坐标平面内两点M(m3,2m5),N(m2,1).(1)当m为何值时,直线MN的倾斜角为锐角?(2)当m为何值时,直线MN的倾斜角为钝角?(3)直线MN的倾斜角可能为直角吗?解(1)若倾斜角为锐角,则斜率大于0,即k0,解得m2.即当m2时,直线MN的倾斜角为锐角.(2)若倾斜角为钝角,则斜率小于0,即k0,解得m2.即当m2时,直线MN的倾斜角为钝角.(3)当直线MN垂直于x轴时,直线的倾斜角为直角,此时m3m2。
10、习题课圆的方程的应用学习目标1.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求解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中的应用.2.掌握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实际应用.3.了解圆系的方程.知识点一与圆有关的最值问题1.与圆上的点(x,y)有关的最值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1)形如u形式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过点(x,y)和(a,b)的动直线斜率的最值问题.(2)形如laxby(b0)形式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直线yx截距的最值问题.(3)形如m(xa)2(yb)2形式的最值问题,可转化为动点(x,y)到定点(a,b)的距离的平方的最值问题.2.与圆的几何性质有关的最值(1)记O为圆心,圆的半径为r,圆外一点A到圆上距离的。
11、习题课导数的应用一、填空题1.函数yexln x的值域为_.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与最值题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与最值答案2,)解析由ye(x0)知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且函数连续、无上界,从而yexln x的值域为2,).2.函数y在定义域内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_.考点题点答案2,2解析函数的定义域为R.令y0,得x1.当x变化时,y,y随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x(,1)1(1,1)1(1,)y00y极小值极大值当x趋近于负无穷大时,y趋近于0;当x趋近于正无穷大时,y趋近于0.由上表可知,当x1时,y取极小值也是最小值2;当x1时,y取极大值也。
12、习题课导数的应用一、选择题1函数yexln x的值域为()Ae,) B2,)C(e,) D(2,)答案B解析由ye(x0)知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且函数连续、无上界,从而yexln x的值域为2,)2函数y在定义域内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A2,2 B1,2 C2,1 D1,2答案A解析函数的定义域为R.令y0,得x1.当x变化时,y,y随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x(,1)1(1,1)1(1,)y00y极小值极大值当x趋近于负无穷大时,y趋近于0;当x趋近于正无穷大时,y趋近于0.由上表可知,当x1时,y取极小值也是最小值2;当x1时,y取极大值也是最大值2.3设f(x)4x3mx2(m3)xn(m,nR)是R上的。
13、习题课导数的应用学习目标1.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2.理解函数的极值、最值与导数的关系.3.掌握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与最值的综合应用知识点一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关系定义在区间(a,b)内的函数yf(x)f(x)的正负f(x)的单调性f(x)0单调递增f(x)0,右侧f(x)0,那么f(x0)是极小值知识点三函数yf(x)在a,b上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求法1求函数yf(x)在(a,b)内的极值2将函数yf(x)的极值与端点处的函数值f(a),f(b)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1函数yxln x在上是减函数()2若函数yaxln x在内单调递增,则a的取值范围为(2,。
14、习题课习题课 导数的应用导数的应用 学习目标 1.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2.理解函数的极值、最值与导数的关系.3.掌握函 数的单调性、极值与最值的综合应用 知识点一 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关系 定义在区间(a,b)内的函数 yf(x): f(x)的正负 f(x)的单调性 f(x)0 单调增函数 f(x)cos x f(x)成 立,则( ) A. 2f 6 f 4 B. 3f 。